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初至,万物向荣,生机无限,人生圆满。在这美好时节,由河南省玉石文化产业协会、镇平县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镇平县石佛寺镇政府和镇平县宝玉石协会联合主办的“魏玉忠大师从艺50周年雕刻艺术座谈会”隆重举行。
今年70多岁高龄的魏玉忠大师,从艺五十年来,雕刻美玉也雕刻人生。擅长设计和创作器皿件、仿古件、炉、瓶、壶、熏等作品,在全国历届天工奖、百花奖、玉星奖、玉龙奖、神工奖中均屡获金奖和银奖,其中白玉《云龙瓶》以独特的雕刻技法,摘取2004年 “天工奖”金奖后,载入全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填补了我县玉雕作品从未载入教科书的空白。在前不久四川成都的拍卖活动上,该作品以9200万人民币的高价现场成交。
该作品高65厘米,宽36厘米,原始材料重约684公斤,十分少见。据了解,能成就如此大瓶的料可谓万里挑一,实属国家级稀世珍品。
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县政府党组副书记、玉管委主任白兆文,县政府原党组成员毕中平,县政府办党组成员、玉管委副主任宋哲,石佛寺镇党委副书记李飞,上海宝玉石协会会长钱振峰,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器专委会秘书长张玉甫,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玉器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明,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李祝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新疆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孙嫱,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恩建,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会长、中国国家艺术大师彭志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南阳拓宝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元全,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协会常务副会长毕竟,河南省玉石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刘正彦,河南省玉石文化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林,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协会副秘书长章锐,河南省工艺美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张良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冠军、樊军民、仵孟超,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马洪伟、朱玉峰、杨文双、张保国、张红哲、张春风、张克钊、刘晓波、朱仁尊、王志戈、丁显甫、李锁、时晓印,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唐建波,黑龙江工艺美术大师殷孝龙,镇平县宝协秘书长刘晓强和部分玉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魏玉忠大师的徒弟、亲友等100余人参加。活动由县政府办党组成员、玉管委副主任宋哲主持。
县政府办党组成员、玉管委副主任宋哲主持会议
首先由镇平县宝玉石协会秘书长刘晓强、上海市宝玉石协会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钱振峰、河南省玉石文化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正彦致辞。
镇平县宝玉石协会秘书长刘晓强致辞
上海市宝玉石协会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钱振峰致辞
河南省玉石文化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正彦致辞
河南省玉石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冠军宣读《关于授予魏玉忠同志“终身成就奖”的决定》。河南省玉石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刘正彦为魏玉忠大师颁发证书和奖牌。镇平县玉管委人才管理科科长李政达宣读《关于授予中国玉雕大师魏玉忠“镇平县玉雕行业功勋人物”荣誉称号的决定》。 镇平县政府党组副书记、玉管委主任白兆文为魏玉忠大师颁发证书、奖牌。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毕竟为魏玉忠大师颁发奖牌。镇平县玉管委文化研究和宣传科副科长李青凡宣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苏州河南商会珠宝玉石委员会发来的贺信。
魏玉忠大师的高徒、亲友现场赠与牌匾、书画、玉雕作品等予以祝贺。镇平县政府原党组成员毕中平和魏玉忠大师为新书《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魏玉忠——积厚成器》首发揭彩。
魏玉忠大师致答谢辞
魏玉忠大师深情的说:“我今年70多了,从小就喜欢玉雕,爱好绘画,经常去家门口的玉雕厂里看师傅们雕刻。现在我还在创新,有些作品亲自操作,我认为我的艺术青春才刚刚开始,在有生之年,我一定会把玉石雕刻传承下去。”
在随后召开的魏玉忠大师雕刻艺术风格座谈研讨会上,参会嘉宾对魏玉忠大师多年来为玉文化产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的评价。大家一致认为魏玉忠大师50年的从艺路程是孜孜以求、坚持创作的50年,是潜心创新、修艺养德的50年,是薪火相传、带徒授业的50年,为玉雕器皿件创作技艺的发展传承与创新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形成了“熔铸古今、承前拓新”的中原盛世器皿雕刻风格,无愧于“中原器皿第一人”的荣誉称号,完美诠释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是镇平乃至全国玉雕行业从业人员的榜样和楷模。
最后,县政府党组副书记、玉管委主任白兆文做了总结讲话。他指出,魏玉忠大师深耕玉雕行业五十年,年逾七十,从艺以来勤耕不辍、孜孜不倦,创作出一批经典作品,为玉雕事业的继承与发展、繁荣与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体现了我国老一辈手艺工作者“爱岗敬业、以艺为天、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一大批技艺精湛、德艺兼备的玉雕高级技术人才一代代薪火相传、一辈辈继往开来,最终形成了镇平玉雕史上大师名家辈出、灿若繁星的蔚然大观。希望业界的各位玉雕艺术从业者以魏玉忠大师这样的老一辈手艺人为榜样,相互学习激励,不断提升文化水平和雕刻技能,不断丰富自身道德涵养和素养,深挖中华传统玉石文化深厚内涵,多出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有现代时尚元素的玉雕作品,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期玉雕人才,为弘扬中华玉文化多做贡献。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