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曾经在造物的伦理意义上提出这样的观点:
虽然雕塑家使用石头的方式仿佛与泥瓦匠与石头打交道并无二致,但是雕塑家并不消耗石头;虽然画家也使用颜料,但他的使用并不是消耗颜料,倒是使颜料得以闪耀发光;虽然诗人也使用词语,但不像通常讲话和书写的人们那样必须消耗词语,倒不如说,词语经由诗人的使用,才成为并保持为词语。
可见,玉的雕琢一开始就应纳入伦理的、惜物的思想进行设计。在玉雕制品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从精神上将其视为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来完成,即设计师应像雕塑家、画家一样不应该消耗材料,而应使它物有所需、物尽其用。这里的“用”不只是物质的、功能的“用”,还是精神的、艺术的、情感的“用”。
南红弥勒观音对牌 作者:侯晓锋
如今,世易时移,社会文化不断变迁,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玉器已经从王玉走向民玉,品种也自然而言地纳入了更广的不同身份的社会群体,并依据不同的功能来做出新的划分。所以,玉雕行业需要对玉雕产品要形成新的认识和定位,打破以器形、题材为主要标准的传统分类章程。而新的划分类别,大致可以分为玉雕艺术品、玉雕工艺品和时尚消费品这样三个大的类别。
1、玉雕艺术品
八大笔意 作者:庞然
玉雕艺术品中包含传统风格的艺术品和当代风格的艺术品,这样的划分可以使旧有的传统题材、表现技法与现代的创意理念共存。
当代,很多的玉雕作品面临评奖时十分尴尬的局面,比如因为设计创意不符合传统认可的标准,而被排斥在门外,这并不利于行业内的创新。可以说玉雕技艺上的创新是有限的,但观念上的创新是无限的,只要创意是健康有益的就应当加以引导。
唐韵 作者:林秋平
所谓“有益”既指尊重材料、对材料使用有益,也指关于玉文化及艺术更深层的有益的反思与认识。
此外,从功能上来讲,玉雕艺术品的定位是收藏,对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收藏,首要前提是它必须属于高端精品。对于这类玉雕作品是否是精品,不应只看重材料和工艺。
事实上,一件作品的美感以及背后的故事才会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有一类作品工艺上可以说是处处都是精雕细琢,甚至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而有一类作品它不怎么经过整体雕琢,尽可能保持了原石之美,能带给观者更广的意象空间。虽然前者比后者应用了更多的雕琢技法,但后者更有收藏的价值。
这不仅因为它对玉材本身更加尊重,创意奇妙,独具意象,而且较前一类作品它拥有更广的再设计空间与再利用价值。
2、玉雕工艺品
玉雕工艺品包括了用于社会交往的礼品和旅游纪念品。玉作为已经更多的融入了当代诙谐乃至讽刺性的世俗文化,有的甚至可以夸张地比作“脑筋急转弯”,观者不看作品名根本不知其所云,试想若是一件作品根本不能与观者达到理解认知的共鸣,可以称之为艺术品吗?
这般大量的世俗化题材作品,在继承传统世俗文化的过程中有了当代文化的融合,但它不代表最优秀的玉雕作品,只能列为玉雕工艺品。
确切地说,旅游纪念品也是另一种功能的玉雕工艺品,它包含有高、中、低档次的产品。
但必须强调的是,旅游纪念品也应当注重品牌经营,只有品牌与其承载的历史文化才是旅游者愿意购买作为纪念的初衷,粗制滥造只能损害经营者希望宣传推广的形象,甚至还会给地方文化、企业形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3、时尚消费品
玉雕时尚消费品主要包括首饰和其他饰件。当今市场上众多玉雕产品的世俗性题材都迎合了时尚文化的需要,比如福、禄、寿、喜、财的传统世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玉雕制品的设计走向。
时尚消费品大都是佩戴于身体的饰件,如手镯、戒指、耳饰、颈饰、腰饰以及少数作为佩饰的把玩件。其档次不一,高的标价百万元,低的几元,受时尚文化影响十分明显。
时尚具有极强的易变性,有时求新、有时复古,反映出时尚变动不居的性格。比如早些年流行观音、佛,前几年流行貔貅、平安牌,这几年流行手工编织组合扣、珠的饰品,而目前市场上所堆砌的就是这些时尚的遗迹。
作为时尚消费品,玉饰应当有更多的表达途径和更广阔的设计空间,而不是以“造假、仿冒”的劣名一味模仿。
总之,对当代玉雕品类的重新定位和认识,是确立玉雕品评标准的前提条件。当形成了新的品评标准时,玉雕行业自然就会拨云见日,柳暗花明。
而这一行业所涉及到的矿、工、贸、学、研诸领域,自然也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到了那时候,玉雕行业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