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涅阳之美,爰有玉华。

初秋的千年玉都,因为第十八届玉雕节的到来而分外光彩流映,气韵如虹。第十届玉石雕刻作品“玉华杯”展览上,一件件玉雕作品美轮美奂,展示玉雕艺术的博大精深;玉博苑等交易市场里,和田玉、独山玉、缅甸翡翠、俄罗斯白玉等各色玉器产品琳琅满目,吸引游客驻足流连;来自全国的300余位玉雕大师会聚一堂,共襄盛会;言石小镇、玉石智谷产业园、和田玉玉文化园区、赢海宝玉石加工综合区等玉文化产业项目百花齐放,聚势而起……

作为南阳玉雕产业发展核心区的镇平,始终坚定不移走实走好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条富民强县的重要路径,锚定“全球玉产业消费中心”目标,实施“玉+”战略,促进业态创新突破发展,特色品牌做大做优,产业全面延链强链,推动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奋力打造千亿级玉文化产业集群。目前,镇平县玉文化产业实现年产值400亿元,年销售额500亿元。镇平正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精雕细琢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画卷,让“中华玉都”的盛名熠熠生辉。

顶层设计 优化布局 

精雕细琢绘蓝图

玉不琢,不成器。“琢磨”璞玉,精髓就是把握玉的质地,因“材”立“意”,逐“意”化“形”,最大限度表达呈现原石之美。

镇平,正是以这样的初心匠心,立足当前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剖析整合镇平玉文化底蕴深厚、玉产业发展开放多元包容、玉人才力量雄厚等特点和优势,顶层设计,高位谋划,优化布局,大视野探寻路径,大手笔绘制全县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image

镇平县委书记艾进德(前排左一),县委副书记、县长黄静(前排右一)现场督导第十八届玉雕节筹备工作。

——科学开展“玉规划”。按照“五规合一”要求,聘请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进行总体策划,重点构建“一带六点”产业布局,完善32项基础建设类规划和38项服务配套类规划,筑牢玉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明确提出强化“中华玉都”城市品牌,打造“天下玉源·大师摇篮”产业品牌,构建“玉石智谷”现代玉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全产业链玉文化智慧产业基地的战略定位。

——高规格成立“玉机构”。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玉文化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设立全国唯一的玉文化产业管理机构——玉雕管理局和玉文化产业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实行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管委会具体管理服务,企业自主运营的运作机制。高位统筹推进玉文化产业发展,确保规划转型升级、文化研究弘扬、项目谋划实施、技术研发创新等有力有序。

——积极出台“玉政策”。研究出台《镇平县打造千亿级玉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意见》《加快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全县玉文化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明确了创建“路线图”和“施工图”,调动30多个部门及乡镇作为成员单位参与,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镇平因玉而兴、因玉而名,玉文化产业是我们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以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理念为引领,镇平深入实施‘玉+’战略,重抓项目建设,创新运用数字生产力,开拓新型营销渠道,千亿级玉文化产业集群正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华玉都’正以蓬勃发展的势头释放更加强劲的引力。”镇平县委书记艾进德说。

image

展会上游客鉴赏美玉

当前,镇平县玉文化产业优势日益凸显。规模最大。镇平玉雕产业分布16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拥有大型玉雕专业市场10个,各类精品门店、摊位3万多个,县内外从业人员35万人,玉雕加工群体占全国加工群体的70%,是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人才最多。目前,镇平县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大师”2人,国家级非遗传承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30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88人,省级玉石雕刻大师723人,技师、高级技师5000余人,还有数以万计的熟练技工,为全国各玉文化产业集聚区输出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玉雕人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雕刻人才聚集地。要素最齐。从原料采购到创意加工,从人才培养到宣传推广,从市场营销到包装物流,镇平县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特别是谋划实施了十大工程40个重点项目,力争“十四五”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玉文化产业链也被列入南阳市20个产业链之一。

重抓项目 科学推进 

夯实产业硬支撑

9月21日,笔者走进中国玉石智谷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塔吊高耸,机声隆隆,大型运输车辆穿梭往来,建设者们挥汗如雨……争分夺秒、大干快干的火热建设景象扑面而来。

该项目总占地约1050亩,投资20亿余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集智能加工、精品展示、电商孵化、智慧物流、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玉石产业园区,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左右,税收1.8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

image

中国玉石智谷效果图

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镇平县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玉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高瞻远瞩谋划、高质高效推进一批涉及基础配套、产业支撑、文化文创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完成各类重点项目投资180亿元。通过项目支撑,健全玉文化产业竞争力核心要素,强力推动玉文化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形成特色独具、优势明显的项目集群和产业高地,全面提升玉文化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谋划一批产业基础项目。围绕打造千亿级玉文化产业集群要求和建设“国际智慧玉都”“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发展定位,谋划原石交易规范化建设工程、玉雕人才振兴工程、玉雕珠宝化培育工程、玉雕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玉创意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玉诚信体系建设工程、玉健康养生融合工程、玉文旅引领工程、玉金融保障工程及“镇平人建设新镇平”玉专题推进工程等十大工程及国家级玉石交易中心建设、玉石原料竞拍投标场建设等40个重点项目,构建玉文化产业智能升级、玉文化创意体验、职教学院、玉文化旅游、玉石交易市场五大片区,持续推进玉文化产业工业化、数字化、智慧化,打造以大品牌、大集群、大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高地。

image

玉雕技师精心创作

——推进一批重点支撑项目。推进玉石智谷产业园、言石小镇产业园等在建玉文化产业智造项目的厂房及智能配套设施建设,加快57家规模化加工企业入驻,构建全自动化生产集群。完善玉石交易中心、和田玉玉文化加工园区等项目规划设计,按功能划分和田玉原料标场、玉石分解加工、智能切割雕刻、商业交易等区域,规范玉石原料交易模式。强化梧桐树新经济产业园招商运营,招引一扇门、“四通一达”等企业100家,形成集创新人才培训、物流服务、仓储服务、供应链融资服务等多业态为一体的新经济产业园。

——招引一批产业引领项目。按照产业链发展重点及补缺方向,对玉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各环节的重点项目、产业园区梳理汇总,编制玉文化产业招商目录,成立由县主要领导带队,县玉管委、县自然资源局、石佛寺镇等相关单位组成的玉文化产业考察团,赶赴深圳、广州、平洲、揭阳等玉雕产业集中地进行招商,对接招引皓玉和田玉智能加工批量雕刻项目、亚玉商贸产业园建设项目等上下游配套项目11个,完善现代化玉文化产业发展链条。

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镇平县通过持续抓牢抓好重大项目招引促建,筑牢玉文化产业发展压舱石。随着这些项目的投产达效,高质量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将得到充分释放。

“玉+”引领 转型升级 

赋能玉都焕新彩

“大家看,这个玉牌水头足,做工细腻,栩栩如生……”直播间里,“玉姐”贺贝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挑选出的珠宝玉器,向屏幕另一端的粉丝介绍着玉雕作品的材质工艺,供大家挑选。

如今在镇平,线上直播已成为玉雕产品销售的重要方式,它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市场环境及更便捷的交易平台。在传统玉雕市场遭遇瓶颈期的时候,线上交易成为促进产品销量上涨的重要动力,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推动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和助推器。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镇平县实施“玉+电子商务”对营销模式创新的有力推动。镇平县顺势而为,强力实施“互联网+”战略,打造真玉天地电商孵化基地,举办电商发展论坛,引进统洋、贝通等龙头电商企业入驻石佛寺玉雕市场、新经济产业园,带动玉器电商销售和发展。依托镇平县电商协会主导优势,以阿里巴巴镇平淘宝基地、真玉天地电商孵化园等电商平台为主导,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连成网链结构,在国际玉城建立大型供应链企业,整合市场珠宝玉器产品形成优选商品库,推动传统玉器行业转型升级。目前,玉文化产业电商企业有6800余家,年交易额达到300余亿元,玉雕产业销售额占南阳全市的65%。

image

电商赋能转型升级

镇平县还开启了“玉+文创”“玉+智造”“玉+旅游”等多种路径,在“玉+”战略引领下,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衍生出多种新型业态,产业链条持续得到深化,玉文化产业迸发新活力。

“玉+文化创意”带动产品结构转型。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联系对接合作,启动建立国家级珠宝玉雕研究中心,引导相关企业、工作室及珠宝玉雕设计师,从产品设计创新入手,以金镶玉、银镶玉、珠宝镶玉、“玉+组合材料”等形式,形成新的创作方向和时尚引领。联结促成县域玉雕企业和故宫文创、周大生、七彩云南、石头记等知名企业对接合作,共同参与产品设计开发、新品推介、展览交流、产品供销。依托南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独山玉雕刻艺术研究所,为玉雕企业开展产品创新、产品设计等技术服务,相继开发出平安玉瓶、玉香囊、玉枕、玉垫、玉弹弓等200余款玉雕新产品,申报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15个,作品版权登记4项。

“玉+智能制造”助推产业提档升级。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合肥)研究院、如e定制等机械智能设备研发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六轴机、全自动化智能雕刻机等智造装备,打造珠宝玉石智能雕刻装备生产线,为智能雕刻工厂扩容提供工业基础。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新经济研究院为依托,建设聚石智能仓-珠宝玉石产业数字供应链集合研发平台,对县域珠宝玉石产业原料商、生产商、贸易商、零售商及金融机构等进行优化整合,通过供应链标准化、数字化、集合化服务路径,提供产品的智能评定、质量追溯、智能托管以及基于S2B2C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交易流转等服务。

“玉+特色旅游”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天下玉源、国际玉城、真玉天地为主体,打造玉雕加工体验游、玉文化观光游、玉产品特色购物游旅游线路。结合彭雪枫纪念馆、玉雕湾、中原荷花博览园等文旅景点,打造“玉+红色游”“玉+山水游”“玉+生态游”等特色旅游线路,丰富玉文化业态内涵。同时以“南阳玉雕节”为契机,参与协助举办玉文化节系列活动,开展玉雕精品展览展销、“玉华奖”评选及颁奖、“玉雕节”网上直播、玉器电商博览会等活动,以节促游,促进玉文化特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目前,该县玉文化旅游景点每年吸引游客20万人次。

完善配套 优化环境 

开拓发展新格局

今年4月,香港国能国际经济发展公司商务考察组赴镇平实地考察洽谈中俄贸易港项目,与镇平县深入探讨加强玉石原料进口事宜合作,为共同助推千亿玉雕产业集群规范快速前行达成全方位合作框架。

image

玉雕精品美轮美奂

这是镇平县千方百计强化保障、服务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镇平县通过全力保障原材料充足供应、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营商环境等,为玉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打通“玉料”供应。以镇平县聚鑫产投为主体,联合玉雕行业人员注册成立玉凝玉原石进出口外贸公司,联结俄罗斯矿山资源,借助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形成矿山、市场、公司、综保区四方合作机制,将玉石原料从海关统一入关并直接分销至县内市场,打通俄罗斯玉料原石规范进口通道。与国内青海玉矿等玉石产地公司实施联系对接机制,支持镇平企业、玉商到玉料产地开采、购销玉石原料,建立玉石原料供应链体系,推动玉石进口交易规范化。目前,该县玉石原料市场年供应量约1.5万吨。

image

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培育“玉匠”队伍。打造“职业教育+师徒传承+产学研一体”育才模式,依托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玉雕专业,与苏州文同轩工作室、玉神工艺品公司联合开设“文同班”“玉神班”,由工作室、企业玉雕大师带徒授课,培养雕刻设计、线上营销、玉文化传承等玉雕基础型科班人才800余人。与天津美院、西安美院、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国内一流美院联合,组建玉文化产业研究基地,龙头企业内设立玉文化科研所,开办“天津美院·镇平玉雕创新人才高级研修班”,培养玉石行业科研型人才30余人。

盘活“玉资”来源。整合县内所有珠宝玉石检测机构,组建玉产品质检联盟,倡导商户、电商、消费者使用国检机构质检证书,督促市场开办者在每个玉雕专业市场配套鉴定站点或鉴定服务点,持续做好证书查询、消费者举报处理和结果反馈工作,推动检测证书数字化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玉产品溯源体系,搭建宝玉石产业智能合约、大数据存储、证书管理、溯源管理“四层联动空间”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商、贸易商、消费者等协同联动,制定和量化玉雕产品分级标准,规范检验鉴定、质量分级,推行溯源码、信用码、质检码三码合一,形成全方位、可控可查的数据体系和产品溯源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线下线上深度融合,打造多维一体的服务体系,确保企业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做好金融综合服务,积极宣传金融政策、金融信息等,打通银企对接“最后一公里”,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的融资服务。严格落实惠企惠民政策。按照“三区一中心”定位,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新政,全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镇平玉文化产业在传承中创新突破,在转型中发展壮大。预计到2024年,全县玉雕加工企业(户)突破2万户,玉雕市场达到12个,各类营销企业、门店、摊位、电商增加到4万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实现核心产业产值600亿元,带动会展、教育培训、物流、包装印刷、旅游等产业产值超过400亿元,玉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超过1000亿元。”镇平县委副书记、县长黄静说。

image

石佛寺玉雕湾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远航正当时。千年玉都镇平正沿着打造千亿级玉文化产业集群、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的明晰路线,踏着高水平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铿锵节拍,拼搏竞进,阔步向前。

南阳日报政务融媒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