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作为古玩收藏界的元老,已经不仅被定义为收藏家,他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理解与感悟让人叹为观止。马未都的收藏也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愿望,而是希望能让中国人深度品鉴中国文化。谈到设计,马未都也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他对“匠人精神”与“设计智慧”的解读也能够为当今处于多样化社会的设计界以启发。

回归传统,寻找文化内核

中国的设计面临着缺乏自己清晰的脉络、各种风格层出不穷的现状,这样的现状源于历史的影响:对于中国,设计一词属于“舶来品”,最早从日本引进,并非社会的自然产物,从而导致传统设计缺乏整体而系统的思想基础,主观设计意识较差,这种情况至今也没有很好的改善,中国社会依旧存在审美低下的情况,高雅的作品缺乏市场。

因此,面对这样的现状,马未都表现出深深的忧虑,他认为,要形成属于自己的设计智慧,设计师应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和理解,守住自己的文化特征才能推陈出新,而对于设计界而言,中国设计需要新的设计理念的支撑,拥有属于自己的哲学与美学理念,摆脱历史上“流俗”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走出去,形成属于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这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也是马未都始终秉持的理念。

聚焦内在,重拾匠人精神

今年以来,设计界关于“匠人精神”的讨论层出不穷,如何重拾“匠人精神”是每一位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马未都个人无比推崇“匠人精神”,他认为“匠人精神”并非匠人自己的精神,而应该是一种全民族的共同意识,然而他认为在中国这样以价格为标准的竞争机制中,“匠人精神”很难发扬。

在德国和日本,市场竞争基本围绕质量进行,然而在中国,价格的攀比往往更占上风,他提到,即使在上海这样一个精致的城市中,他入住的每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卫生间在使用两年以上都会出现质量问题,高档场所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质量问题也可想而知。因此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质量上乘的作品无人问津,“匠人精神“得不到应有的支持,社会环境让”匠人精神”无处安放。

对于如何重拾“匠人精神”,马未都提到他自己的经历,他曾在乌镇游览时偶遇一家竹器店,他在看到店里最贵也是最精致的竹编器皿时毫不犹豫的买下了,“当时跟我一起的朋友觉得很不值,但我觉得特别值,因为只有我买下了,他才有信心继续做下去,如果我们谁都不买,这样好的工艺可能就要失传了”,他本以为这样的工艺只存在于日本,因此在中国看到这样的作品感到很惊讶,因此我们能够看出,并非是中国的工匠缺少“匠人精神”,是中国的消费者乃至消费市场缺少对“匠人精神”的尊敬与赞赏。马未都认为,只有社会开始追求高质量而非低价格时,设计界的整体设计质量才能得以提升,“匠人精神”才能得以发扬。

无愧时代,设计质量先行

马未都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他曾表达对于“讴歌”品牌的汽车的赞赏,该品牌曾声称可以将汽车送给把它开翻的人,马未都认为它所承载的是日本人对于自己产品质量的信任。

当谈到马未都与设计师石大宇一起合作的观复九宫壶时,他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茶道表演中,茶艺老师都是左手执巾,右手执壶,这是因为茶壶的断水功能很差,但是在古代这样的情景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设计的‘九宫壶’就要求必须有最好的断水功能,无论急停或缓停,我们都可以保证没有一滴水留在壶嘴上”,但是马未都的话语中又透露出一点点无奈,他又把话题拉回到匠人精神。

马未都说如果没有观复这个品牌的影响力,也许这样“矫情”的一把壶根本卖不出去,或许这是每一个有着“匠人精神”的设计师与工匠的悲哀,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匠人精神”的重振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应该是社会整体对这种精神的尊重与追求。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