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扬州玉器厂成立,扬州琢玉业开始复兴,成为现代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区。以董正通为首的老艺人传授技艺,培养出黄永顺、焦一鸣、刘筱华、顾永骏、江春源、薛春梅、高毅进等一批大师。
他们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创作了大批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的产品。其品种齐全,尤以“山子雕”和“链子活”独具一格,显示出扬州精湛的玉雕技艺。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扬州玉雕大师们设计制作了大批造型优美、琢工精致的玉器。其中,白玉《宝塔炉》、白玉《五行塔》,白玉《大千佛国图》皆是古往今来玉塔中罕见之佳作;1986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设计创作的《聚珍图》碧玉山琢制完成,重达1000多公斤,是继清代乾隆年间《大禹治水图》之后200年来仅见的玉器珍品。以上4件作品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现收藏于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另外还有百余件扬州玉雕作品在国家、省级评选活动中荣获大奖。
白玉宝塔炉
1972年,由扬州邗江玉石社(今扬州玉器厂前身)产品主设计师董正通领衔设计制作的“白玉宝塔炉”,高86厘米,宽28厘米,共五层,八面体。在技法上采用立雕、浮雕、镂空雕相结合,人物和炉瓶相结合的形式,把圆炉的优美造型和高耸的宝塔融为一体。
作品下部是稳重浑厚的三足圆炉,两侧的冲天耳雕有圆润厚实的兽头,下面还系有两个大圈,炉身上大面琢有半浮雕像六尊,动态各异,形象逼真,凸显出庄严古朴的气质。上部是五层宝塔,层层镂空,每层塔门和窗扇式样各不雷同,塔顶的每路瓦行,既有上瓦覆盖,又有下瓦衬托。塔的顶部垂挂着8根共128个细圈的玉链条,紧连在塔楼挺翘的飞檐上,翘角下各悬风铃,琢工精细、玲珑剔透、结构严谨、富有民族色彩,是代表扬州特色的一件玉器佳作。
1973年,在全国玉雕行业产品质量评比会上,“白玉宝塔炉”被评为优级品,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1981年,该作在日本东京、名古屋展览时被誉为“龙眼”,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赞赏;1987年,“白玉宝塔炉”参展“全国第三届工艺美术展览”;1985年,“白玉宝塔炉”被作为工艺美术珍品征集,现藏于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
白玉五行塔
1986年琢成的《白玉五行塔》,以新疆白玉雕刻而成。中央为七层八角形的主塔,高105cm、宽32cm。四周有四座六角形的分塔,以8根玉链、440圈链条从四方连接四塔。
塔群构成正方形,东南西北的四个正面各有两尊玉坐狮,玉狮之间又有一座玉制香炉,主塔和分塔之间,地面上又有走廊相接,与悬空的相接的八根链条相呼应。此作品制作精巧,历时两年之久,充分展示了玉器精细的镂雕工艺,是古往今来玉塔中的一件罕见之佳作!
白玉《大千佛国图》1983年由中国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下达扬州玉器厂加工,被列为“834”工程,几议其稿,精益求精,使传统的“山籽雕”雕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90年荣获省政府嘉奖,同年获国家珍品金杯奖,并被国家作为珍品永久收藏。
大千佛国图
作品共雕刻罗汉等诸多僧众八十二尊,三五成群,错落有致,极富情趣,并配以佛寺宇庙,歇足凉亭,通幽回廊,苍松翠柏,奇花异草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国圣景。
碧玉山子雕《石刻聚珍图》
作品原料源于新疆玛纳斯地区,重两千余斤,色泽碧绿深沉,玉质细润,天然一绝。作者利用其天然优美的玉石造型,吸收了我国四川大佛、大足石刻、河南龙门石窟和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等石刻艺术宝藏中的珍品,使之汇集一石,溶于山水之中,体现了山子自然美和人工雕琢美浑然结合的艺术特色,以多种雕刻手法琢制出大佛四尊、小佛十四尊、游客二十六人,加之山峰飞云、寺院楼台、花草树木,形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赵朴初先生欣然题词“妙聚他山”。
碧玉聚珍图
作品以其选材之绝,构思之巧,造型之妙,工艺之精,手法之奇的艺术特点,使扬州山子雕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该作品首次展出便在北京、香港等地引起轰动,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玉石雕刻技艺的新水平。
北京奥运会“金镶玉”
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镶玉采用扬州玉雕工艺,中国优秀传统技艺得到世界的关注。
“金镶玉”是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所采用的式样,喻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玉良缘”,体现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和对运动员的褒奖。它的设计方案,创意十分新颖,突破了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奖牌设计单一材质的传统,又融入了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
以“金镶玉”为创意的北京奥运会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