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美者是为玉",自古以来人们崇尚对美好玉石的追求。在距今8000多年的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使用一些具有独特美感和光泽的石头制作玦、环装饰品。到了后来人们更是将对玉石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不仅身上佩玉,居室里面悬挂玉,将玉作为高级馈赠品,在死后用大量的玉器作为随葬物品,更是将玉概化为一种精神寄托。人们以玉比人,以"温润如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表现君子的行为准则。到了后来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贵族随葬品用于敛葬,并且出现了玉衣这种代表古代重要礼制和丧葬观念的物品。从装饰物品到丧葬用品的变化,反映了古人独特的审美意趣、精神世界和文化观念。

石之美者

目前来说,最早的玉石制品发现在内蒙古境内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当中,这时候的玉器一些锛、珠、玦等简单器物,虽然大多数为阳起石、透闪石等软玉之属,但是部分仍为介于玉石和美石之间的质地。器物的类型简单,只地随意显示出当时的人们只是偶然发现这些美丽的石头并且将其加工作为简单的装饰品或者工具

史前时期玉器的高水平制作以及达到相当成熟的技术在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得到体现。良渚文化玉器的神人兽面纹神徽采用极其细致的阴线刻,雕刻出来的图案形象生动,毛发纤细。这在史前社会的生产水平下必然是耗时耗力地制作数日才能完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采用透雕和圆雕工艺,使得龙神形态自然,猪嘴生动细致,显然只有极其熟练的工匠才能制作出如此精致的小物件。

image

(图一 红山文化玉猪龙)

史前制玉最开始并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料,所以早期的玉制品很多是质地粗糙的硬玉,仅仅只是一些美丽的石头而已。但在中晚期,玉石制作被社会中身份等级高的人所垄断后,将其作为制作雕刻部族重要文化形象物或者高等级配饰及象征物的时候,玉器的质地就会被更高地要求,有的史前玉器的选料水平和现代高水准玉料也相差无几。

史前的玉器大致可以分为装饰品,诸如环、玦、冠饰、珠、管、佩等;工具,如钺、刀、斧、匕等;礼器,如璧、琮、璋、圭等;其他用品,如冠形饰、三叉形器、鸟、蝉、蚕、龟等形象。

image

(图二 良渚文化玉琮)

玉器与神灵、权力

古人们为什么会将玉器和神人甚至和永生联系在一起呢?在原始社会,人们对于自然始终怀有敬畏和神圣感,认为一切自然界的生命都是有灵性的。那时候人们人均寿命很少有超过半百的,而从地下挖采出的石头已经在地下埋藏了数千万年,这使得人们更加崇敬美石。他们将这种美丽的石头经过加工、穿孔做成可以佩戴的物品,既作为美的象征也作为祈求神灵庇佑平安长命的物品。

image

(图三 良渚文化墓葬中玉器的分布情况)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社会不平等突出,玉器成为上层社会的专属品。社会中有身份等级的人可以命令专门的工匠为他们制作玉器,有的甚至自己也参与到玉器制作。这些人死后也随葬着大批的玉器,并且通过不同的随葬玉器显示其身份的不同。象征巫师或宗教人员随葬着玉琮、玉璧等礼仪制品;象征军事首领的人往往随葬着大量的玉钺等物品,也有两者兼有的。

这一时期玉器不仅仅作为一种标示身份等级的物品,更代表一种重要的丧葬观念。在有的墓葬当中,玉石制成的各类器物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墓葬当中,有的甚至成批堆放在墓主人身上,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玉敛葬"。

丧葬用玉

在西周时期,人们就非常崇尚玉器,"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都表达了人们将玉器视为馈赠的佳品和具有高尚品德的物品,那时候甚至以君子佩玉来表明一个人的身份品质。在崇尚礼仪的社会,玉器因为其温润的品质、通透的性格等等被认为具有"五德",因此玉也作为一种重要的礼仪用品

image

(图四 博物馆陈列的晋国玉覆面)

在山西省曲沃县西周晋国墓地埋葬着西周初年以来的历代晋侯和晋侯夫人,是国内发现的一处完整的西周国君家族墓地。其中晋侯和夫人墓葬中多次发现一种名为"玉覆面"的物品,根据文献记载,玉覆面是一种缝制在丝织物的特殊丧葬品,大多以碎玉和废玉制成,根据人脸的五官依次将玉对应在眼睛、鼻子、嘴巴、面颊等处。除了玉覆面外,在晋侯及夫人墓中还发现有用玉石缀连的长长的项链配饰。

image

(图五 晋国的玉项链)

在两周时期贵族墓葬中玉器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几乎仅次于青铜器的数量,有的墓葬中甚至各种大大小小的玉器加起来远远超过其他随葬物品的数量。而玉覆面的丧葬形式的出现表明在当时社会存在着将玉器作为沟通神灵、防止灵魂出窍的宗教信仰,也或者说将玉器用于死者面部装饰,从而将死者刻画成一种奇特的形象,这种形象应该跟当时人的某种信仰有关。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玉覆面总归是将玉器和祈求永生和灵魂不灭等死后世界联系在了一起

金缕衣与汉家侯

玉衣是汉代才正式形成的一种葬衣,它也被称作"玉匣",由若干个大小相近的玉片以金丝、银丝、铜丝、鎏金铜丝或丝带缀连而成,包括头套、上衣、袖筒、手套、裤筒、鞋套几组成。在死者穿玉衣之前,首先放置九窍塞,将死者的鼻、口、眼、耳、肛门、生殖器等用玉给堵住,然后再穿一层玉尸衣,最后穿上玉衣,然后手上再握两枚玉玦。

image

(图六 九窍塞)

汉代的玉衣在西汉时期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规制,不仅皇帝可以用,连诸侯权臣也可以使用最高等级的金缕玉衣。到了东汉时期玉衣制度进一步严格,形成了一套明辨等级秩序的制度,根据文献记载:皇帝、皇后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出现了一种鎏金铜缕玉衣,这种玉衣多为诸侯穿着,应该与银缕玉衣等同。

image

(图七 西汉窦绾墓玉衣)

玉衣为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的一种葬衣,它较先秦时期的玉敛葬和玉覆面而言,更加注重对于死者的封闭性。每件玉衣几乎都是比照墓主人身形制作,务求能够完全将墓主人尸身包裹起来。为了不让尸体的灵气泄露影响他永生和通往仙界,特意将他的灵识封闭起来。这与当时社会流行的求仙问道的风气有关,而且人们笃信玉石能够保持死者尸身不腐,而尸身不腐才能灵魂不灭,才能在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结语

人们爱好美玉由来已久,因为玉具有温润、坚韧等品格,而赋予它五德,并以此比附君子应当具有的高尚品质。又因为它被人们开采时形成已经千万年,并且深埋于地下,被人们认为可以有沟通冥府,获得永生的能力。玉石历经千年不腐,被古人认为同样可以用来保持尸身不烂。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将玉用作祭祀天地的礼器,"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并且以不同的玉器对应不同的祭祀对象。后来贵族就创制了将玉作为敛葬制度的一套带入到墓葬中去,通过对用于将死者覆盖起来,再对尸身加以装饰,以求玉能将人带入到神秘的永恒世界之中。这一套玉敛葬制度被汉代继承和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玉衣制度,使得玉衣成为汉代皇帝诸侯列侯的专享。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凋敝、民不聊生的情况下,统治者只好宣布废除这一套奢华的汉代葬制,转为以更加朴素实用的方式构筑他们的死后家园。

参考文献

孔子 《诗经》、佚名 《仪礼》、许慎 《说文解字》、范晔 《后汉书》、周公旦 《周礼》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