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6月3日消息(记者肖庆华 实习生邢洋洋 冉秀玲)5月18日周六,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让重庆江津区白沙镇的硒玉交易市场不得不提前收摊。11点不到,往常熙熙攘攘的市场仅剩几位玉石玩家,桌面上摆放着他们在塘河、綦江挖来的大大小小、身披“鳞片”的江津玉原石。同一天,长江玉玩家“沉小鱼”在朋友圈晒出九张玉石照片,并配文“兀然无事坐,夏来草自青。国际博物馆日再呈消沉的长江玉”。

image

江津白沙硒玉交易市场(央广网发记者 肖庆华 摄)

201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文章《“长江玉”——玉石家族的新品种?》。文章称,在长江流域的重庆、宜宾、泸州等地,悄然出现了一种被称为“长江玉”的奇石,引起了玉石界的关注与热议。10年过去了,“长江玉”稍显沉寂,但同属长江流域的江津玉却成功出圈。2024年4月26日至30日,在香港举办的“中国文化和旅游IP授权”系列活动上,118件重庆江津玉雕作品在“中国内地馆”专区亮相。

江津地处长江中上游,境内有綦江、笋溪河、塘河等长江的支流。为此,长江玉的玩家认为,江津玉应属于长江玉的一种;但江津玉的拥趸则不以为然,认为“鳞片”“富硒”等特质已经让江津玉在玉石界有了一席之地。

玉石界的“双生花”

“哎呦!这块石头要得。”一名背着斜挎包的男子,拿着小手电,游走在硒玉交易市场的摊位之间。他拿起一块原石,打开手电观察色泽与纹路,再触摸、把玩,感受质地,继而开始与买家讨价还价。

image

石友用手电照射江津玉原石(央广网发记者 肖庆华 摄)

每周六,周彬几乎都会出现在这里。他是一名江津玉的资深玩家,自嘲“入坑”已三四年。除了购买原石,他也会摆摊展示收藏的原石和已经雕刻好的作品。“一块好的原石,花3000多购入,最终有可能3万多卖出。”周彬笑道,雕刻家、作品类型都会影响到成品的价格,一般来说佛和观音比花草要贵一些。

10多年前,一群长江石爱好者在捡石头的过程中,偶然在江津塘河流域、笋溪河流域发现一种特别的石头。这种石头与一般卵石完全不一样,其肉质细腻如脂,晶莹剔透,拥有红、黄、白等多种色彩,表皮有“鳞片”状交叠纹理,像花瓣又似鱼鳞。这就是后来的“江津玉”。

说起长江玉,不得不提到“石痴”李强。2006年,家住重庆朝天门的李强在长江边捡到一块小石头,摸起来温润,看起来通透,表面呈现淡淡的黄色,“石之美者为玉”,他暗自琢磨并取名“长江玉”。此后,长江玉,在长江奇石圈内叫开。

image

李强收藏的“长江玉”(央广网发 冉秀玲 摄)

长江玉具有一般玉石所具备的色泽、质感和温润的特性,通过质检部门鉴定,玉石硬度、结构与已命名的“黄龙玉”一致;上好的“长江玉”拿到鉴定专家与卖和田玉的商人那里,甚至被认定为和田玉——2014年《中国国家地理》刊登的文章,助推了“长江玉”的发展。长江玉的爱好者们沿江而上,一时间,江津的长江边,随处可见寻玉人。

供职于西南大学的摄影师陈凌认为:“长江玉和黄龙玉、岫玉同属石英质玉,属于硬玉。长江玉的内部结构与黄龙玉近似,但其美感甚至远远超过黄龙玉。”但遗憾的是,黄龙玉早在2011年2月就被国家正式录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成为与翡翠、和田玉同等位置的天然玉石,而长江玉至今未得到官方认可,仅被部分民间玩家收藏鉴赏。

质地和产地之争

塘河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江津区柏林镇;笋溪河是长江干流中上游的二级支流,发源于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两者最终都汇入长江。从产地来看,江津玉产地的确位于长江流域。为此,不少长江玉玩家认为,江津玉属于长江玉的一种。

长江玉原石呈淡黄色,在灯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纹理清晰。江津玉原石表皮偏灰,在灯光的照射下能看见清晰的桂花纹。“江津玉物理特性(硬度、密度、比重,构成)与长江玉几乎完全一致,符合长江流域产玉特性。”西南大学摄影师陈凌评价道。

“江津的母亲河是长江,在长江流域笋溪河段发现江津硒玉,然后一路发展至今。他们能走多远走多远,能飞多高飞多高。”李强在谈到江津玉时,情绪较为激动。在他看来,江津玉生于长江,被发现后,却不承认长江玉的身份,令人愤怒。

“江津玉是全国玉石中最特别的一个,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珠宝首饰中心对江津玉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认可。”江津玉石协会会长刁利平认为,江津玉圆润细腻、饱满光亮,含有独特龙鳞皮纹和微量元素(硒、锶),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长江玉玩家却有不同的看法。“江津玉整体呈现灰色,在玉石审美中,灰色为最低等级,因此美感有所欠缺。所以玩家一般不会把江津玉作为收藏品。”陈凌直言。“长江玉的皮多呈现黄色或金黄色,肉质多为纯白色,顶级长江玉可与和田玉媲美,长江玉的黄和白的色泽符合中国传统玉石审美标准,黄如秋葵,白如羊脂。”长江玉玩家“沉小鱼”也给予高度赞扬。

image

“沉小鱼”的朋友圈(手机截图)

但从矿物质标准来看,长江玉似乎并不占优。《“长江玉”——玉石家族的新品种?》一文中介绍,重庆珠宝协会会长郝竞珠女士曾利用北京珠宝展销会的机会,将“长江玉”拿去中国珠宝首饰鉴定中心等权威机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长江玉主要成分是石英岩,跟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和田玉、以角闪石为主要成分的翡翠差异较大。北京的检测人员告诉她,“如果按照矿物质划分,长江玉似乎不能算玉”。

但是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冯斌并不这么认为,他曾对长江玉的原石进行检测化验,发现这些原石从红外特征谱、硬度、密度、折射率来看与黄龙玉相差无二。此外,他还认为:真正决定玉的品质的不是物理指标,还要看温润感、润泽度等这些无法量化的指标。“按照《说文解字》说法,‘玉,石之美者’。《辞海》对玉的解释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玉’本身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概念,手感温润,质地紧密的美石均可称为玉。”

收藏与市场之争

“在政府的支持与带动下,江津玉的市场还是可以。”周彬显然尝到了甜头。2021年江津区委、区政府正式启动江津玉产业发展工作。2022年6月8日,江津玉产业首个集中交易市场正式投入使用。“不仅是重庆各地区的石友会来,四川宜宾、泸州等地的也会来。”周彬介绍说。

但长江玉玩家“沉小鱼”认为江津玉目前较难得到业内认可,向全国推广面临困难,这是材质所决定。但可以通过玉雕加工,赋予文化内涵,作为中低端玉装饰品,对当地有一定经济推广价值。

而李强的观点则更为极端。“市场关心明码标价,不追究石头的质地、图文的意义、前世今生。我不为市场而活着,我为自己而活着。”这位名副其实的“石痴”,与儿子一同居住在重庆渝中区七星岗一老小区昏暗潮湿的地下室。房子60多平方,堆满了用破麻袋装着的“长江石”。一张本就狭窄的床上还有张桌子,桌上除了一台用来炒股和看新闻的电脑,还有一盏台灯,专门用来品鉴石头。

image

李强的工作室(央广网发 冉秀玲 摄)

谈及市场,李强嗤之以鼻。“我捡石头的时候已经错了,我买的时候还是错了,我现在再去花钱开店就是罪加一等。”李强早年间与儿子靠吃低保勉强生活,现在通过炒股满足日常开销。有不少玩家出高价想要买李强的玉石,都被他一一拒绝。

“长江玉不仅仅是石英玉石,其种类非常多;民间有千种玛瑙万种玉的说法,那长江玉就是最经典的。”李强给予了长江玉极高评价,他将所有积蓄和精力都投入其中。对于江津玉,他则认为“这东西靠的都是挖,不是捡,一条小河沟,一脚就能走到底,怎么捡?没有收藏价值。”

“我每天下午都会去江边,儿子负责捡,我负责把关。”李强说。目前,他也在培养新的捡石爱好者,每次去江边都会碰到石友。捡石头、背回家、雕刻加工……周而复始。“玩石头是我的本性,我们现在捡石头、玩石头,就是一种传承。”李强说。

长江玉玩家“沉小鱼”比较理性,在她看来虽然长江玉的概念提出更早,也更早为人所知,但因为没有人来牵头,玩家们又较为松散,没有太大进展。反观江津“硒玉”,打造得还比较好。但她还是更看好长江玉,认为重新打造长江玉,需要利用好高校的专家资源,打好文化牌。明年退休后,她会尽全力来做这件事。

长江玉和江津玉的“美玉之争”短时间内不会有结果,但陈凌认为,有争议不是坏事,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争议中不断发展的。长江玉和江津玉也不例外。

稳步发展的江津玉

“江津玉产业目前有两个工作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要创建中国硒玉之城,争取三年完成;第二个目标就是打造珠宝玉石集聚地,缩短货源与市场的距离,以满足市场需求。”江津玉协会会长刁利平说,总体来看,江津玉产业初见成效,目前政府正着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在江津滨江新城城区打造一个小型商圈,后续会面向重庆进行大范围的宣传推广,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

“初步统计,在政府介入前,整个江津玉产业延伸产业链已带动超3万人就业,一年产值约四五千万,未来将持续发力。”刁利平说道。

江津玉的迅猛发展,为重庆打造了一张全新的城市名片。江津玉富含硒元素,表皮有“鳞片”状交叠纹理,像花瓣又似鱼鳞,这些特点使得相关机构对江津玉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

同时,江津玉矿藏丰富,可开采量达10万吨。“为实现有序开采,需要做很多相关工作,比如说资源详查等等。”刁利平说,为保护生态,目前并没有开采打算,会先把民间的玉石合理利用好。江津区塘河镇政府在河道清淤时,清理出3000斤左右的原石,目前正对原石进行分级和封存,纳入国有资产。

image

雕刻师正在加工江津玉原石(央广网发 邢洋洋 摄)

当地政府对江津玉的发展有着详细的规划。刁利平介绍,江津区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共同协调推动产业发展;同时在宣传部下成立了产业发展办公室和区玉石文化产业协会,主抓具体工作的落实情况。

完善的产业结构以及明确的工作目标使江津玉产业稳步推进,但即便如此,江津玉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重庆没有玉石文化基础,缺乏雕刻方面的人才。“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我们会慢慢培养。”刁会长在谈及这个话题的时候,非常乐观。目前,当地政府已开展从全国引进雕刻人才的工作,并在高校开设了玉石雕刻的专业班。

石之美则为玉。无论长江玉和江津玉之间还有多少争议,都已经在中国的玉石文化历史中留下了印记。而重庆江津,地处长江玉和江津玉的交汇处,正乘着“东风”精心雕琢一段新的历史。

编辑:白刁尹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