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文章中讲过仿古的玉器纹饰,好多人看了之后受益匪浅,这次咱们讲一讲缠枝花卉纹。
缠枝花卉纹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重要装饰纹样,寓意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被简称为缠枝纹。
缠枝纹,又名“万寿藤”、“转枝纹”、“连枝纹”。它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
它与莲瓣纹、卷云纹、如意纹、
等一样,广泛用于雕刻、金属器皿、陶瓷、家具、漆器、编织、刺绣、玉器、年画、剪纸、碑刻等,甚至制作连糕饼的木模都离不开缠枝纹。
缠枝纹所表现的“缠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为原型。
它的原始构思可见于战国时期,当时在漆器的表现装饰纹样中,有二方连续纹样与四方连续纹样,它虽然表现的是“云气”,但它反复、交替与穿插的艺术手法,事实上已具备了缠枝纹的基本特征。
到了汉代,缠枝纹样成熟,被用于漆器、丝织工艺、金属器皿,如“万事如意绵”“鸟兽葡萄纹绮”等。到了唐宋时,缠枝纹被广泛用于工艺美术制品中,如唐镜中的“海兽葡萄纹”,就是一种着名的缠枝纹。
明代缠枝纹样是以某种植物的藤蔓或枝叶进行绕转,虽然用以绕转的素材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形都是在传统的构图法则影响下发展变化的,即太极图式构图法则(“S”形)和“冏”形构图样式。
明代又有“转枝”之称。其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在切圆空间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妆点叶片,便形成了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缠枝花卉纹或缠枝花果纹。
由此可见,明代缠枝纹样的构图形式是将太极图“S”形的构图特点和冏形构图法则完美融合的体现,在传统构图法则与自然植物形态相互映照,缠枝纹的构图形式就是对传统纹样艺术精神灵活变通的继承和发展。
缠枝纹同样在玉雕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和田玉器皿件、玉牌或是随身佩戴的挂件,都能看到缠枝纹的影子!
在玉雕中,缠枝花卉纹大多出现在痕都斯坦薄胎器皿件的构图上。多选用青玉、青白玉、碧玉等玉材雕琢,主要分为食器与杂器两大类,食器类有碗、杯、盘、壶等;杂器类则有瓶、罐、盒、文房用具、香炉等。
碧玉也是痕都斯坦器皿件中的常用玉材,现如今的痕玉在造型设计上还大量借鉴古代瓷器、乃至青铜器的型制,更加丰富了自身的品类。
缠枝纹是一种载体,把人们喜欢的各种讨人喜爱的花草等通过其骨骼形式,物化在各种器皿上了,所以在玉雕作品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