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对牌文化领域的学术著作面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喜出新作《见喜》

image

本报讯 (记者 贾淘文 □ 薛姗青)乙巳蛇年春节期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喜创作的《见喜·龙凤玉对牌的文化内涵与创作》(以下简称《见喜》)一书正式面世。本书的指导单位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同时,诚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学会名誉会长马达,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何祖伟,苏州博物馆研究馆员钱公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吉琨璋,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二级教授张照根,玉器鉴定专家、新疆和田玉行业协会会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于明作为学术顾问。

本书作为我国首部专注于玉雕领域对牌文化的学术著作,蒋喜大师以专业的笔触和严谨的态度在书中,总结过往,展望未来。他在引领读者领略玉文化魅力的同时,通过对自身创作经验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观点、新理论。书中从龙凤玉对牌的诞生、龙凤玉对牌的文化渊源、龙凤玉对牌的形制起源、龙凤玉对牌的创作、龙凤玉对牌的“传承与创新”之路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龙凤玉对牌的开创性、文化内涵与创作理念。《见喜》在追求学术性的同时,兼顾可读性,力求深入浅出地将玉对牌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当代发展现状清晰地呈现,让广大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领略玉对牌所承载的历史人文信息,成为玉文化的认同者与传播者。

image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尚刚在《见喜》的前言中,对蒋喜大师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蒋喜的作品历来考究,形制再三思忖,细部反复推敲。龙凤玉对牌的设计、制作,更力求尽善尽美,无微不至。既为对牌,便由两面组成,为使质色统一,两面玉牌每每取自一块材料,为使作品禁琢磨、耐品味,设计大多活用了均衡的形式法则,摒弃了呆板的对称。对牌的样貌已被蒋喜归纳为同形异构、相依共存、相嵌互补三个类型。不论哪件作品、哪个类型,都能体现出在精雅中显灵动,在新颖里见典静的设计主旨。因牌饰要随身携佩,故而形体不能硕大,蒋喜真正以小材料,做出了大文章。蒋喜获得“国大师”的称号业已多年,依然埋首读书,拼力写作,进行着真挚又艰辛的文化探求,在众多从业者中尤为难得。

“收获此书,离不开亲朋和好友的支持与帮助,我为此心怀诸多感恩。”蒋喜大师在序言中表明了创作的初衷,“作玉雕创作的人,每日和玉为伍,时间久了,容易把玉雕及其相应的文化内涵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东西,从而忘了去思考玉雕及玉器背后的文化背景。我很害怕在这种理所当然的心态下变得麻木,因此希望能走出这司空见惯的认知,并重新去审视,能够到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探索,弄明白隐藏在古代玉器雕刻‘斫物’特性背后更有价值的文化,从而明晰当代玉雕创作的意义所在。玉这样好,我有幸成为了那个发现‘好’的人,而龙凤玉对牌的开创,又是我玉雕四十余载十分重要的从业收获,让我内心如获至宝,总想要让它的‘好’,让它背后支撑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根脉被更多的人共晓。每每想到美玉和我的玉器雕刻成就了我的当下,龙凤玉对牌又能成全更多有缘者的时候,我总是心生欢喜,也祈愿着今后还会有更多的龙凤玉对牌的拥有者亦能‘为玉见喜’。”

他表示,“尽管我对古代玉文化有些解读后的心得,但那些仍属于玉雕创作层面的实践和总结,和《见喜》这种系统而富于逻辑的文字理论描述还是有着本质差异。在翻阅过不少相关古代玉器的典籍和学术文章之后,我发现龙凤玉对牌作为我创新创作中的偶然所得,很难为它理出一个系统清晰的脉络,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里也并不像我最初理解的仅仅是几个点、几条线,而是有内在逻辑的块面。同时随着写作进程的推进,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并且要学习和理清的东西太多,好在这些问题不管如何复杂难解,我都可以坦然面对,因为我一开始就很清楚地认为,学术研究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再加上我本来就是一个来自于民间的草根玉石匠人,这有啥可担心的呢,只要努力过就好。我之前也出过几本有关自己玉雕创作心得的书,从生活学习的经历、创作经验和技巧到古代石器收藏及展览、作品构思解读等方面,自认为似乎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我必须潜下心来好好地研究一下近些年来一直在创作的龙凤玉对牌,认真做出一本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专著,以此明晰自己‘师以传统’创作的前世今生,践行我关于苏作玉雕非遗传承工作的理想,并对我的从艺人生再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蒋喜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苏州玉雕界翘楚,从业四十余载,始终以传承、传播苏州玉雕文化为使命。他德艺双馨、技艺精湛,斩获多项国家级大奖,还成功复刻古代琢玉工具,再现 “汉八刀”“游丝毛雕” 等失传刀法。其作品风格独具,“古韵今风”“抱朴求新”,秉持 “传承为体,创新为用” 理念,尽显苏州玉雕的技艺高度、文化魅力与智慧光芒,堪称行业典范。

他创作的龙凤玉对牌以“同料、似型、一意”为准则,研习千年玉文化,借鉴传统组佩形式,融汇儒道哲学,解读经典文化内涵,实现了玉牌从“单片”到“对牌”,从“矿物佩饰”到“情怀载体”的突破。龙凤玉对牌以“龙凤天配对,你我永相随”为品牌概念,获得了著作权与外观设计专利,专用商标形象为上圆下方、红绿相间,双手紧扣内嵌交错衔接,彰显出“信立天地,大道合一,矢志不渝,世家传承”的精神。

蒋喜表示,玉雕是人类智慧与自然之美的浪漫交融,匠人们执匠心之笔,于玉石之上精雕细琢,赋予其灵动灵魂。苏州玉雕堪称玉雕艺术瑰宝,具有文气古韵、灵巧柔美、完美精致、刚柔相济、传承创新的艺术特色,能够将江南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熠熠生辉。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