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万能,1993年出生于云南省龙陵县天宁一个普通的傈僳族农民家庭,2008年开始学习玉石雕刻。师从玉雕大师黄利锦、王细玲两位大师。麻万能擅长于传统人物设计雕刻,同时兼顾花鸟草虫,山水等题材创作。其作品结合现代与传统的雕刻工艺,将玉石本身的色彩、特点与雕刻巧妙结合,构思大胆,风格独特,深受藏家青睐。
麻万能出生于有"雨城"之称的龙陵县,从小就特别喜欢绘画和雕刻,经常一个人找一个地方画画,或者找一块木头用刀进行雕刻。虽然年幼的他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创作,雕琢和画的东西都很简单、随意,但他可以从绘画和雕刻之中得到只属于他的那份快乐。
2007年14岁的麻万能在读完初中后由于种种原因决定放弃继续升学,而去玉雕学校学习玉石雕刻,对雕刻十分喜爱的麻万能犹如一块海绵疯狂的吸收着雕刻知识,雕刻水平也不断地在进步。在学校一年刻苦的学习后,麻万能不满足于学校所教授的那些雕刻技法,他决定离开玉雕学校继续钻研玉石雕刻。于是2008年他便跟随黄利景、王细玲两位玉雕大师继续学习玉雕。
从小生长在大山里的麻万能,家里没有什么可靠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在家务农维持生活。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麻万能加倍的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不屈服,不放弃。
15岁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两位师父的认可,开始赚钱养家。用赚来的钱照顾家里人,供弟弟上学读书。而且因为家里有个叔叔去世很早,婶婶一家人的生活更艰难,他还要把自己赚来的钱分一部分来帮助他们。
麻万能就这样一边为了喜欢的东西,一边为了家庭,不断地努力学习,进步。这一学就是三年,在这三年学习雕刻的过程中,他每日练习着绘画和设计。正是他的这份努力让他对雕刻的线条、画面的布局、雕刻比例、色彩的搭配有了很好的掌握,使他的雕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创作思维也更加丰富多彩起来。通过三年的学习出师后,麻万能开始着手自己创作作品。
麻万能在自己创作的时候拿到一块玉石首先会花时间读懂这块玉,然后在根据所雕刻玉石本身的特点去选适合的雕刻题材,在不破坏玉石本身的美感的基础上,稍加修饰,来将玉石本身的美更好的凸显出来,更加具有自然的美感。
麻万能最擅长雕刻人物,他雕刻人物和其他玉雕师不一样,大多玉雕师雕刻人物时更多注重形态比例,而麻万能开始雕刻人物之前,都会先去了解所要雕刻人物的身世背景。他说:只有这样雕刻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将人物的神态,表情更好的展现出来,雕刻人物时还要注重写实求真,使人物主题与环境搭配统一,浑然一体。正因为他这样用心去雕琢、创作每一件作品,才使得他的作品更加让人喜爱。其作品人物也更加传神,意境也更深远。
“荒山劈路,焉知其工夫之劳;玉器雕成,谁识那匠心血泪?”每一件作品都是玉雕师们心血的结晶,作为兄弟我真心希望小麻继续秉持匠心,潜心创作,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黄蜡石,缘起因为遇见
缘起是因为遇见,当沉浸在江、浙大地各条大江、小河中亿万年的黄蜡石被人们发现后,很快就因其大自然赋予的天然质地和色泽之美所诱惑,掀起一股黄蜡石风暴。
从捡石、到销售、到艺术创作、到收藏,形成了当今石界、玉雕界一道独特的风景!随着藏家们手上收藏的好石越来越多,加上黄蜡石的特点是每块石头,无论形状、色彩、大小、质地都各有特色,如何将她创作成自己心中最美的艺术品,也成了玩家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弋阳赏石协会的汪会长就是其中一个。
近几年,汪会长遍访名家,雕刻了不少作品,越来越被黄蜡石各种精湛工艺所赋予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不同风格的雕刻艺术,又更加展现了黄蜡石蕴含的丰富魅力。
偶尔的机会,云南龙陵一个青年雕刻师麻万能的作品,被汪灯发会长看到了,这位青年才俊的作品对石头的解读和表现力,很快吸引了汪会长的目光,假如能联系到麻万能,雕刻一块信江黄蜡石作品,效果会不会很好?
带着这个想法,汪会长开始想法联系到远在云南的麻万能,电话和微信联系后,两人交流非常融洽,相见恨晚,于是,汪会长将收藏的几块江、浙黄蜡石从江西快递到了云南龙陵。
万能收到黄蜡石后,对江、浙黄蜡石籽料的色泽丰富、质地温润给予了肯定,并着手尝试连着雕刻了几件作品,从此开启了与江、浙黄蜡石的不解之缘!
麻万能大师痴迷于每块玉石的形状,每一次的创作过程,都是他与玉石的对话,呼唤他去用心地雕刻,还原玉石应有的光彩。遵从内心,尊重玉石。经过多年的创作,让麻万能在圈内有越来越有名气,作品深受业内好评,麻万能对此也非常有成就感,他说“万物有灵,我的工作只是唤醒玉石原有的灵性”。
在此,感谢麻万能大师!黄蜡石也需要更多的真正有思想的玉雕师去发掘她的美,只有大批精美作品问世,才能真正推动黄蜡石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在这里,感谢所有为黄蜡石雕刻艺术做出努力的每一位艺术大师!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