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这天没有登高望远,却和几位文友小聚于玉神苑,享受了一次视觉盛宴和心灵的震撼。玉神苑位于县城西南具有江南风格建筑的玉雕大师创意园内。在那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玉神人的智慧和豪爽热情,还领略了富有江南韵味的风景,欣赏到了巧夺天工的独山玉玉雕精品。
丰收的季节,潇潇细雨中撑一把伞,穿梭于大师园。从踏入玉神苑内的那刻起,便被眼前美景吸引,仿佛喜雨瞬间洗去了满身被世俗覆上的蒙尘。居住于中原,却置身于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竹影婆娑,烟雨蒙蒙的“小江南”,心情别样的愉悦,连空气里也飘散着收获的馨香。
和着细雨,文友在闲谈中,竟把院内的亭子起名为“听雨轩”了!是呀,在忙碌的日子里,如果能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坐在听雨轩捧一杯香茗,听雨洗台阶,在唐诗宋词里寻找秋日的况味,那也不失为一份浪漫和惬意。院内的桂花、牡丹、辛夷等植物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格外清新靓丽,挂在枝头的木瓜、海棠、石榴则丰盈饱满。一阵荷香飘过,沁入心脾。驻足于院中的任何一个地方,用相机随便一拍便是一副绝美的桌面壁纸。这里摆放的每一块石头,栽植的每一棵植物,都是有讲究的。我在心底不禁赞叹起院子的主人,他该是一位多么有品位的大雅之士呀!
玉神苑内藏龙卧虎,单国家级的玉雕大师就有四位。在地下室的玉器作坊里,有摆放各类书籍的员工书屋,有大块的独玉原石,有半成品的独玉摆件,大师们坐在机器旁全身心地雕刻着手中的摆件。一块块毛坯原石在他们的精心设计与雕刻下,变得灵动、鲜活,富有生命力。
独山玉是我国传统四大名玉之一,她的色彩缤纷,有白、绿、黄、紫、红、黑;她质地坚硬,可与翡翠相媲美。展示区内的作品,件件都是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从设计到加工,从成品到命名,在每一个细节上无不倾注着玉雕大师们和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心血。
被命名为《芳华》的白玉兰,似出水芙蓉,从黑色的原石中剥离出来的白色花朵温润甜美,仿佛散发着淡雅的清香。作者运用俏色雕刻的收藏作品《心路》,则表达的是祖孙在通往布达拉宫之路上朝圣的心路历程。老者手中的转经筒活灵活现,从他的面部表情,便能让观众们直入心底,感受出她的沧桑和虔诚。我们被一件曾获“金华奖”金奖的《出尘不染》的作品所吸引,不禁驻足观看。黑色原石雕刻的大片荷叶上纹路清晰,被虫子咬破的几个洞洞也逼真到限制了想象,荷梗从破了的荷叶穿过,探出了尖尖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这里件件都是精品,件件都可以收藏!
会客厅里,我们观看了有关独山玉和玉神苑主人、中国宝玉石协会独山玉分会刘会长的纪录片,对独山玉有了重新认识,被玉神人干事创业的精神所感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不忘初心,把不会说话不会动的玉与文化相结合,大胆创新,不仅让这些精美的玉唱起歌来,而且还都有故事可寻。真无愧于“玉神”的称谓!君子比德如玉!这大概就是玉神苑能位居全国独山玉排行之首的原因之一吧!
一座玉神苑,有优美的风景,有别具一格的玉雕精品,还有一个齐心协力搞创作的团队,他如同一位极具魅力和安全感的绅士,在向我们讲述他厚重的历史,不时撩拨起我内心深处的阵阵柔情,使我久久不愿离去。
玉神苑独山玉雕精品欣赏
独山玉《花香》
独山玉《小河从我家流过》
独山玉《探春》
独山玉《月光谣》
独山玉《绿野仙踪》
独山玉《青山入画》
独山玉《绰约新妆》
独山玉《荷韵》
独山玉《梦入江南烟水路》
独山玉《城里的小老表》
独山玉《拽》
独山玉《牛背上的童年》
独山玉《光阴的故事》
参观花絮
作者简介: 曹向辉,河南镇平人,县作协副秘书长。爱好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生活的70后,目前从事宣教工作。目前集有20余万字的散文、随笔,数篇文章发表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