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汇区总工会主席朱伟红与姚圣云合影
1月9日,在推进上海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会上,2024年“上海工匠”名单正式公布,来自上海芸山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姚圣云名列其中,获得殊荣。据悉,2024年“上海工匠”经海选面试、专家初审、现场发布评审等环节,最终105名各行业代表获得命名。
大会现场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忠荣学习研究白玉的设计及雕刻至今,从师学艺十年,出师十年,今年正好是姚圣云踏入玉雕行业的“双十年华”,这位气质恬静优雅,温婉如画中仕女的姑娘,是全国轻工技术能手、高级工艺美术师、首届徐汇工匠、上海市非遗传承青年人才。同时,她还担任徐汇区第十五届政协委员、上海市青联常委。她以玉雕人物及佛造像入门,勤学苦练,终成大家。“立体圆雕人物件,是玉雕中一个重要的门类,对技法、造型、审美等有着严格的要求,也对我之后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的这些年里,我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技术也逐渐成熟,在尝试雕刻不同题材的作品后,确立了主攻和田玉人物创作的方向,并在2014年创立国云玉舍品牌工作室。”
在姚圣云看来,玉雕中的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万年积累下来的、在手工业时代达到顶峰的一种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它包含了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独具匠心的创造力,精髓在于创造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玉雕工匠精神的第一要素是乐趣和热情。玉雕师需对玉雕行业充满热爱,享受与玉石对话的过程,将玉石视为有灵性的物质,用心去雕琢,追求每一件作品的完美。”创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材料不佳、设计复杂等。需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忍耐的精神,甘于寂寞,忍受煎熬,排除万难,创作出更好的玉雕作品。特别是在玉雕行业,对于人物作品进行雕刻时,需要作者具有极强的掌控能力,对于坐卧扭转的造型能力要求较高。然而,这样的高难度的作品所承载的传统技艺传承、传统玉文化以及中国传统艺术之道,却是无可替代的。书法、绘画、佛造像为世界所公认的中国三大艺术,在找到适合自己创作的方向后,姚圣云便深入钻研,其外观设计专利“云牌头”系列造像牌和“平安佛牌”,便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风格鲜明,在传统造像牌的法度基础上勇于开拓新意,画面图案化、立体化强,跳出了子冈牌平面化旧框框,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海派特级玉雕大师、“寻美·徐汇”推广大使等荣誉称号。荣誉越多,责任越大。同时姚圣云也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继续学习,去西藏、甘肃敦煌、山西等全国各地博物馆艺术馆学习吸收雕刻经验和审美风格,期望建立一种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从人文、地理、古建筑、雕塑壁画等角度创作了《横三世佛》、《四大菩萨》等经典而创新性作品并多次获得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奖等多项金奖。2024年10月,还在上海陈家泠艺术馆,举办了“圣妙庄严·云水禅心——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姚圣云作品展”。
作为工艺美术从业者和非遗技艺的传承人,一直以传承创新为己任。开办工作室同时为了培养玉雕人才,这些年来坚持吸收美校学生和积极收徒传技。此外,姚圣云还积极参与区总工会、区教育局组织的“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今年还先后走进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园南小学等校园,为年轻学子讲述中国传统的玉文化和工匠精神。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时代呼唤我们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玉雕工艺也需要这种精神,多一些认真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作为非遗及工艺美术工作者,需坚持设计理念超前,工艺第一,使工艺做到极致,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价值。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