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吴茂云给了吴正森非常大的影响,这是他从业至今绕不开的话题。
吴正森说,父亲20岁那年学成返乡,成立了「中华云升玉艺」工作室,从几个学徒到如今百来人的规模,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所以父亲对他的要求从小便十分严苛。
“兴趣是自己生出来的,基础是父亲带着我一步一步打下来的。”父亲常对他说,要么不学,要学就学好。
想起自己学艺的时光,吴正森觉得有苦也有甜。寒暑假的时候,吴正森就跟着师兄弟们一起画佛像,捏泥塑,提高造型能力。特别是观音和佛的造型、形体比例非常严谨,一点都不能出错。
大家的作品都会放在一起对比,他初上手,免不了与师兄们有些差距,好强的吴正森看看别人的佛像,再瞅瞅自己的作品,总觉得缺了点肢体灵动感,心里的落差常使他感到沮丧。
消除他沮丧的最好良药就是师兄弟们的鼓励,他们对他好不容易琢磨出的作品不吝夸奖,经过日复一日的钻研和努力,他不仅学会了如何去读懂佛像,也把这段珍贵的经历保存在心里。
父亲是业内佛像题材的佼佼者,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对传统题材的把握本身就已“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在越走越稳的路上,他身上的年轻特质,也逐渐显现出来。
“不想走一条一眼看得到头的路。”作为新一代的玉雕人,90后的吴正森正在努力地“去标签化”当中。
“因材制宜”是他的创作原则,他总是给予每一块拿到手的玉料以最大的尊重。拿到一块料子,他都要长时间地琢磨,把它摆在桌上,静静地观察它的皮色、形状,有时候能琢磨个把月,在没有满意的思路前绝不轻率动笔。
他喜欢在晚上画底稿,那时安静,没有旁的干扰,一盏孤灯,一支笔,几块玉石,就这样忙碌到凌晨一两点,他不觉得无趣与疲惫,相反,他对这种生活感到满足。
他的创作选题很接地气,有传统中国写意和现代拟物写实的味道。例如作品《金刚》,吴正森根据皮色和形状精心设计,借形雕刻,捕捉到猩猩表情温和又活灵活现的一个动态。
无论从整体的玉雕行业还是家族品牌的发展来看,吴正森的玉雕之路都很有价值,他的个人印记在「中华云升玉艺」也愈发明显。
不让思路被框死,也不刻意追求传统或现代,他更喜欢多元素的题材,在技法上也提倡古今结合。他擅长立体雕和半立体雕,出来的作品立体感强、线条干净利落,能适应作品的多种表达需求。
籽料是他一直专注的领域,籽料要求玉质好,油润细腻,还要带点皮色,也讲究保料型,工艺上要求极高,难出品,但易出精品,好的籽料作品小而精致,完美程度高,以挂件、小把件、小型摆件为主。
体量小这点对他的创作来说已经不是障碍,他提及最近也有去工艺美院再学习的打算,“学院派的风格讲求意境,技术也在与时俱进,”他想要在未来追求一种更为精细的工艺,让自己的创作风格也更开阔。
他坦言,无论如何创新,或许最终都要回归“满足人的需求”这一本质,玩玉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不脱离文化本身,再去追求本体个性与群体审美,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