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过年走亲访友,总少不了一顿浓情蜜意的团圆饭。

俗话说“无鱼不成席”,餐桌上一道有滋有味的鱼,不仅让团聚的喜悦从舌尖暖到心头,更象征丰收的好彩头。

关于新年食鱼的文化和习俗,因着我国广阔的地域和民族风俗,自然也是五彩纷呈。

不少地方鱼会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是不吃或只吃一点,寓意“年年有余”。

也有的地方,年饭时食鱼,要留头留尾,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耳熟能详的这些习俗不多赘述,今天换个视角带你品得“鱼”中年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意象经常出没。它内涵丰富,既是祥和之鱼,也是富贵之鱼,更是雄心之鱼……

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元稹《鱼中素》:“重叠鱼有素,幽缄手自开。斜红余泪渍,知著脸边来。”

鱼在诗词中,常常以“双鲤”、“鱼素”等词语出现。作为书信的别称,有表达情意的意思。

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高明《琵琶记》:“子出去今日中,爹爹妈妈来相送,但愿得鱼龙比,青云得路。”

在这里,鱼又是人们化卑为尊,改造生活愿景的表达。

远古时候,人们为了生存大多选择临水而居。相较于打猎,捕鱼危险性较低,且鱼的繁殖能力强大,数量总类众多。

而有鱼就暗示有水,有水就利于农作物生长,因此这也就不难理解古人为什么把鱼当成富裕丰收的象征了。

鱼我所欲也,玉亦我所欲也。

玉雕师利用玉石的质感,将鱼与不同的事物搭配,表达出了更多独特的韵味。

而这些被赋予了浓厚人情味的鱼,因寓意深远而备受青睐。

作品《子非鱼》出自玉雕师杨云峰,作者借助青玉背景色似碧水如莲叶,杯里杯外皆雕刻嬉戏的游鱼。

薄胎工艺的熟练雕刻,呈现出空、灵、薄、透的特点。莲叶何田田,鱼戏何叶间。注水时,是最灵动的时刻。

国画讲究墨分五色,此套茶具中的深浅渐变,正是“玉分五色”的最好诠释。

不论是在诗词中,还是玉雕里,鱼都是文化图腾的缩影。其内涵的丰富性,让我们看到灿烂的鱼文化。从远古直至今天,鱼意象的象征意义仍在流传演变。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