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玉雕界行业调查报告》中显示,目前玉雕作品收藏趋势动物题材增多,佛教题材比往年递减,占比21.73%,以玉雕界的销售数据作为参考,动物类题材占比27.20%,是本年度访问和销售最多的题材……收藏人群以80,90后女性为主。
玉雕界的销售数据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行业的实际情况,但也基本体现出市场对未来消费需求的敏感度,佛教题材正在逐渐失去市场。实际上,目前的佛教题材在玉雕行业的创作占比至少在50%以上,可谓占据玉雕创作题材的半壁江山!这在中国玉雕史上也是难得一见的场面。毕竟曾几何时,这类题材是作为违禁题材被国家严禁创作的,但是没想到一旦放开后,这类题材竟然成为主流,成为挽救整个行业的救命稻草,唯弥勒不玉雕,唯观音不玉器,“男戴观音女戴佛”也一度成为行业流行语,进玉器店如果看不到观音和弥勒佛,你肯定会怀疑进错了门,别说玉雕市场,就是其它雕刻行业也大抵如此。
老外一聊到中国雕刻艺术首先想到的就是乐山大佛,千佛洞造像,寺庙菩萨像,大肚弥勒佛像,千手观音,送子观音,降龙观音等等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是什么东西影响和制造了这种局面?这是我们作为玉雕从业人员值得要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
说到佛教题材,我们就不得不聊聊佛教文化。
牵扯到宗教问题,我们不好过度解读,只能从佛教的发展进程和中国雕刻艺术发展的角度出发谈谈佛教文化对中国雕刻艺术的影响力。
佛教源于古印度,最早传入中国的记载是东汉永平十年(67),而真正在中国兴盛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传教者就是著名的达摩先生。
关于达摩西来,玉雕行业有两种说法。
一,陆路说:达摩经西域路过甘肃挖山造佛,于是有了敦煌莫高窟千佛洞。
二,海陆说:达摩乘船在广州登陆,于是有了广州华林寺。
不管这两种说法哪个是真的,但结果很明确,自达摩先生自印度来到中国之后,中国人才开始有了真正的佛教信仰,中国本土宗教信仰道教从此开始势弱。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发展至鼎盛时期,最牛逼的时候,寺庙五万余座,举国上下修佛,进寺院当和尚就如现今的“高考”,这项殊荣独男子拥有,为了考进寺院当和尚,男人们个个修身养性,拒绝女色,苦读经书,十年寒窗,只为剃度出家。
佛教的兴盛带来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社会上的犯罪率相当低,低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而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发展至后来,举国帅哥皆光头,举国女子皆剩女,军队征不到男兵,农田里没有男人,因为男人们不是当道士就是当和尚去了……遭受重创的当属全国各地的娱乐产业了。
男人们都当和尚去了,青楼妓馆里全是女人……这生意还怎么做?
全部关门歇业,出家当尼姑。修身养性参佛,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化,几乎影响了中国的各行各业,雕刻行业也不例外,那时的雕刻艺人,唯一能干的事情就是塑像,塑佛像……造七级浮屠(佛塔)塑万尊佛像成为匠人们的人生追求和终极梦想。
正如欧洲的雕塑艺术其实就是宗教文化传播的工具一样,中国的雕刻艺术发展也离不开宗教团体的扶持,没有寺庙道观的大规模扩建,雕刻艺人们都得失业……当然,他们可以选择出家当和尚。
实际上,这个时期的大多数雕刻艺人,还真的多数都是和尚。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信佛的人,造出来的像才有佛性,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与佛心灵相通,才能做到造像的形神合一吧?
不像现今的某些大师,晚上搂着小姐聊“玉”,白天玩着玉聊“佛”,还义正严辞地鞭挞那些离经叛道的题材创新者,说人家在糟蹋中国玉文化?
我……去!我就喜欢雕裸女,我就糟蹋“欲”文化了,你能把我咋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局限性,过度的发展就会造成过度的膨胀,最终导致过度的伤害……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开始了,此处省略一万字,跳过。
从佛教的发展我们可以确定,在魏晋南北朝以前,中国的雕刻艺术作品里不可能会出现观音和弥勒佛这类题材。所以,假如有人拿一件玉佛跟你说这是汉代出土文物,那他一定是在嘲笑你是个傻逼。因为,在汉朝,玉器是皇家独有的神器,绝对不允许民间和宗教组织拥有和亵渎,它代表着皇权的唯一性,任何事物都不可替代。但是,这种情形到了隋唐之后开始改变,佛教的再次兴盛让宗教再一次凌驾于皇权之上,雕刻艺人们又开始了漫长的人生造像追求。
女皇武则天为了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利用一部名为《大云经》里关于女身作转轮圣王的叙述,认定自己是弥勒下生,唐为阎浮提主,造大云寺于天下,极力扶持佛教发展,开启了大规模的开山造佛运动。
洛阳龙门大卢舍那佛像就是武则天下令修建的,负责监造佛像的慧简法师同时还为武则天特意造了一尊弥勒佛宠。武则天尤其喜欢弥勒佛,这或许就是弥勒佛在中国盛行的开端,自此,佛国造像运动遍及全国。现存的石窟,如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等等都是武则天统治时期发展起来的。
摩崖三佛主尊弥勒佛(唐)
唐代是一个特别的大时代,女人当权,这是中国各个族群关系最融洽的一个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的这种时代背景下,玉器开始出现在民间并且流行起来,加上佛教的再次兴盛,中国的玉雕作品里开始出现了大量佛教人物,比如玉佛,玉菩萨,玉飞天等等……过度的发展就会造成过度的膨胀,最终导致过度的伤害,又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开始了,此处省略一万字,继续跳过。
唉!中国人总是爱走两个极端,要么爱得死去活来,要么恨的歇斯底里。
宋朝是道教的天下,此时的佛教不仅在中国的发展遭受重创,在它的老家印度的发展也完全背离了释迦摩尼的初衷,完全演变成了一个淫教……当伊教在中东兴起并以燎原之势向东蔓延之后,整个印度的佛教遭受了灭顶之灾。
伊教继续东扩,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域佛教尽灭,西藏成为最后一个佛门圣地,喇嘛们坚决不放弃自己的信仰,誓死捍卫佛国的最后一片净土,伊教决定用圣剑劈开珠穆朗玛峰,用鲜血书写宗教历史。可惜,历史总是那么公平的对待任何一种事物……过度的发展就会造成过度的膨胀,最终导致过度的伤害。
伊教的过度发展和过度膨胀在蒙古人离奇的迅速崛起之后,在成吉思汗的孙子们率领的铁骑下,以摧枯拉朽之势瞬间让膨胀到无以伦比的伊斯兰世界土崩瓦解,彻底沦为蒙古四大汗国统治者的政治工具。西藏佛教则因为依附于蒙古人而在中国被奉为国教,藏传佛教开始成为中国主流宗教。
元朝其实是三大宗教同台竞技的时期,佛教被奉为国教,让备受打压的中原佛教有了喘息之机,道教因为有丘处机的存在也是发展稳健,伊教则在重创之后开始了本土化之路……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的回教。所以,唐以后的宋元时期,道教才是中国最强势的宗教组织,尤其是道教的掌教丘处机成为玉造办的老大之后,佛教题材基本不可能出现在玉雕作品里面。
明代是文人当道的时代,是玉雕大师陆子刚开创书画入玉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佛教题材,根本没有市场。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因为玉器市场的极度繁荣,和田玉的原石供应严重不足,各种替代玉石材料开始出现,翡翠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请大家记住,翡翠开始作为玉石雕刻原料出现在中国始于明代。所以,以后再跟别人聊翡翠时,千万别再说秦朝那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是翡翠了,因为根本不可能!以后在明朝以前的古装剧里再发现什么翡翠玉镯和耳坠的,你就可以直接骂这个编剧是个傻逼,让他回学校找历史老师补课去!
唉!本想用一两千字把事情说清楚,结果又写了一大堆。
先就这样吧,还得干活呢,得空再聊佛教文化对雕刻艺术行业的影响力,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佛教题材如何影响和挽救整个玉雕行业的(纯属个人观点,请勿当成权威人士论述)。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