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妙手的玛瑙雕刻行业,梅玉林凭借独特的构思,大气又不失细腻的风格特点脱颖而出。

盘古是中华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创世主,古书中有这样一点优美的记载—— 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盘古的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文化意味,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在与天地自然顽强扩展生存空间的浓缩与见证;他是中华儿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自我牺牲精神的崇高表现,这种人类至高的伟大精神永远在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血液中流淌;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天地与我相容相存,万物与我共生共灭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之生存观的体现,才会有盘古身化万物,而是万物有灵的传说。盘古作为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与西方上帝七日造天地万物一道,成为人类思想的源头。

2017年,梅玉林的玛瑙雕刻作品《洪荒初开》获得了玉星奖最佳创意奖。“洪荒初开”意欲表达盘古在混沌中醒来,开天辟地的故事,作品创意与玛瑙石料完美融合,精雕细琢。2017年,梅玉林被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授予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image

从业多年,梅玉林的作品主题以宗教、人物为主。“翡翠性脆,琢磨难度大,创作之外,很考验技艺。”梅玉林介绍,由于玛瑙料硬度大,性脆,不易加工,所以要经过“相玉”、“巧用俏色”、“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设计,通过切、扣、划、钻、冲、压、勾等工艺加工,才能雕琢成一件精美的玛瑙工艺品。再结合玉雕和翡翠的雕刻技艺,难度更是增加。

“因为有幸接触到不一样的技艺手法,一定要珍惜。”梅玉林说。

提起从业经历,梅玉林笑出声来,“那可说来话长,我经历很丰富。”

梅玉林1999年便师从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王磊,十多年来辗转南北。既学习过南方海派玉雕,又有北方翡翠雕刻的技艺风格。梅玉林将这两种风格融为一体,其雕刻技艺既大气又细腻,“看材料大小决定风格的走向,料子大的粗犷为主,细节处理细腻;料子小些的就要更加精巧细腻一些。”

梅玉林介绍,北方的雕刻手法和设计风格相对传统,这与北方所处环境有关。但艺术不能一成不变,近年,北方玛瑙雕刻的风格也逐渐多样化,大胆而富有新意。

image

“艺术需要继承,但也需要发扬和创新,所以多走、多看、多学非常重要。”提到这一点,梅玉林想到了自己经历,因为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它的艺术风格和表达形式更大胆、独特,思维活跃,有的甚至非常抽象;北京的翡翠雕刻在技艺上注重镂空手法,还要调水、调种,要求很高,我当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些都融入到我的玛瑙雕刻中,现在不敢说做到很好,但我一直在努力。”

由于阜新玛瑙雕刻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的一张名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里来。对于这一现象,梅玉林称,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才能让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想要发展壮大,也要经过考验,既要刻苦踏实,也要善于学习,“一件作品,光有精湛的手艺是不行的,还要有丰富的内涵,所以,雕到老学到老,不为夸张。”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