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男戴观音,女戴佛”。郭石林大师说:“其实不然,至少没有那么简单!”

本次讲堂大师提示:1、君子不可无玉;2、世上美玉万千,总有一件与君有缘;3、千金易得,一玉难求;4、寻觅“八千年之恋”。

(一)君子不可无玉

自古以来“君子必有玉”:或藏于厅室,或佩于腰间,或戴于肢体,或盘于手中。“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无玉,似为终生遗憾。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美玉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

历史价值:玉雕在中国历史中延伸时间之长久举世罕见。良褚文化上朔到5000年前,红山文化上朔到6500年前,而兴隆洼文化又把玉雕艺术上朔到8000年前。玉文化从远古一路走来,从原玉时代、神玉时代、王玉时代到民玉时代——玉,一直是用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圭臬。试想,身上一件纯正无瑕的玉玦辉映着中华文明的8000年历史,代表着“中国气质”,这是何等的价值!

美学价值:“玉为阳气之纯精……其玉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坚实,声音洪亮,佩之益人灵性……”。世间再没有一物能如玉一样“结阴阳二气之精灵,受日月星三光之陶熔,起色沁之妙,直同浮云遮日,鹤舞游天之奇致奇趣……”。

使用价值:世间除玉以外,再没有一物能如此彰显“纯净、温润、柔美、华贵、清廉、高尚”的人格化美德,具有“比德、载道、显贵、炫富、祈祥、护佑、养性、健身”之功效。

经济价值:玉,因稀缺而珍贵,更因雕琢艺术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因此具有奇高的经济价值。有人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又有人说“夫玉之可贵者……较之宝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韵,能夺人之目,而不能动人之心者,则远胜于十倍矣!”还有人说“家有五色玉,胜过十万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花仙子》 作者 郭石林

2013年,大师偶得此玉。整块材料神奇罕见,大部分晶莹剔透,中间呈不透明的瓷白色,透明与瓷白之间分割明显。大师以其神来之笔,成就了展开一双晶莹剔透翅膀的婀娜多姿袅袅婷婷的仙女,美感浓郁、浑然天成。

在静谧的森林中,美丽的花仙子,手捧鲜花,凝神注视,一双赤脚,轻轻踏于翅膀的尾尖。画面讲述了一个花仙的故事,幻化了一个美幻的梦境,情景深幽,引遐思万千。作品堪称美轮美奂的艺术精品,博得众多收藏者拍案叫绝,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世间美玉万千,总有一件与君有缘

人们常说“玉结有缘人”,玉与人是讲缘分的。这是因为:

美学观点:美因人而生,美因人而异,美因人而彰”。每一件美玉和人之间都有特定的审美契合,这是一种奇特的感觉:一旦见到属于你的那块玉,在一刹那间就会产生奇妙的共鸣,这种感觉就像恋人间一见钟情,产生想要拥有它的欲望,似乎说不出原因,也讲不出道理,喜欢就是喜欢,没有理由!

佛教观点:缘,即因缘。“因”就是“种子”,在等待着、渴望着、呼唤着、祈盼着“缘”的到来,那“缘”就是阳光、水和空气。只有因缘结合,种子才发芽、生根、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有缘之玉因与人灵性相通而融为一体,正如相爱人间的相濡以沫,散发着温润柔和的光泽;无缘之玉会渐渐昏暗,失去光泽,销匿灵气,甚至会不意破碎。

道家观点:阴阳之道就是宇宙万物的化生之道,阴阳流转、阴阳交感就是宇宙自然生生不息的内在本质,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内在机制。因此,人和玉之间,需要达到阴阳平衡,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

每一块有缘美玉,都是神赐之物,“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一旦错过,后悔莫及。所以,寻玉要懂得“惜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智勇双全》 作者 郭石林    

这块玉石材料黑白分明、分割适当、浑然天成。作品体现了“中和对称、大气雍容”的北派风格,黑龙象征勇猛,白龙意寓智慧,二龙相配,意为“智勇双全”,精准神妙。体现了“文通三略,武解六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主义形象,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作品为某君一见,顿感“相逢却似曾相识,未曾相识已相思”。原来是该君事业爱情正如火如荼,黑龙勇猛飞扬的气势和白龙含蓄内敛的神态,双龙盘腾、云飞雾绕、阴阳平衡的意蕴,与他的审美意趣高度契合,恰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三)千金易得,一玉难求

因为“有缘之玉”必是原石的“玉之灵”、雕琢的“艺之魂”和自己的“己之情”达到“三体合一”,因此“一玉难求”。

玉之灵:玉的收藏界对玉的评价标准是“料(材质)、工(工艺)、型(造型)、纹(纹饰)、沁(沁色)”。五元俱佳者就有了罕见的灵性,这是美玉的物性标准。

 艺之魂:玉雕艺人向原石注入自己的感情和生命活力,寄托创作者的情愫,以高度的凝练,在方寸之间、转瞬之际,将作者的苦心孤诣以及情趣、修养、功力集中表达出来,赋予璞玉以艺术之魂,可谓“人若秋水玉为神”。

己之情:说来奇妙,玉似有灵犀,不会辜负你丝丝缕缕的滋养,凝结着人深深的感情,达到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境地。故谓之“人养玉,玉养人”。

“三体合一”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是审美气质的深度契合,是潜意识的灵犀相通。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必遇贵人》 作者 郭石林

大师见此料,就被它艳丽的桔色所吸引,更可贵的是底色深沉,质地细腻,衬托那一抹儿艳桔色,更是美感倍增。作者刀工简略,以简为美、以质为华、以素为贵,塑造如此沉静端庄尊贵的女子,额头一枚桔色蝴蝶发饰翩翩飞舞,让人浮想联翩。背后阳雕“必遇贵人”,“必遇”取“碧玉”谐音,寓意吉祥。作品实为一件彰显富贵的玉雕珍品。

某女士自称“居士”,形容淡雅、神态怡然,见此玉倍感亲切,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既为玉料的原生态奇色所吸引,又被大师创作的艺术之魂所震撼,自感“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四)寻觅“八千年之恋”

作家理由在他的《玉美学》中称玉雕艺术在中国历史中的延伸为“八千年之恋”,说得何等情深意切!并为我们寻觅自己的“有缘之玉”指明了路径,这就是:“目之所瞩”——“意之所游”——“身之所容”——“情之所倾”……

 “目之所瞩”:首先是直觉,美最容易引人注目,关注就会伴随兴趣,情趣就会产生占有欲望。你如果见到一块美玉,那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那么柔软,那么温暖,那么亲和,令人怦然心动,情不自禁想去抚摸。这时,请你一定相信这种“一见钟情”的直觉!

“意之所游”:直觉不是灵感,还没有达到“意”的高度。丰富的观赏元素会转化为精神。探求在直觉后面诱人的神秘,才能由单纯的感觉美升华出精神意义。如花影撩人、春水情悠、柳音轻妙、细雨人愁……从鸣蝉感知“生命的活力”,从大象意喻“太平盛世”,从龙腾四海升华“中华复兴”……

“身之所容”:玉与人之间的肌肤之亲和互动,是各种审美活动中极为独特的一种方式。偶得一美玉,或藏、或佩、或戴、或盘,定要善待、善待。尤其是“无故玉不去身”,“勿取他人之玉”,“玉不双戴”,“玉勿不洁”……

 “情之所倾”:养玉必用真情。玉似有灵犀,久盘之后会脱胎换骨,退去一丝浮华,消失最后火气,出现醇厚的“包浆”或奇妙的皱褶,更加温柔可人。精诚所至,日久天长,会盘得“美玉生烟”,妙不可言。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

《观音》 作者 郭石林

我们看惯了无数千篇一律的观音雕像,却被这一小小的挂件所瞩目:作者显然着意有别于传统手法,用极为简洁宽松的造型处理,删节了其他诸多元素,只表现观音淡定的禅境。并以抽象的图案相佐,似菩提,似仙草,似海浪,似浮云……意在笔外,令人回味无穷。

作品与一年轻女生结缘,她打破了“男戴观音,女戴佛”的旧习,终日佩戴,玉不离身,相濡以沫,精气相通,直感到“明珠有泪”“暖玉生烟”。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