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用李商隐《锦瑟》这句诗,去追忆美好时光,会情深意长。在新快 Plus 艺术荟成立一周年之际,新快 Plus 艺术荟推出 " 名家名企巡礼 " 系列报道——十全十美 · 盛装归来。它既是梦想,又是现实,艺术就是在现实和梦想之间,完成好作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系列报道的首篇讲述年轻的广州玉雕传统承人刘国鹏的创作新故事:国之重器,鹏程于行。如是,将有更多大师的报道呈现,欢迎继续关注。
6 月 28 日,记者走进玉雕工艺师刘国鹏的工作室,一块轻灵飘逸且雕工精细的摆件吸引记者目光。这是他最近完成的玉雕作品,历时三个月完成,在他的玉雕创作生涯中又一件得意之作。
刘国鹏。
精心构思,讲求创新
和田玉远看是一块大石头并无特殊之处,近看才发现玉石上刻着一幅精美的画。画里有一位妙龄女子在树下抚琴,画面营造出高雅闲暇的意境,刘国鹏将这块石头起名为 " 抚琴图 "。这块和田玉,玉质温润光亮,在小电筒的照射下,还能看到和田玉的内部纹路,纹路与抚琴图相互辉映,光影效果妙不可言。
据刘国鹏介绍,玉雕师要讲求创新,对材料的敏感度要高,一块玉石在玉雕师面前,玉雕师要能够判断出一块玉石适合雕琢成什么样的作品,要做到慧眼识玉、胸有成竹,这是一位玉雕师需要具备的能力。
以 " 抚琴图 " 摆件为例,刘国鹏给记者作了详细的讲解。他说,这块和田玉高 35 厘米,长 25 厘米,宽 12 厘米,以他多年的雕琢经验,第一时间就分析这块和田玉适合做山水浮雕。随即在这块和田玉表层用笔墨绘画出山水画里一妙龄女子在拂琴的初步轮廓,最后用玉雕机器将画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经过三个月的精打细磨,终将抚琴图雕刻完成。
刘国鹏在雕琢。
师从名师,孜孜不倦
刘国鹏表示,当年在家人介绍下进入玉雕行业,师从高兆华系统学习玉雕工艺,从事玉雕行业以后,他耐住寂寞,一头扎进玉雕工艺创作里。在刚入行时几乎没有收入,刘国鹏凭借对玉雕行业的热爱,硬是坚持了下来。每周仅仅休息一天,剩余时间认真钻研玉雕制作工艺。开始之初,他便重视打磨美术功底,拿起画笔和画纸学习画画,意在打牢美术基础,具备深厚的美术功底后,他开始逐步掌握圆雕、浮雕、阴刻、阳刻、车制等工艺,最后将这些工艺通汇贯通,完成一个个出色的作品。经过孜孜不倦钻研,才有今天的成绩。刘国鹏表示,一件作品的完成,也需要劳逸结合。平时连续工作 4 个小时后,也需要休息片刻,在忙中找到时间放松大脑,休息中间寻找灵感,灵感一来继续慢雕细琢,一步步将艺术品创作完成。
感悟生活,融入创新
在刘国鹏看来,一位优秀的玉雕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生活家,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感悟生活才能从生活里提取素材,融入到玉雕创作中,做一个玉雕家也要做一个生活家。他说,每次完成一件作品,倾注了自己的思考和精力在作品上,内心都是喜悦的,他希望自己创作出作品不仅自己喜欢,同时也能让人们喜欢。
刘国鹏表示,加入新快报新快 Plus 艺术荟一周年,他认识了更多从事艺术领域创作的艺术家,在新快 Plus 艺术荟里,通过与其他艺术家交流,他对玉雕制作有了新的思考,玉雕创作也可以参考画家们的思维方式,构图方式,在玉雕创作中再融合画家与自己的思想,让作品不断推陈出新,让自己的艺术创作有更大的进步。
刘国鹏喜欢与新快 plus 艺术荟荟友交流,当需要艺术创作时,他会与艺术荟里的画家讨论,向画家取经,该如何构图,创作过程中该注意什么地方,他说通过交流让创作更加有激情,也有更多的创意。在新快 plus 艺术荟成立一周年之际,他祝愿各位荟友,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