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个寓言故事,读完发现,故事中的很多道理,用在玩玉上也正合适。故事套用的是心理学中著名的手表定律:
说是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群猴子。一天一个游客经过森林时不小心遗落了一块手表,被一只小猴子捡到了。这只小猴子经过研究,搞明白了手表的用途,也逐渐建立了威信,成了猴王:别人都要找它问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它来规划。
认识到手表的好处后,小猴子开始希望捡到更多的手表。于是,第二块、第三块……越来越多的手表出现了。
但问题也来了:
手表太多,时间都不一样。每次有别的小猴子跟它问时间,它都没办法回答。最后威信破灭,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彻底乱了。
手表定律就是告诉我们:
一只手表或许可以告诉我们时间,但两只时间不一样的手表却会让人无所适从。扩展一下,这其实也能给我们玩玉带来几点不一样的启示。
玩玉,光有钱不行,还要有个目标,光有努力也不行,还要做好规划。目标就像故事中的手表,不仅能指导行为,也能影响选择。比如说,有的玉友想投资收藏,那就买精品,买一些很普通的料子,升值空间有限,也没有什么收藏的价值。
相反,如果单纯就是为了玩,那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就比较重要。
至于升不升值,就不是要优先考虑的因素了。有了这样的目标和规划,就可以避免自己没有目的地乱买,看到一个买一个。
有的玉友听别人说原石好,就去收藏原石,别人说玉器好,就去收藏玉器,说人说带皮色的好,就去找皮色料……
什么都想要,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并且对收藏也没什么帮助。
玩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需要认真去做很多事:
学习知识,了解文化,了解市场,与玉友沟通交流,等等。有了目标,做好规划,这些才能一步一步实现。
玩玉,需要我们自己独立思考、有点自己的主见,要不然的话很难玩好。现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信息都非常多。信息一多,还不独立思考,人就容易陷入矛盾。就好像故事中的小猴子突然有了第二只、第三只手表一样。
比如,一些玉友,特别是对这个行业和知识了解不多的,最喜欢的就是“干货”。也有人喜欢简单粗暴的,最好能直接告诉他买什么、不买什么,玩什么、别玩什么。我们要是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这些外在的声音就会干扰我们的选择。
比如一些初学者,看这个专家的讲座,看那个老师的文章,实在不行,还得去百度一下。但面对同一个问题,即便大家都是专业的,都不带任何私心杂念的,但分析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事情的前因后果不同,可能给出的答案就不同。
那该听谁的呢?
当然了,要是不小心迷信上了一些“伪专家”,也很容易就被带进沟里。还有,要是总是听别人的,什么都听别人的,我们玩玉也很难进步。这种事还容易发生的另外一个场景就是买玉的时候。
有的玉友,碰到一块玉,最常说的一句话不是自己喜不喜欢,想不想买,而是“这个人说”、“那个人说”。朋友说这块整体不错,以后肯定能升值,他们心里挺高兴;再一问同事,同事又说,这块不够白,皮色也不行,买了很容易砸到手里,他们心里又是一凉……
更糟糕的是,越是没主见,越没有独立的思考,越不容易相信别人:问完这个问那个,问的一多,朋友这样说,同事那样说,一团乱麻!更无从下手了。所以,别人的说法和判断最好只作为参考,我们可以自己去思考,然后综合各方信息做出判断。
东西不是越多越好,比如故事中的手表,还有我们玩玉。很多时候,我们大家可能会觉得玩玉是“收集的艺术”,是做加法。
但随着玩玉的深入,我们就会发现,玩玉其实也是一门放弃的艺术。
刚开始,管它红的、白的、绿的、黄的……什么都可以过过手,甚至便宜点的多买点也无妨。过个一年半载,学费也交了,药也吃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经济等现实情况有所取舍了。
比如,有钱的,放弃“大”和“全”,玩个精。精品的好处就不多说了。钱少的,放弃“假”和“次”,玩个真。通常,越是预算有限,越容易买一些假货和次品。比如几十块的金镶玉,几百块的平安扣,等等。
这些东西,送礼拿不出手,自己盘玩,玉质不行,留着升值,也不可能。并且,虽然几十、几百的,单拿出来没有多少钱,但不如凑到一起,买个差不多的真品。
差不多的,放弃“杂”和“重”,玩个鲜,或者玩个系列。
有特色的小料、不常见的小玉种、别致的小玉雕,或者根据自己已有的凑个系列。和田玉种类很多,知识更是庞杂,不管是从资金角度,还是从时间和精力来看,都很难面面俱到、风月尽揽。
这样有所取舍,其实也是对自己玩玉做了一个规划。而放弃也不是放弃追求,而是选择一块“手表”,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学习什么而已。那么,你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呢?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