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一直受到文玩圈普遍喜爱,尤其是独籽作,价格也是高于普通籽料。许多新玩家可能不太理解,究竟什么是和田玉“独籽”呢?又为什么独籽小又贵?


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籽料中的“独籽”。

独籽,指的是未经切割分解、保持玉料体形基本完好的和田玉籽料。和田玉独籽由于保留了独籽的原皮,摸起来圆润顺滑,长期把玩表皮会起包浆,是其它和田玉玉种所不具备的。

独籽的形成相当罕见,仅仅几克独籽,是亿万年来很巨大的料,被层层冲刷后,剩下最后的精华。经流水冲刷和玉石的碰撞,形成卵圆的形状。现在籽料的稀缺,使独籽更加珍贵。

独籽首先必须是是和田玉籽料,大块玉料切割分解成若干小块再逐个雕琢,这样就不能称之为独籽。

独籽玉雕必须是用浑然天成的一块和田籽料直接雕刻,只在雕琢中去掉少量不需要部分,任何切割、分解都不能称为独籽。
基于籽料的形成原理,长期的河水冲刷和玉石直接猛烈的撞击会在籽料表面留下大小不一,方向杂乱不规则的,类似人皮肤上汗毛孔一样的小孔,这是籽料鉴别的最重要依据之一。

独籽由于是天然整料,未经雕琢的籽料周身应当布满汗毛孔,雕琢过的独籽在留皮的部分也应当看到大面积明显的“汗毛孔”,否则其是否为籽料都值得怀疑,更谈不上独籽了。

如今的市场,人工加工滚磨的所谓籽料高价出售的并不少见。

如何从外形上分辨真假籽料?

天然籽料,形状上一块一个样,而且以不好看的居多,形状好看的,光形状就值很多钱!所以那些形状好看,价极低的肯定不是和田玉。天然籽料的外形,是圆滑而不滚圆的。

表面上会有很多解理,就是表面像“指甲纹”的小裂隙。因为和田玉是多种矿物质的集合体,在集合过程中,会形成参差状,其外在表现就是人们眼里的裂口!这也就是市场上经常听到的“十籽九裂”,在一定意义上,和田玉籽料必然能感到缺陷的存在。
和田玉籽料千万年来由于风化剥蚀,水流冲击,体态光滑,无棱角,外形呈鹅卵状。块度一般比较小,“如盘、如斗、如拳、如栗”。

由于岩浆在火山喷发后自由落体的原因,所以我们见到的籽料基本为水滴形,瓜子形的最多。

为什么越小的籽料越好?

因为籽料越小越圆润,籽料越小,意味着在火山喷发时喷得越高、越远,可能在下落过程中就冷却变硬,所以水滴的“锥”态保持得很好。

但从大一点的籽料外形来看,虽然也是水滴形,但总会有一个面要圆润饱满一些,如同乌龟的背部,另一个面要相对平整一些,如同乌龟的腹部。这是含透闪石成份的高温熔岩下落过程没有来得及冷却凝固,落到了地面,就如一个糍巴重重地掉地上,所以着地面是要平一些,而朝天面相对圆一些、鼓一些,这也是籽料的又一大特征。

还有一些牌形籽料,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熔岩下落过程温度较高,几乎呈液态,一落地,就被摔成薄薄的牌形籽料,而这种会很合适佩戴。那疙瘩形籽料会因为落地后,地面不平,所以出现了不同规则的料形。

为什么有些玩家会偏爱独籽呢?

有些玩家甚至会买一块原石(独籽)盘玩,他们就是喜欢,就算不雕也是喜欢。独籽天然的外形,它的圆润,在手中盘玩顺滑油润的质感。

有人认为小小的原石,不经过雕琢肯定比较便宜,其实不是,好的原石价格必然是贵的。而从雕刻的角度来说,独籽的雕刻必须按照籽料的外形进行雕刻,这比做一些牌子更加困难,玉雕师们必须先根据籽料天生的形状和皮色分布进行独一无二的设计,之后在雕刻过程中对比例,深浅,以及对立体感觉的把握都有很高的要求。

随型随意的雕刻,并不是每个玉雕师都能驾驭。

独籽雕件不仅保留了籽玉原生态的美感,还融入了人文内涵,因此独籽的概念就被慢慢地深入人心。在工艺创作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独籽作品几乎成为玉雕作品中最具有文化气质的一个门类。

同时,籽料的稀缺也让独籽越发显得珍贵,所以大家能不喜欢它嘛!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