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楚榮:我很佩服子权,他是个非常真又非常诚恳的人。
  1、毫无保留,提携新人
  当他面对上海玉雕厂培育的科班人才时,虽然他知道他们的工艺水平很高,但是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他会觉得这一定不是他们的底线,所以他会不断抛出新的想法予以刺激与碰撞,他想知道你到底能做到什么样的地步,因为他认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因很多玉雕作品只要有肉就有机会可以修改,在玉雕师还没有完成作品的时候,他会看玉雕师有没有按照他的构思去做,或是否做的比他预期的还要好。在那种勤快的契机点下,彼此之间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作品有原来的架构,但最后呈现出的状态往往是彼此激发出来的产物。
  2、成为“林子权”的原因
  子权接触的东西比较多,早期他会从香港买一些工具带到上海,因为他希望好的功底配好的工具。同样的,他也会把得到的新知识和新工具带过来。
  以前的环境很单纯,在当时的环境下,和我们配合的玉雕师们也同样会有一种使命感。彼此之间有相同的想法和共识:就是要把东西做到最好。这十几年下来,逐渐诞生出海派玉雕的代表作,且海派玉雕又影响着全国玉雕的走向。我想或许正是因为在那个时间点,林子权走进了上海且遇到了这些对的人。
  3、让作品走近藏家的关键
  其实很多人看不懂工艺。要想让收藏家去拥有你的作品,一定要让他了解你的作品。国内的很多收藏家不是针对于看得懂作品而收藏,而是因为名家的名气或市场价值的高低而收藏。那么,怎么样让收藏家去喜爱你的作品?首先一定要引导他们去认识玉雕,认识作品赋予的新的创意和内涵。
  玉雕作品在设计的时候会表达某种情感,但是如果你不去介绍的话,人们往往很难看得出来。一定要告诉他们“我们的作品是与众不同的”,比如当初观喜堂作品的打磨是适合盘玩的亚光,在台湾市场并不讨好的,这时你就要教他们如何盘玩,这样一路盘玩下来,他们就懂得去欣赏不同师傅的不同工艺和风格。风格往往体现在处理细节的不同认知。每个玉雕师对细节处理是不一样的,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4、举例浮雕牌子,浅析不同手法
  一件玉雕在还没有形成作品的时候就是一件白描,白描的线条怎么表现成玉雕的线条,这是每个琢玉人下工具之前要思索的。思考“用什么样的线条去表现”,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会变化出和别人不同的表达方式。举例而言,传统子冈牌的浮雕是在底子上增加一个台,一点点层次做上来。同样的浮雕牌子,刘忠荣和翟倚卫处理浮雕的手法不同。

刘忠荣大师作品   

刘忠荣是直接在底子上面做浮雕,这是他跟传统子冈牌不同的地方。他可以在非常薄的层面做浮雕,表现出像纸张一样的柔软,这是传统浮雕没办法做出来的。

  翟倚卫在刘忠荣的浮雕基础上,加上了清朝插牌和山子雕。山子雕的很多景是往里面挖了之后做浮雕起来,翟倚卫精通这种原理,这就让整个空间深度延伸了,于是他的作品让人们觉得焕然一新。

翟倚卫大师作品

新时代玉雕创作前景的无限可能
  真正有艺术性的东西,还是以个人为单位去独立思考。以一个商业模式做品牌效应,大家的立足点都是降低成本、提高流通率。只有分工出来,商业去挖掘师傅,把师傅的作品放大,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去理解,慢慢再形成这个过程。如果现在马上要推出新的变化,找新的玉雕家创作出新的作品,是比较有困难的。
  现在的玉雕市场很混乱,有些人进入这个行业被模式化了:买料——做东西——卖玉。但是在我认为,一定要分工明确,材料归材料、工艺归工艺、商业归商业、运作归运作、收藏归收藏,各司其职。只是现在的市场,大家可能要在回归原点以后,才会考虑到这一点。大家要有一个前瞻性的思维,去考虑未来是什么样,不能在以前的光环中走不出来。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