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安徽蚌埠是中国最大的玉器市场之一,虽然没有玉石矿,但这里玉器村随处可见,并有2万余人再此从事仿古玉加工。然而,在央视曝光蚌埠玉造假以及反腐力度的加大的背景下,风暴眼中的玉器行业自此风雨飘零。虽然是做仿古玉器,但对于现在的和田玉来讲,仍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image

蚌埠是中国著名的玉器之城。近30年时间,蚌埠的玉器作坊发展到现在5000多家,从业人员已达到近10万人,年产值30亿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扬州、新疆、河南等国内主要玉器市场,成为当地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近年来反腐等因素影响,作为奢侈品的玉器产业一落千丈。如今,玉器商家倒了一大半,玉器销量较鼎盛时期下降80%以上,玉器价格也下降到连以前的1/3都不到。

image 

市场的骤然衰落让上游的玉料销售、玉料加工,下游的玉器收藏业都遭遇毁灭性打击,也让当地重点发展玉器产业的雄心壮志面临搁浅,承载着数万人生计的玉器行业正面临着“船大难调头”的尴尬。

疯狂的蚌埠城

image

幸福村位于蚌埠城东的北工地,在这里,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玉”字招牌,十几年前蚌埠玉器市场初成规模,也催生了不少以玉器作为主要行业的村落。幸福村有400多户,几乎家家都有玉器作坊。

image

走进村民家中,刺耳的玉石打磨声此起彼伏,戴着口罩的工人在忙碌地工作着,由于长期接触玉器制作中的一些染料,有些工人的手指呈黄褐色,昏暗的灯光下,村民们在用电锯将一块块玉料切割开。村民黄金山说,整个玉器市场的大滑坡,给全村人的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以往,光靠生产玉器挂件卖给当地的玉器厂商,一年就能净赚30多万元。鼎盛时期,他请了3个工人,当起了小老板,还买了一辆奥迪。

image

▲一个工人在制作仿古玉器的毛坯,这是最基本的工序,仿古玉器都是批量生产制作的。

蚌埠城东龙子湖区的马村位于幸福村的另一侧,两村中间隔着一条治淮路,整个铺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玉器,而店面的后面既是住宅,又是生产玉器的“车间”,呈现“前店后坊”的格局。马村500多住户,平均每家有两个玉器作坊。

image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收藏玉器,而安徽蚌埠作为玉器之城,30年来生产的玉器艺术品、仿古玉比中国8000年来所生产的玉器总量还多。

image

▲作坊的生产环境不是很好,粉尘多是大件玉器制作难以避免的。

那段好日子

image

蚌埠并不产玉,但在1958年,蚌埠玉雕厂成立,培养出一批技艺精湛的玉雕师傅。上世纪80年代,蚌埠玉雕厂破产,大批玉雕工人带领徒弟自立门户。蚌埠的玉器市场最先从三马路(即现今蚌埠城区的治淮路)兴起。上世纪90年代末,三马路市场拆迁,作坊和商店都陆续搬到这边,玉器村这才火了。

image

▲走进位於蚌埠城东龙子湖区的马村,村头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这些就是玉石,都是从昆仑山运来的。

2009年蚌埠党校学报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彼时蚌埠玉器市场共有3000多家商户、加工作坊,3万名玉器从业人员,20亿元年销售额的全国最大玉器市场集散中心之一。两年多之后,蚌埠的玉器商户、加工作坊数量蹿升至4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达6万人,商户已进入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扬州、新疆、河南等国内主要玉器市场。

image

▲几名工人在打磨一件硕大的玉麒麟。这种麒麟价格不菲,用来镇宅用,不是普通人家买得起。

“那是段好日子,一件价值十几万的玉器做出来,不到半个月就能卖出去。最好的时候,这边玉器还在作坊雕刻,那边经销商已经带着现金来抢货了。”章程生说,他们一般加价三成以上的利润出货,“有资金、眼力好、胆子大”的蚌埠玉器商户,不断向外人传递着“身家千万不是梦”的暴富神话。

image

▲在仿古玉器的工艺里,有一些玉需要化学品泡制,其原料如同酱油一般,不少仿古工艺工人双手留下难以洗去的痕迹。

更赚钱的,或许还是那些玉器经销商,足以以假乱真的蚌埠仿古玉,不断流向文物市场,部分玉器经销商可以翻一倍甚至两倍将玉器卖出去。之前发生的两位浙江商人携带蚌埠仿古玉器出境被海关以“走私文物”罪名批捕的新闻,更让这个市场在行内声名大噪。在这些商户和经销商的讲述中,蚌埠玉器的消费者当中,官员身影时常隐现。

image

▲安徽合肥,在一场贪官赃物拍卖会上的陈列品中,玉器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有不乏来自安徽蚌埠的工艺品。

2012年之后,蚌埠玉器市场与中国经济一道,坠入寒冬。让当地人没想到的是,如是寒冬自2013年开始越发刺骨,那也是重拳反腐的起点。

祸起央视曝光?

image

“2012年3月15日,央视曝光蚌埠玉造假,给蚌埠玉打击非常大,仿古玉可以说一蹶不振。”38岁的李青松做玉已经20多年,但那次央视曝光之后,明显感觉到压力,好在自己做的不是仿古工艺。

image

蚌埠的玉器市场发展,与仿古玉分不开,最早从出道的蚌埠玉器行业的前辈谢永学等几个人就是以仿古而出名,并曾演绎过一段传奇故事。

image

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海关扣押了两个带着“古玉器”出关的浙江商人,尽管这两人再三解释这件古玉是仿造品。然而实际却是海关请来玉石专家和文物部门进行鉴定,证明该玉器是“国家一级文物”,于是两人被以“走私文物”的罪名批捕。

就在庭审之前,绝望中浙江商人,想起了卖给他“古玉器”的谢永学,托家人向谢永学求助,希望他能够给证明该“文物”为仿制。谢永学感觉“事关重大”,庭审前赶到浙江找到法官,称“走私”国家一级文物其实是他用“老提油”的仿古技术制成的仿古制品。

法院不相信,最终谢永学说可以仿造一件同样的“古玉器”,法官将信将疑。当一个月后他将一模一样的“古玉器”送到法院,法院拿给专家鉴定时,专家还奇怪地说,“这件古玉器,不久前不是已经鉴定过了吗,为什么还要鉴定一次。”法官才相信,两位被逮捕的“走私犯”走私的是仿制品。两位浙江商人被无罪释放。蚌埠仿古玉也因此一炮走红。

image

后来短暂时间,蚌埠发展成为国内最大仿古玉器市场。然而很多仿古玉以假乱真,甚至迷惑了很多收藏者甚至专家,直到2012年央视曝光。

image

▲打磨环节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不少妇女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狭小的空间里,七八个玉雕工人在加工,而加工和销售分离是蚌埠玉的特点。

但在很多蚌埠玉器商人看来,“仿古是一种工艺,不能单纯说是造假,欺骗。”央视在“盖棺定论”。

在玉器专家眼中,蚌埠古玉仿制,有摹古、伪古、臆古之分。摹古是完全根据出土玉器实物的形制、纹饰,用新玉料制作的仿古玉器。伪古玉器,是为牟取高利而制造的赝品,一般按照古器的造型、图案,有的只是张图片,刻意模仿,以假充真,鱼目混珠,目的是牟利,常常睁大眼睛说瞎话,坑蒙拐骗。

臆古是一种更等而下之的作伪,只是根据臆想,闭门造车,七拼八凑地制作出亘古未有的伪玉器,稍有眼力者并不难识别,等等。正是后两者“坑”了蚌埠的仿古玉。

image

▲很多玉器作坊加工玉器,都是根据销售店铺需要来加工,自创的并不多。

如今在蚌埠已经难以看到仿古玉器加工,因为行情糟糕,大部分人已经转行,少量有的,也已经转为地下。蚌埠玉自2012年3月15日央视风波之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image

蚌埠玉器的衰落也给玉器上下游各产业链带来极大冲击。青海一个产玉大县的县长跟他诉苦说,现在他们不去买玉石了,当地每年少了几亿元玉石收入,玉石销售价也下跌了4成以上。

玉石市场的不景气也造成市场大量违约的出现,导致玉器市场大量陈货积压。马国祥说,玉器厂商加工玉器,都是根据销售店铺需要来加工,自创的并不多。由于玉器市场不景气,很多人宁可不要5万元订金,也要违约。

image

风暴眼中“玉”何往?

image

年轻,脆弱,这是很多专家对蚌埠玉器市场的评价。蚌埠玉器市场是靠制作“仿古玉器”起家并闻名全国。其生产的仿古玉,比中国数千年出土的古玉总和还多,却又在央视曝光之后,仿古玉作坊几乎一夜“消失”。工艺品玉虽然有点起色,但一直以来左右工艺品玉发展是价格因素,什么赚钱做什么,因此在遭遇这一轮行情也在情理之中。

image

蚌埠幸福村已经被列入拆迁,一个硕大的玉器产业园也正在打造中。但现实中的蚌埠玉当前面临的可能不单纯是扩大规模的问题,还有仿古玉的法律尴尬,工艺玉器价高和寡……

蚌埠“玉”向何往?

图文素材来自网络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