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光做客凤凰会客厅
他是一个急性子,却一坐三十年,独具匠心探索玉石雕刻的技艺传承;本是为养家糊口才学习了玉石雕刻技术,潜心雕琢之后竟沉迷于此成为了一代大师。
王东光,1972年生,河南镇平人,师从中国雕刻艺术大师仵应汶,河南省应汶玉文化研究院传习基地创始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天工奖评委、非遗传承人。
2018年7月5日,王东光作为河南省应汶玉文化传习基地的创始人做客凤凰会客厅,讲述了一个急性子一坐30年的故事。2017年12月18日,王东光的老师——中国雕刻艺术大师、河南省应汶玉文化研究院院长仵应文也受到了凤凰网河南频道的采访。
本是为养家糊口 急性子的他一坐竟是三十年
王东光说他是一个急性子,最初并不喜欢玉石雕刻这个行业,最开始接触玉石雕刻也是为了养家糊口,没想到急性子的他最后一坐下来竟坐了30年之久,成就一代玉雕大师。
他1987年下学,第二年就开始跟着仵应文大师学习玉石雕刻技术。王东光小时候家里很穷,三餐不继,他的理想质朴而单纯:盖三间瓦房,娶一温柔贤惠的媳妇儿。为了挣够三间瓦房的钱,他听从父命去从事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玉雕事业。然而,因缘际会之下急性子的他竟沉迷于玉雕世界并与佛结缘,在漫长的雕、琢、磨中一坐就坐了30年。
30年的雕琢中,一件件玉石在他手中价值翻倍,他也在雕琢的过程中成就了他自己。他说表面上是他雕刻了玉石,其实更多的是雕刻了他自己的心态。很多时候他已经分不清到底是他雕琢了玉石,还是玉石雕琢了他,是他成就了一件作品还是作品成就了他。
“笨而执拗” 一生只干一件事
王东光自我评价为“笨”,他5岁才开始说话,9岁还没学会10个阿拉伯数字。好在父亲很严厉,虽免不了挨打受骂但严厉的管教还是颇有成效,后又在玉石雕刻之路上遇到一个好老师,把他急躁性格逐渐磨去,并在玉石雕刻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王东光的眼中,匠心即是初心。在雕刻的过程中能一直守住初心就好了。无论作品是大还是小,王东光都已经习惯了日思夜想,反复修改,努力打造最完美的作品。在雕刻作品《地藏王菩萨》的四五年中,他忧思成疾,病了好几次,一年瘦了十几斤。
王东光不止一次的说,“我很笨,一生只能干一件事,有的时候一件事都干不好,更不能分心去做其他事了。”把自己的工匠精神归结为“笨”,是一代大师的谦虚,亦是对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
王东光做客凤凰会客厅
严与慈 多元的师徒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唯一没有出现断代的就是玉石文化,建立河南省应汶玉文化传习基地就是为了传习玉石文化。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传承研习好、打造出好的载体,我们的民族文化才会有生机。
2018年,河南省应汶玉文化传习基地成立,传习基地有学生十余个。王东光成立玉文化传习基地就是为了更好的把自己已经学到的技术好好地传承下去。传播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他未来的责任和事业。
在这个传承过程中,他对自己的学生严慈并存。既有学生不自觉的把他当成最亲的“外婆”,也有学生问他“老师,您最近怎么没有骂我?”
他对学生的关爱,从来不妨碍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他希望把水晶佛造像做好的同时能够感染别人,把佛像雕好、把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态都调整好是他最近的目标。
王东光表示,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可以成立一个中原水晶造像艺术馆,打造一个更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关注水晶佛造像,关注玉石雕刻文化。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