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进程中延续时间最长,而且是从未间断的重要文化载体。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以其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内涵丰富而饮誉海内外。成为东西方文化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image

清代采芝仙人图玉山子 圆明园出土

在世界范围内,今西欧、北欧和贝加尔湖地区曾发现有史前时期玉器的制作和使用,然而在以后的历史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地区玉器生产技术普遍凋零、衰落以至于完全消失。目前世界公认的古代玉器制作中心除中国外,还有以“印地安玉器”出名的中美洲和以“毛利人玉器”出名的新西兰。然而,这两者无论是在历史渊源上,还是在玉器的质料、品种和制作技术方面,都难以与我国相比。我国不仅在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玉器,而且也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唯一将“玉”与“人性”相结合,融会贯通,水乳相容,血肉相连,赋予内涵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古代玉器,作为一种物质文化,被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祈福、装饰等众多领域,以其质坚、性温、美观大方而久享盛名。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以其“温润而泽”、“廉而不刿”、“瑜不掩瑕”、“气如长虹”而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视为立世之标准,为人之楷模。因此,中国被公认为世界玉文化史上硕果仅存而又大放异彩的文明之邦,应属当之无愧。

中国玉器鉴定研究也是文物和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考古资料所限及传统研究方法的影响,玉器应有的断代价值和在社会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近几十年来,玉器考古发掘品数量大增,从石器时代至明清玉器的形制特征、制作技法、艺术风格已基本形成体系,其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亦随之日益显露出来,使得玉器的分期、断代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成为可能。加至玉器鉴定由于收藏群体扩大,收藏爱好者越来越多,各出版社关于玉器鉴定也出版过很多好的书籍,如杨伯达、张广文、古方、李久芳先生等,在玉器鉴定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笔者在多年的鉴定工作中及讲座时感觉,有不少收藏爱好者,急于关注真假,忽于了解为什么是真,为什么是假。特别是对时代背景,文化内涵,材质辨别,风格特征等方面不太重视。影响了对一件玉器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也直接影响到对一件玉器的好坏、优劣及真假的判断和把握。

image

西汉带承盘高足玉杯 南越王墓出土

我们鉴赏古玉的主要对象就是出土玉器和传世玉器,准确的讲是传世玉器。传世的古代玉器是指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玉器中,非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和从未入土而流传于世的各类玉器。与经过正式发掘出土的玉器相比,不仅在数量上比前者占有绝对优势,从品种质量上看,也不比前者差多少。而且在这些传世古玉中,还掺杂着许多历代的古玩商为了谋求高额利润而指使玉工制造的伪古玉。这批伪古玉在传世古玉中的比重可能并不大,但它搅混了水,令人真伪难辨、无所适从,从而更加降低了传世古玉的可信性和科学性。

自伪古玉出现之后,对古玉的辨伪,渐趋成为收藏家和古玩商界的一种迫切要求。如果我们对宋代及明清以来的作伪、收藏、考证的历史稍加考察,便不难了解,辨伪的方法一直受到时代的制约。由于受社会条件的限制,收藏家所见到的古玉数量有限,交流经验的圈子也有一定的局限,在这种条件下,明清两代各地收藏家都形成了自己的辨伪方法和经验,都按照各自的方法经验来辨伪。我们不能不说在这些经验中有许多是真知灼见,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天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传统的辨伪方法,这些方法被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收藏家、鉴赏家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中也难免夹杂着不少不切实际的臆想成分,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一些误导的作用。现代地质学、矿物学、考古学传入我国之后,逐步渗透或被引用到古玉辨伪领域。随着经验的积累,剔除传统辨伪法中的非科学成分,形成了一种新的辨伪方法,使传世古玉辨伪走上了科学的轨道,这就是当代的科学辨伪法。

image

宋代卧鹿形玉嵌饰 清代黑舍里墓出土

传世古玉辨伪是各类博物馆极为关心的事情,并备受广大收藏家及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因此事涉及到精神财富的质量,尤其还与经济利益相关联,确实非同小可。但是辨伪若与利害关系挂上钩则往往难以公正,有时也会影响其准确程度。博物馆收藏传世古玉的辨伪工作,一般说不涉及经济利益问题,但是也可能受到行政、人事、情面等方面的干扰,这时便有碍于决断。因此,辨伪决不能考虑经济、人事等等因素,而要摆脱一切束缚,方可进入无私无畏的纯净境界,达到返朴归真的彼岸,还传世古玉以本来面貌。辨伪者仅仅有无私的心境和充分的勇气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种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较高的文化修养以及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就是面对一件传世古玉首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掌握了一切有关真伪的信息之后,经过反复研究、思辨消化,再下断语。一切结论都要有根据,其根据愈充分判断便愈准确,这就是公允的、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推敲、受得住考验的结论。要切忌想当然或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不够认真的作风。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一件古玉的鉴定过程,应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研究和认识的过程,特别是对历代的仿古玉和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的仿古玉,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去研究,并综合地去研究分析判断,且不可随意地去肯定和否定一件古玉,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中国古代玉器的鉴定,除了掌握历史上各个时期玉器的地域范围、玉器的类型等基本特点之外,还要多读一些记载出土玉器的考古报告,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博物馆、考古所等文博单位正式出版的玉器图录,以供随时翻阅、参照,还要经常到收藏有这一时期玉器的博物馆去观察实物,对出土玉器的材质、器型、纹饰、工艺等细部特征认真观察,熟记于心。如果有条件和机会能够经常上手观摩到经过正式考古或专家认可的馆藏玉器,则是增强感性认识的最佳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在前人以及当代被普遍认可的鉴定经验基础之上,研究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实际的古代玉器鉴定的基本方法。事实上鉴别本身并不神秘,神秘的是故弄玄虚的各类心态,把事情弄的复杂化了,笔者也常遇到扑朔迷离的事。鉴赏者只要肯下工夫、善于学习、研究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仔细体会、认真感悟、抓住关键,慢慢都能理清。若从古旧气息的真实特征着眼,包容会更博大一些,社会效果亦应会更贴近事实。古玉鉴别如果用传统鉴定法与科技检测法相结合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image

明代碧玉嵌宝带钩 定陵出土

我在多年的从事文物艺术品特别是玉器的鉴定中深深地体会到;无论是鉴定一件文物、艺术品,还是一件古玉,且不可死搬教条,带着一些概念性的条条框框去认识历史现象与存在。因为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特别是具有八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玉文化中,玉文化蕴含的内容与知识极为丰富,我们没有发现以及没有认识到的现象还很多,而我们现在对中国历代古玉的认识与研究,也仅仅局限在从现有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和史料信息中了解认识到的并总结出的带有规律性的特征和风格,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信息和没有见过的现象还没有面世,我们谁也说不清楚。不排除我们现在对某一个时代的许许多多的内容和现象还没有认识到。所以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只能在我们认识历代古玉的过程中作参考,不可生硬地去死搬硬套,对号入座。否则就会犯错误,进入误区。我们只能随着时间推移,考古发掘资料逐步丰富,不断地来验证和完善我们的研究和认识,一定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事求是、客观理性、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古玉,去认识我们没有认识到和没有见过的东西。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一切科技检测方法,综合的去研究认识,力求把鉴定失误减少到最低程度。且不可随意地去肯定或否定一件玉器,当时难以作出结论的就不要急于下结论,可以先搁置存疑,等有条件了,再做研究也可以,以免将假的定为真的,把真的定为假的。

image

金代绶带鸟花形玉佩

我们知道,对中国古代玉器的系统研究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自人类玉文化产生以来,经确认掌握的东西是相对有限的,所谓经验、理论仅是对已知事物的总结和认识,包括不了未知范畴,也就是说现在学术界的经验、理论实际是在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切不可被原有观点所束缚,要用发展的眼光,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在鉴定和收藏时既尊重别人的意见但也不要盲目顺从;不能别人说什么信什么,自己要多动脑筋、勤学善思、认真研究,悟出更深层的道理和见解。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