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边缘的人,总是最先触及行业壁垒,而要打破壁垒,不仅需要魄力,还需要坚持。

玉雕,在经过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后,一部分人动中思变,开始“突围”,试图打破玉雕的边界,将玉雕从观赏往实用的方向进发。

image

孟卧虎,一个坚定的玉雕创作者,也是一个玉雕艺术探索者,他带领的朴石本纪团队在经过五六年的静心创作后,将玉雕与家居结合,将家居装饰的概念融入到玉雕作品中,尝试以此打开一条新的玉雕之路,并赋予其系列作品一个引人遐想,又十分贴切的名字——玉画。

格调、内涵、文化是国人的家装美学,书画是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以玉为画,或是说化玉为画,无疑是一个大胆又让人满怀期待的想法。浸染在千年文化中的美玉,融书画为一体,结合书画、灯光等元素跨界设计,让玉雕变得生活化、艺术化,朴石本纪如何萌芽并将之实现呢?

image

俏色,我们都知道是在创作中通过设计构思雕刻,将材料中的颜色以独特的方式呈现的手法,好的俏色作品往往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让人惊艳。在孟卧虎的创作中,他提出了“化色”的概念,“有如水墨在宣纸上自然化开流淌的感觉,很自然,很多颜色是不需要雕出来的,因为它本身具有深浅浓淡的变化,这种天生的层次有时人工一雕反而可能是破坏;也容易有局限性,场景性出不来。若是将之巧妙结合,通过人与自然的结合,做到近乎天然,这就是化色。”

化色,在孟卧虎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也是他创作《玉画》系列作品的核心理念,在玉雕的基础上加上边框、灯框等元素,将“宣纸”的概念放大到一整个装置,甚至是一整面墙,乃至一整个房间的家具布置,而玉石正是其中的“水墨”,将“玉”化开,小到融合成一个装置,大到可以与一整个房间的布置融为一体,整体合一,自然和谐。

image

当然,要将化色运用到极致,不仅需要对玉石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玉石材质本身也有要求,是否具有独特的水墨意境,是否能够加以利用,均需要心思。

在《玉画》系列作品中,玉是本体,而将玉做出画的感觉,还需要灯光、边框等的调试结合。“整体的展现形式也是头疼的事。特别是内置光源,怎么把光源放置在那么小的空间中,该如何解决灯光发热的问题,怎样利用光线把玉的特点展现出来,又不改变玉本身的色彩等等,全是问题。”孟卧虎如是说。

除光源外,装裱的木材,整体的设计,加入一些相关的元素,比如书法、画作、拓片纹饰等等都花费了朴石本纪团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过五六年时间的创作的改进,孟卧虎终于将《玉画》作品做到尽善尽美,做成系列,展现在观者面前。

注重到每一处细节的设计,整体大气美观,玉石的美与书画作品、拓片等文化元素的结合,静置墙上,便是自成一界的天地。

image

按钮一按,开关一启,如点亮一个小天地,让人惊艳!

“要打开更大的视野和格局,大胆地去尝试、吸收、融合更多优秀的营养,丰富玉雕艺术。”这是孟卧虎和他的团队对自己要求和追求。属于他们的下一个《玉画》作品,值得期待!

玉雕艺术家-孟卧虎

image

孟卧虎,河南商丘人,玉雕艺术探索先行者,当代极具人文特质的创造性玉雕艺术家,朴石本纪玉雕艺术团队创始人兼艺术总监。

其作品将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呈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具有时代特征;蕴含人生哲理,富有意境之美和诗意想象空间。

孟卧虎是新时代玉雕的变革者,是当代最重要的玉雕艺术家之一,他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他的思想和探索为玉雕界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他认为“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善于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营养,对各种题材都能创造性地运用,形成自己独特的灵活丰富的处理手法。作品不受材质和形式的限制,认为各种材质没有好坏之分,都有其独有的特质。提倡与自然对话,敬畏生命,尊重文化。重视作品的内涵,深度挖掘各种玉料的创作空间,坚持把自身的生活感悟和个人情怀通过与各类材质的融合表达出来。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