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讲,如果用一种物质代表中华文化,那就是玉。季羡林先生对玉文化的精辟阐述,被现代学者广泛认同并大量引用。

image

红山文化玉龙(左)与白玉鸳荷摆件(右)

玉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的独特载体,中华玉文化伴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密不可分。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首先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的复兴必然会带动中华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而对于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来讲,大玉石品类的发展,乘文化强国建设之东风,进入了最好的机遇期。

大多数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的从业者,都未深度接触过以和田玉为代表的传统玉石行业,对中华玉文化的认知是基于对硬玉翡翠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销售推广,所涉及的知识点是玉雕的吉祥寓意,品级鉴定,以及翡翠加工厂发明的销售金句,极少涉及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玉文化的追溯与创新应用。

在中华玉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翡翠是一个年轻的玉种,翡翠的开采加工与消费文化的形成,距今也就300多年,用300多年应用历史的翡翠去表达近万年的中华玉文化,确实不妥。翡翠的市场进化与发展,在经济繁荣的历史周期,走出了自己的底层逻辑,主打稀缺性、收藏价值、色彩信仰和财富效应,成功规避了中华玉文化信仰这一短板。

image

碧玉花囊

在中华玉文化的基本认知中,石之美者谓之玉,所有美丽的石头都可以称之为玉石。

中华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高度关联,在旧石器时代,玉石多数是原始部落的族人在河床上捡到的石英岩质玉,也就是现在的玛瑙和玉髓,或者是一些硬度高、质地细腻、色彩丰富的石头。进入新石器时代,被称为四大软玉的新疆和田玉、河南的独山玉、辽宁的岫玉、陕西的蓝田玉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发展成为中华玉文化传播的主角,被各朝各代广泛地开发和利用。时至今日,蓝田玉和独山玉的储量与开采量都急剧萎缩,商业价值仅局限在本地旅游市场的小规模需求,而和田玉与岫玉的储量与开采量依然很大,足够支撑起现代中国人对玉石消费的基本需求。在四大软玉之外,产自湖北竹山的绿松石、四川大凉山的南红玛瑙、云南保山的黄龙玉、山东泰安的泰山玉等,都属于中华玉石大家庭的优秀成员。

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塑造了玉石的文化价值,充满无限未知的大自然为玉石的物理价值做出了界定,从文化信仰上讲,玉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块玉石都能够承载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而在现实社会中,玉石会披上品质和价值的外衣,来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需求。

笔者参观过很多历史文化遗址,看过数万件不同时代出土的古玉,无论是天子,还是诸侯王,或者达官贵人,他们用玉的理念都极具包容性,不会过分强调美玉无瑕。在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恰恰是玉石的重要特征之一。

image

白玉带钩

在经历2024年高金价冲击之后,中国黄金珠宝从业者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振兴珠宝大类,振兴珠宝大类的战略选择无疑是新国风珠宝,而玉石是新国风珠宝的核心,写好玉石品类创新发展这篇文章,黄金珠宝企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就有了新的抓手,高金价带来的经营风险也能得到有效对冲。

目前,玉石品类进入黄金珠宝零售店,已经得到零售商的广泛认可,但是在玉石品类货盘建设、营销推广、文化引导等诸多方面,大家都不约而同走向了翡翠的发展模式,厂家铺货,促销打折,已经成为当下市场的主流趋势,而针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创新发展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我们都很清楚,在经营管理上有一个重要的定律,不同历史时期的经验不能照搬,不同区域市场的经验也不能照搬。当前的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与二十多年前翡翠产业大发展时期是截然不同的,那个时候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消费红红火火,用价值营销和财富效应引导顾客购买翡翠是正确的选择。而今,我国经济进入推进高质量发展阶段,用文化认同为顾客创造情绪价值才是正确的道路,而玉石在这方面自带流量,具有先天优势,归根结底,道路的选择大于努力。

image

拱璧形长方佩

可以预见,以和田玉为代表的大玉石品类的崛起,如果继续走二十几年前翡翠的路线,一定是昙花一现,不可持续;如果走文化认同为顾客创造情绪价值的路线,延续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珠宝大类的繁荣,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笔者在很多场合都在不断宣讲,中华玉文化是信仰级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消费者掌握话语权的买方市场时代,只有信仰级的文化在实现创新应用后,才会迸发出强大的带货能力。中华文化千千万,不是每一项文化都有商业转化价值。我们要做的是把中华玉文化信仰的内核找出来,用顾客听得懂的语言进行表述,先获得顾客文化上的高度认同,然后再帮助顾客构建出需求的场景,找到情绪上的痛点,进而激发顾客产生情感共鸣,销售转化就会水到渠成。

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的从业者,上至老板,下至员工,都需要学习掌握信仰级的中华玉文化,首先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信仰中华玉文化的人,然后用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企业不是卖玉的店铺,而是传承中华玉文化信仰的基地;员工也不是销售人员,她们是弘扬中华玉文化信仰的大使;顾客也不仅仅是顾客,他们是传承中华玉文化信仰的星火。放眼古今,只有信仰级的中华玉文化,才会有这样的能量,相比于用玄学知识与逻辑进行带货,中华玉文化更有根基和说服力。在过去,中国黄金珠宝人把玉石和翡翠作为佛教传播的载体,销售转化了大量雕刻有观音和弥勒佛玉牌,实际上我们一直没有搞明白一个问题,中华玉文化本身就是“类宗教信仰”,有着超强的带货能力,给儒释道这些宗教思想做信物的载体,是大材小用了。

中华玉文化信仰包括了哪些内容?笔者梳理了一部分,与大家共勉。

1.表明你是炎黄子孙的最好方式就是佩玉

有人把和田玉称之为“国玉”或“国石”,如果从周朝之后,和田玉所承载的儒家思想和信仰来讲,这种称呼没有问题。而如果追根溯源到新旧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玉石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无论宽度还是厚度,早已超越国家的界限,玉既是国之重器,代表权力和地位,象征高尚的品德,又是通灵之石,是天地人之间沟通的媒介,它不仅是儒家思想的信物,更是代表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是中国人独特的标签,就像龙是中华文明的图腾一样,表明是炎黄子孙的最好方式,就是佩一块玉。

2.“玉保平安”是中国人口口相传的类宗教信仰

原始社会的人类频繁遇到自然灾害,比如天火(森林大火)、天塌地陷(地震)、天水(暴雨形成的洪水)、天谴(传染病),原始祖先认为这是过度捕猎导致上天震怒,降灾惩罚。为了让族人平安地活下去,部落首领带领族人经常向上天祈求宽恕和谅解,祭天就成为一个部落最重要的事。祭天所用的礼器是玉璧,它是上天与巫师通话的媒介,玉成为通灵之石,用玉实现通灵的唯一目的是祈求上天不要降下灾祸,保佑部落所有族人的平安。历经数以万年无数场隆重的祭天仪式之后,这一信仰被深深刻印到中国人的心中,“玉保平安”这一类宗教的文化信仰也由此而生,世世代代传承至今。中国人最高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以及“敬天爱人”的祖训也来自此。

在众多的玉石饰物中,销量排第一的平安扣,就是玉璧的微缩版,今天的中国人不论男女,都习惯于把平安扣系一条红绳挂于胸前,希望玉保平安,这就是祖先所推崇的祭天文化已经上升到类宗教信仰的根据。

3.中国人“视玉为亲”

在古代,与对象见面叫“相亲”,去看自己喜欢的玉叫“相玉”,相亲是人们在寻找心中理想中的爱人,相玉就是像寻找爱人一样,遇见属于自己的那块玉石。由此可见,古人“视玉为亲”,中国人喜欢玉,爱玉、赏玉、佩玉,也就不奇怪了。

4.“有金有玉”才是中国人心中的好日子

在中华家文化中,什么才是好日子?可以通过以下四句话中的四个成语表达出来。郎才女貌的一对年轻人走入了婚姻殿堂,称之为“金玉良缘”;生育了一儿一女,称之为“金童玉女”;夫唱妇随过日子,称之为“金玉合鸣”;日子越过越好,有了财富的积累,又被社会认可,就是“金玉满堂”。一个过上好日子的家庭,用四个金玉相关的成语就描述得淋漓尽致了,这个就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的“金玉不分家”文化。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信仰,中国人在年轻时会喜欢买黄金积累财富,到了一定年龄,有了财富积累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玉石,完成一个人从物质到精神的升级和蜕变,也表达出不断向上进取发展的过程。所以说,先有金后有玉,才是中国人心中的好日子!

5.玉品即人品,瑕不掩瑜

人人都在追求美玉无瑕,实际上是因为无瑕的美玉少之又少,就好比每个人的梦想总是追求人生的圆满,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总会遇到各种波折与困难。以至于大文豪苏东坡会讲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离欢悲合”,一块看起来并不完美的玉石,才是人生最真实写照。所以选择属于自己的那块玉石时,瑕并不重要,眼缘才重要,你第一眼就看上的玉石,往往就是你最后选择的。

6.玉是活的,有气质、有品格、有思想、有温度

古代对妙龄少女称之为“玉女”或者“玉美人”,一位美女的肌肤、肢体、五官也都用玉字来形容,比如手指叫“玉指”;手被称为“纤纤玉手”;眼睛是“玉目”,嘴巴是“玉口”;牙齿叫“玉齿”;脚是“玉足”;腰称之为“玉腰”;皮肤是“玉肌”,总之美女身体的不同部位,皆可用玉字来形容。

古代有权势的官宦之家、世家大族和文人墨客,会在品茶饮酒的场合连同鉴玉、赏玉,现场多有美女抚琴伴舞,气氛到了,美玉就喻指了美女,美女犹如美玉,玉石被生动地活化了,这个时候,人们感受到玉石是活的,有气质、有品格、有思想、有温度。我们现在不断讲要对文物进行活化,其实,古人早就实现了。

7.中国人最爱的名字是“玉字名”

2003年前后,笔者开始研究玉石材料和玉文化,特意买了一套《康熙字典》,在上面查找与玉石有关的文字和知识点。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康熙字典》中对“玉”字的解释竟然有两页之多,有214个王字旁的汉字(实际是玉字旁去掉了一个点),竟然都解释为各种不同形态和用处的美玉。再查下去,发现这些王字旁的汉字,竟然都被中国人用在孩子的名字里,男孩就用瑞、珅、瑜、琚、璋、琇、琨、璟、琰、珺、瑄、玖等,女孩用琪、璐、琳、琅、玫、瑰、玲、珑、琼、瑶、璇、瑛、琬、瑾等,识文断字的普通百姓非常喜欢用,越是世家大族用的就越普遍,后来笔者就称这些王字旁汉字为“玉字名”。

在中国台湾和香港一直在延续使用“玉字名”,而在中国大陆,从20世纪的50年代到70年代,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人基本停掉了对“玉字名”的应用, 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孩子起名字又逐渐恢复了“玉字名”。在日常交往中,一旦遇到名字里有“玉字名”的人,笔者都不会忘记提醒他(她),你名字里有玉,是父母给你的,命中注定你的性格如美玉一般,坚韧、温和、含蓄,品德高尚,表里如一,你不佩玉谁佩玉,对方都会欣然接受这个建议。

8.玉不仅是儒家思想的信物,更是讲孝道的标志

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并确立玉石是儒家思想的信物,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个信仰儒家思想的中国人,都要佩戴玉石。孔子还把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和玉有五德学说的“仁义智勇洁”一一对应起来。秦朝一统天下后,尊崇儒家,之后的王朝也都用儒家思想治国理政,中国各王朝的士大夫阶层和大家世族,都以佩戴玉石来彰显自己对儒家思想的信仰。毫无疑问,孔子开辟了中华民族的佩玉时代,时至今日,亦是如此。

今天,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基本信仰,它存在于长辈的言行举止中,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深入到了每个中国人的骨髓,最有代表性的“中华孝悌文化”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如果被别人贴上不讲孝道的标签,人品就在亲朋好友中彻底崩塌了,就失去了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基,不讲孝道枉为人,每一位对长辈孝顺的孩子戴上一块玉石,就是你讲孝道的标志。

以上几点梳理,只是中华玉文化信仰中的一部分,如果再多花时间做些研究工作,至少可以梳理出几十条之多,这些文化都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属于“类宗教信仰”,所谓的“类宗教信仰”,是指人们对特定文化的认同感,已经达到了宗教的层次和境界,能够对信仰者产生持续的情绪影响。

过去的一年,笔者不断在呼吁,以和田玉为代表的中国玉石饰品市场,正在迎来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市场营销上一定不能再走翡翠产业曾经成功的逻辑,要与时俱进,积极弘扬信仰级的中华玉文化,找到一个个超级的文化认同,为顾客创造情绪价值,才是当前正确的方向。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