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来,中国珠宝行业进入了寒冬,作为珠宝国粹的玉石,受到的考验更是首当其冲。

而2016年3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召开,让了玉石从业人的看到了希望,国家始终在关注着玉行业的发展,并为之寻找出路。会上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提出提案,建议把宣传玉文化与“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打造成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华灿烂文明的物质载体,让中华玉文化走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化干戈为玉帛”以和为贵的理念。

借此,笔者对阳美玉雕大师玉虎,章晓明先生,进行了一次访谈。玉虎老师早在2009年,就开始致力于巡回全国对玉文化的进行传播是国内明确提出把风水文化融合入玉文化的第一人,赋予玉文化新的内涵与生命力。

笔者与玉虎老师的结识始于2014年7月,当时暨亚太.南国产经报创刊一周年庆典,在南国书画院玉虎老师作为广东宝玉石首席讲师,进行了一场玉石知识文化的盛宴分享交流。这是笔者第一次接触玉了解玉,此后,笔者开始对玉文化产生了兴趣。

玉虎老师对玉文化有自己理解与创新: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玉文化,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思想、伦理、宗教中都起到了特殊重要的作用,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矿产、任何一种物质所达不到的。

有关玉的文化,贯穿整个华夏史。春秋战国“和氏璧”,表明玉的价值连城,寓意识人识物。“玉不琢,不成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君子有德, 温润如玉”玉的美在深化着人的灵魂。

东汉“字圣”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洁。人要如玉,就是要温润、内外一致、敲击声音清脆、不容易损坏和断口平滑不会伤到别人。

孔子曾说过:“君子比德与玉。” “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

古人“玉五德”“玉十一德”的言论,让玉石的人文内涵提高到了一种神圣的地步。诸多宝玉石品种之中,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突出的"中国特色"。

而自古在玉石文化之中,就有很多内容与风水密切相关。比如说,人养玉,玉护人; 和田玉五种颜色,正对应着五行,白色为金、绿色为木、黑色为水、红色为火、黄色为土。玉中的题材,貔貅、龙龟、金蟾、麒麟等,都是风水之物,选择合适的话,皆可化吉凶祸福。而我今天只是把它明确提出并归拢,把风水文化融入玉文化,赋予玉文化新的内容,让它在新时代更加丰满有生命力。

对话大师

笔者问:玉虎老师,玉对于你而言,是什么?

大师回:我一生,独爱玉,玉是我的家人,陪伴了我的前半生,也将伴随我终身。在我手上雕出的每一块玉,对我来说又是孩子。每一块玉,都有自己的个性,要经受千刀万剐才可雕琢成器。我们要特别的尊重每件玉器,玉是不是奢侈品,不是藏品,它是灵物,可以和主人气场融合一体的灵性物体,所以每块玉有缘遇上都要珍惜。

笔者问:我们常看到很多名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上,标上自己的专用”款识”。为什么很少看到,大师您在自己的作品上刻“款识”?

大师回:我擅长的是人物,巧雕,其中又以观音佛像作品居多。在我心里,并不是我雕出来佛,佛一直在那里,我只是把它请了出来,佛是庄严肃穆的,作为凡人,我不能也没资格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笔者问:老师您被誉为国内雕藏佛最具法相,你雕佛这么传神,有什么原因吗?

大师回:这和我的成长经历有一定关系吧。我从8岁开始,由我的大姑抚养,直至13岁我能靠雕刻养活自己。大姑是一位佛教得道大士,在广州大佛寺皈依,跟随她成长,我深深受到佛文化的熏陶,和佛的感召。对于我来说, 佛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心灵的宁静祥和安稳,玉雕是我人生前行的武器,佛与玉护佑着我的一生。

笔者问:是什么原因致使您早在2009开始,多年致力于玉文化传播呢?

大师回:玉文化,是华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华夏文明的奠基石。让更多人,知道玉,了解玉,爱上玉,是我辈的责任。让中华玉文化传播出去。走向世界,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更是则无旁贷。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