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名片】

郑燕,女,1966年出生于东海县横沟乡,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现任东海县御燕水晶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委员会天然水晶艺术品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有数十件作品在全国和省级大赛中获奖。

【匠心传真】

我认为成为艺术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专注”。这两个字里面包含了“专心、钻研、热爱”。一定要很用心的去关注这个行业、去观察每件作品的特点,从中找到灵感,我从事这个行业,钻研这个行业三十多年一直很专注水晶雕刻的研究。——郑燕

【匠星故事】

中国江苏网5月27日讯(记者 王千榕) 慈悲为怀的佛,摇头摆尾的鱼,相向和鸣的孔雀……她雕刻的水晶作品屡屡在“百花奖”,“天工奖”等国家级、省级大赛中获奖,可谓晶莹剔透“亮瞎眼”,栩栩如生“惊煞人”。2016年第八届中国苏州玉石文化节暨第六届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精品展上,她参评的水晶艺术品一举捧回3个金奖、9个银奖。昨天下午,“我与工匠走一线”采风团走进东海水晶城,采访了御燕水晶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燕。

image

郑燕在雕刻一件大型作品 南报网记者 丁劼 摄

人生三部曲:挖石英、卖晶饰、雕晶品

郑燕,1966年出生在东海县横沟乡一户普通农家。在那个穷得叮当响的年月里,她很小就随家人到村后面的地里挖石英,然后卖钱补贴家用。也就在这时,她开始与水晶结下不解之缘。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东海水晶产业刚刚崭露头角,郑燕就来到水晶市场,做起了小挂件、项链之类的水晶饰品销售。郑燕的性格中很少优柔寡断,给人的印象就是果断爽快——买东西看好就买,卖东西合适就卖。慢慢地时间长了,人们有好东西想卖个好价钱都会主动上门来找她,而想买点好东西和淘点珍品精品的也会来她的摊位看看。

上个世纪90年代,郑燕去广东进行市场考察。她发现广东人把翡翠原石做成工艺品市场前景很好,而自己把大水晶做成链条则是对材料一种浪费。生性喜欢挑战自我的郑燕坐不住了,再也不满足天天坐守柜台的小打小闹,她要开始物色大水晶原石雕刻大件,在水晶艺术品雕刻领域开出一片新天地。

自己没有美工基础,就坐下来踏踏实实地学;东海没有大件雕刻大师,就走出去拜师学艺。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郑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雕刻技能。新世纪初,东海水晶城进了一块一吨上下来自马达加斯加来的大水晶。卖家要价30万,问的人很多,看的也不少,都说好又都在犹豫。郑燕来了,她也看好这块石头,可手里只有七八万块现钱根本不够,不过她没有犹豫,没有耽搁,马上找亲戚朋友借钱,最终以26万元的价格成交。郑燕雇车将这块大水晶拉到了广州,充分利用这块原石虚心向大师请教,她边学习边实践,前后整整用了两年时间,雕成了一件晶莹剔透、惟妙惟肖、人见人爱的水晶观音。作品在广东市场刚一面世,很快就被一位台湾客商以近60万元的价格买走。

一件晶雕作品赚了30万,超过成本一倍多。初试牛刀并尝到了甜头的郑燕,兴奋得彻夜难眠。也就从那时起,她开始把视角转向水晶雕刻件和水晶景石。

image

郑燕指导徒弟雕刻技法 南报网记者 丁劼 摄

当下俩身份:玉雕艺术家+诚信企业家

从水晶城摆摊卖水晶挂件的小业主,到东海县御燕水晶艺术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郑燕集企业家和艺术家两种身份于一身。面对记者“二者之间,您更愿意把哪一个视为您的第一身份”的提问,郑燕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手艺人”。记者连忙追问“为什么”,郑燕的答案十分简洁:“因为我喜欢做艺术品。”

作为艺术家,郑燕说她很喜欢水晶,很喜欢把水晶雕成作品的那种美感。因为热爱,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对水晶雕刻的研究。多年来,她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水晶内涵,灵活运用现代玉雕理念,创新水晶雕刻技艺和题材,使水晶作品闪现出新时代的光彩。“我在把原石材料打造成艺术品的过程中间,不会多想作品的价值能怎么样,只会去想如何做到最好,做到极致。”郑燕说。

“把一块普通的石头做成非常漂亮的东西,这很需要智慧和灵感。”东海县副县长张正干告诉记者,郑总雕刻的那些作品都非常漂亮。有的时候,为了从石头里面找到创作的灵感,她会一坐半天都不动,眼睛紧盯着那个石头看,脑子紧跟着那个石头转,有时会忘记吃饭。这个过程叫做‘读石’,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有灵感,才能把普通的石头做成精美的东西。

作为企业家,郑燕坚持用水晶般的心灵待人处事,将水晶光明磊落、纯洁无瑕的品质内涵融入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企业的精神文化。2016年,她被中国质量监督企业协会、中国品牌信用评价中心、中质信江苏质量诚信监督委员会授予“中国诚信企业家”荣誉称号;2017年,公司被江苏省质量监督管理中心授予“江苏省明星企业”。

image

郑燕向采风团介绍她的得意之作《年年有余》 南报网记者 丁劼 摄

创作一趣闻:灵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郑燕现为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采访中,当记者问及玉雕和晶雕的区别在哪里时,郑燕坦言,玉和水晶的材质不一样,雕刻的技艺也不一样,相比之下,玉比水晶要好雕一些。

郑燕告诉记者,雕刻水晶作品,与材质潜藏的可塑性关系很大。有一次,她收购了一块一米多高的水晶原石,最初的设计定位是将其用于雕刻人物。可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这块石头里面出现了两道裂纹:如果坚持原来的计划继续做人物,就无法避开内中的材料瑕疵;如果就此放弃这块材料,就会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因为这块水晶原石本身就价格不菲。怎么办?郑燕陷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折腾,她想到了重新设计。如何将这件有瑕疵的晶石原料做成一件上乘的艺术品?她先确定了第一个步骤——做成一个水晶球;接着又确定了第二个步骤——在原石上画出两条金鱼的造型。对金鱼的造型,无论是眼神的刻画,还是整体的造型,郑燕都追求尽善尽美。历经两年时间的精雕细琢,这件活灵活现的晶雕作品《年年有余》诞生了。“如果半途而废了,这块水晶原石就是一块废料,非常可惜。没想到设计方案由雕人物改为雕动物,2007年还获了一个金奖,真是意外之喜”。言谈中,郑燕透着满满的自信和自豪。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