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创作是一件玉雕作品的开端,在于思想,在于对色彩的渴望,在于对素材、形体或是对某块原石的特殊迷恋……就此,我们从11个角度,深入探寻玉雕大师王朝阳与玉石交流的过程。

选:朝阳翠语对于玉雕原石的甄选有着严格独到的原则,“石出名门”是最基础的前提条件,即非缅甸著名场口的优质原石不选。确定出身后,原石质地的细腻程度、料型品相的完整程度、色彩分布的丰富格局、独特唯一的表现内涵等诸多因素都是朝阳翠语考量原石的必要条件。

读:原石一旦选定,朝阳翠语玉雕师会以一颗崇拜的心,反复拜读原石表象传递给玉雕师的潜在可能:裂纹会走向何方?色彩分布是否合理?颜色吃进原石有多深?这些表现是否可以利用?实现停留在石头上,心却在海阔天空的冥想。

问:诸多分析揣测最终凭借着玉雕师丰富的琢玉经验,形成一个大胆且果敢的决定。下刀问料。裂到底有多长?色究竟有多深?在工具的辅助下,逐一证实玉雕师的判断是如此贴切。

思:玉雕师将所学的知识和文化积淀,与原石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碰撞:到底这块原石想表达怎样的语言?做什么才是最温和的创意?无数次的遐想,无数次的推翻假设,这是一场雕刻师一个人思想博弈。

绘:利用立体思维将创意手绘于纸,以进一步求证雕刻方案是否可行,是朝阳翠语每一件作品都经历过的必要程序。

塑:创意于胸的玉雕师按1:1的比例进行泥塑,把手绘稿真正立体化,以考验作品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是否可以达到玉雕师想表达的思想。如此的创意反复在朝阳翠语玉雕师创作中司空见惯。

切:原石存在瑕疵在所难免,裂纹和脏棉尤其常见。经验丰富的玉

雕师可以根据原石表象的裂纹及水路准确地判断出裂纹的走向和深浅,顺其下刀,丝毫不差。反之,则可能损耗严重。当原石的色彩、肌理与裂纹等因素发生冲突时,经验丰富的玉雕师也难免纠结。这时,不同的玉雕师可能会做不同的取舍与判断。

磨:切割好的原料,形状各异,大多是不规则状。打胚修型,使原料品相饱满且完整是必要的环节。但当色彩与品相相冲突时,留色保留价值,还是去色保留品相,就完全取决于玉雕师的胆略和智慧了。丝毫的偏差,都会令材料价值相差千里。在朝阳翠语,高档的材料打胚工作,都是由其创始人王朝阳老师亲自完成的。

雕:玉雕师根据最初的创意构想,会把手绘稿用毛笔画于胚料上,这叫画活。再用大号工具,以干净利落的刀法将雕刻内容的粗型雕出,行业内称之为打型。造型能力强的玉雕师可以准确地把握形体及其结构,使作品神韵自然外露。反之,对原料的破坏将是无法弥补的。此环节在朝阳翠语至关重要,它决定了该作品的灵魂所在。

琢:打型完成,便是细工。这需要玉雕师具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作品细微到指尖发丝、眉宇神韵,点线面的流畅与平整等因素都与作品的最终品质密切相关。在这个环节上,玉雕师往往需要无数次的重复画活雕琢、雕琢画活的工序,反复推敲,以娴熟的刀法精雕细琢,作品的生命力由此展现。

抛:雕刻过程结束后,还有十余道严谨的抛光工序,抛光师将赋予作品完整的相貌,这需要玉雕师与抛光师之间灵犀的默契。优秀的抛光师均具备一定的美学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雕刻师的作品是否能够层次鲜明,鲜活灵动,抛光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抛光师对材料把握不准,力度失衡,都会使作品变形,散失立体感和神韵。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