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平定中原后,其两部王族迁居独山玉的产地南阳,后在南阳定居并繁衍后代,这就是如今在镇平县晁陂镇、王岗乡等地的王氏家族。独山玉文化在融合中吸收了北方民族“大写意”的真谛,出现了一批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的作品。遗憾的是,这类玉雕作品遗存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此期轻墓葬,“玉保尸体不腐”的观念淡薄。加上多战乱,许多珍贵的玉雕作品都毁于战乱,硕果仅存的就是独山玉《渎山大玉海》。
独山玉《渎山大玉海》,为元代乃至中国玉雕史上的重器。当时忽必烈一统中国后,大肆搜刮奇珍异宝为其享用。其中,他得到一块独山宝玉,便令能工巧匠制作了一件酒器,即《渎山大玉海》。《玉海》图案精美,形神兼备,外部有十几种动物图案,《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至元二年(1265年)十二月,“渎山大玉海成,敕置广寒殿”。忽必烈为显示社稷“既寿永昌”,每次大宴君臣时,都用酒300石。《渎山大玉海》又称“玉瓮”,是用整块玉石雕刻而成的。若干年后,《渎山大玉海》不翼而飞,到清乾隆十年(1745年)才被发现,而此时的《渎山大玉海》正在被道家庙院的道士作为腌菜缸使用。乾隆“令以千金为之”,最后置于北京北海公园承光殿前的玉翁亭上。至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令在承光殿前建小亭,下配汉白玉雕刻石座,将玉海陈设于亭中石座上。乾隆皇帝诗三首刻在《渎山大玉海》腹内,并令内廷翰林等40人各赋诗一首刻于亭上,以志纪念。
自独山玉《渎山大玉海》问世后的700多年里,人们对其出自何种玉争论不休。2004年3月23日,由亚洲珠宝联合会和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组织李劲松、周南泉、吴国忠等22位国内宝玉石著名专家,对《渎山大玉海》的玉质进行了反复论证,一致认定《渎山大玉海》的玉质为河南南阳独山玉。至此,元代制作的《渎山大玉海》的玉质争论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2年,《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邀请九位考古、文博专家,评出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专家认为:元代的独山玉《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鲜有出其右者,且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述,承载的历史记忆非常丰富。《渎山大玉海》从广寒殿到北京北海公园的承光殿前,也间接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综合考古,可以作为镇国玉器之首。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