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陵职中福建华盛玉雕教学基地,教学车间里300多名学生有的在雕刻机下精心雕刻黄龙玉雕件,有的在给雕件抛光,有的在玉石毛坯上画小样,秩序井然;蓄着长发、美髯飘逸,颇有几许艺术家气质的华盛玉雕基地董事长林金秋带着几位教师正在指导学生作业。
今年53岁的林金秋出生在福建莆田市东峤乡下屿村一个玉雕世家,打记事起,爷爷、奶奶、父母亲都是闻名一方的玉雕艺人,林金秋从小就浸淫在玉雕世家的氛围里,耳濡目染中对玉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提时他将祖传的玉雕画谱逐件临摹,习作有厚厚的几本。与生俱来的对玉雕艺术的钟爱,促使林金秋“也傍桑荫学种瓜”——在废玉料上学雕刻,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逼真形象。父亲看他是个可造之才,不时给予指点,技艺大有长进。
1978年,林金秋初中毕业回家跟父亲学玉雕。1983年出师后的林金秋带着新婚的妻子到广东四会市闯天下搞雕刻翡翠和寿山石,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一干就是20多年,其间有10多件玉雕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声名鹊起,奠定了在业界的地位。随着3个儿子的相继出世,他把相当多的精力用在教育儿子上,为他们买来了中国四大名著、唐诗宋词、《芥子园画谱》等,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孩子。他说,在玉雕界一向有“匠”与“家”之分,“匠”不管他技术多高,只能做到“形似”,而“家”则能做到“神似”,中国传统文化是产生“家”的深厚土壤,我要尽力为孩子们创造成才的条件。我文化基础较差,充其量我只能算个“匠”,我希望我的3个孩子中能出个“家”。在林金秋精心培育下,3个儿子技有所长,大儿子林玉柏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玉雕大师,二儿子林玉杉、三儿子林玉树在玉雕界小有名气。
2006年初,龙陵县发现稀世物种“黄龙玉”的消息不胫而走,已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颇具市场眼光的林金秋带着200万元资金立马从广东四会市赶到龙陵,在县城白塔水乡租赁了2间门市开始了创业的第二次撑竿跳。他把全家人接到龙陵“抱团”淘宝,从四会市聘请了15名玉雕技工,前门开店,后门办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先后在龙陵注册了福建华盛玉雕,下设1个大师工作室、1个玉雕坊、3个门市,在上海开了1个黄龙玉专卖店,事业越来越壮大。
玉雕艺术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创作。“福建华盛玉雕”集聚了一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身怀绝技的艺人。他们将一块块坯料化腐朽为神奇地创作出一个个鲜活而又美轮美奂的艺术珍品,赋予了产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子林玉柏雕刻的《太平盛世》荣获2010年龙陵县首届“玉满乾”杯金奖,《羲之爱鹅》获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银奖、龙陵县第二届“玉满乾”杯金奖,《万象更新》获龙陵县第三届“玉满乾”杯银奖……几年来,出自福建华盛玉雕的黄龙玉雕刻作品有20多件在国家、省级玉雕大赛中斩获各种奖项。
随着龙陵县黄龙玉产业的快速发展,缺乏本土玉雕人才的“短板”日渐凸现。为了做大做强黄龙玉产业,2011年,该县把培养本地黄龙玉雕刻人才提到议事日程上,积极探索一条依托资源优势校企联合办学的新路径。该县黄龙玉开发管理办公室原主任侯德升“三顾茅庐”请林金秋,最终,林金秋答应出山和县职中联合开办玉雕职教专业。
办学协议签订后,林金秋对家人说:“我要回报龙陵的父老乡亲,和龙陵职中共同开办玉雕专业班,为龙陵县培养一大批本地玉雕人才,带动黄龙玉产业的发展。”让3个儿子都上教学一线,大儿子负责专业课教务。目前,已毕业8个班467人全部就业。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郭跃龙学习刻苦,2012年代表学校到天津参加全国职教技能比赛,他的玉雕作品《悠然》荣获银奖。
龙陵县依托网培学校在镇安、朝阳、蚌渺开办了3个黄龙玉雕刻培训点,培训民间玉雕人才。林金秋带着玉雕师多次到培训点传技授艺,已有2080人从培训点结业,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为扶持华盛玉雕对龙陵县职业教育的贡献,保山市文产办和县财政局分别给予20万元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资金扶持。华玉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