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雕市场的火爆,带领整个玉雕界进入了最繁荣的阶段,同时也出现了 很多原来没有出现过的问题,其中争论最多的大概就是玉雕怎么样去创新了。因为市场一扩大,加上购买人群的日益年轻化,玉雕界原先已有的传统题材很难满 足大众的需求,因此有很多创新玉雕开始崛起,颇有独领风骚的意味。然而后续问题应运而生,创新之后玉雕如何传承,而且很多创新与原来的玉雕没有任何交集,所以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

image

只有继承传统  才能更好创新

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很好地去继承传统,就去进行创新,是一种虚浮的状态;比如参天大树,它只要有生命力就可以无限的长高,但是它的根依然要牢牢的扎于地面才可以提供它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否则必然面临轰然倒塌的局面。

很多创新的玉雕,从工艺上没有问题,做工很好。思想上没有问题,很前卫,很有想法,但就是丢了灵魂的存在,那就是为什么要用玉石来雕刻?

玉雕的目的就是通过匠人高超的技术、精巧的设计,使玉石散发出其特有的质地美,“玉,石 之美者也”。玉石本身就是美的,而琢玉并非是为了体现匠人有多高的工艺技巧, 或者有多好的艺术想法,他们琢玉的第一目的就是体现出所做的每一块玉石的本质美,而工艺只能排第二,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吉祥寓意的题材,这些题材的设计点在表达吉祥寓意的同时也是更着重于突显玉石本质之美,这从我们各博物馆藏馆藏的玉雕作品中得以体现。

如何进行创新设计

一件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的玉雕作品从来不是以复杂的设计以及精湛的玉雕技艺取胜,而是以素雅的器型,简洁犀利的线条来展现一件玉器的品气。如汉八刀,红山玉龙,神人纹玉琮等等。简单概括就是:越简单越经典。但这简单却一点都不简单。 

image

很多创新玉雕设计者、雕刻师忘却了这个中心思想,把玉石只当作了一种媒介, 一种表现自我想法的媒介,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不成功的,因为这种设计完全可以不用玉石创作,可以用其他任何材料去做,可能效果更好。玉雕人对于玉石应该是一种尊重,甚至是一种崇拜。

创新很好,但是创新同样要有个中心思想,那就是体现玉石的质地美,不能喧宾夺主,玉雕一词,玉在前,而雕在后。否则就没有必要用玉石雕刻,每一块玉石都是独一无二的 。和田籽料近十几年来大量开采,高档籽料日益稀缺,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块好的籽料价格昂贵。对于一个玉雕师来说,应该不浪费每一块原料。玉雕的创新只要抓住了这个中心思想,其实是可以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同样广阔无限。

image

现代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让我们每个玉雕师的眼界和知识无限开阔,相信我们玉雕设计师可以创作出很多能够经典流传的创新作品。对于传承和创新,我个人的理解玉雕是为了体现玉石之美这个初衷。而创新不仅是题材的创新,也可以是传统题材但是换个表现形式,只要表现出玉石之美,怎么创新都是不为过的。

image

image

image

欣赏下向传统玉雕题材致敬

的一件典型作品 

image

《马上封侯》创作者:杨波  

《天工》期刊 2018年第二期选刊作品 2017年玉·见未来——中国当代学院玉雕邀请展参展入册作品 2018年第四届西班牙 CCACO中国文化 节第二届西班牙 CCACO(中国艺术展) (莱昂)参展入册作品  

作品带有很明显的当代美术特征和扎实的造型基础,将中国传统玉雕工艺和西方雕塑造型精髓完美融合,有独特的现代审美观念和创新理念特质。

首先在造型上,突破传统玉雕的形制,以干净利练的圆弧面线条做出主体写意的素面马首形态, 大面积素面留白能体现出极致玉质的润泽光感,同时兼顾到观赏玉质的视觉舒适性和把玩手感的舒适性。给人简约大气的时尚感,并外露一种刚性强有力的张力、 精确的比例与体积,具有西方雕塑的影子,立体感十足。

image

客体写实的猴子,精细雕刻,憨态可掬且神情与主体刚毅的马首契合,马首与猴子的雕刻表现手法繁简合一相互呼应。些许金皮表现在马首鬃毛及猴毛上也 是非常贴切。猴子姿势神态极为生动,目光有神,于自然中见匠心。穿绳位在猴 腹也是极为恰当,巧妙避免打孔的多余。

image

image

顶级的玉质匹配素面的设计使得整件作品从视觉上宝光熠熠,玉质之美体现到了 淋漓尽致,强烈的膏腴之感,一片肥油的感觉跃然眼前。盘玩之间,自生光辉。托于掌中,肥美醇厚之余,似有万年磨砺赋予的独特灵性缠绕,手指划过,腻滑 粘手之间,感觉千百轮回造就的细糯润泽缱绻,如此尤物抓在手中,缠绕于手, 也缠绕于心。不忍放下。

image

和田玉是非常独特的一种玉石,也是极具盘玩乐趣的玉石。和田玉雕也是一种触觉艺术。雕刻师杨波创作的这件《马上封侯》作品在视觉,触觉,文化表达的三个重要层面上做到了完美的融合。作品最大程度地体现出玉性温润柔和的美感及细腻糯滑的手感。

把玉雕的挂件和把件属性同时在一个作品上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这件作品更是继承了传统玉雕的设计精髓,突显玉石本质之美和不同表现形式的传统玉雕题材上做到了完美的融合。 

image

image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能够向中国传统玉雕设计致敬的经典之作。

结语

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舍本逐末,在传统中汲取创新的营养。无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或是西方文化,还是奔着“洋为中用”的原则行事。简约,而不简单,技术、雕刻理念都需要与世俱进。形式上不管怎么变化,无论用上什么样的材质,都得充分体现雕刻者要表达的主题与思想。生动、有趣的灵魂,总能吸引人。

更多作品赏

image

image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