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绝,即玉雕、景泰蓝、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它们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均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

image

时至今日,“燕京八绝”不仅指八种工艺门类,也是一个饱蕴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无论其形式、技法还是内涵都值得今人深刻研习、有序传承。

image

近期,博观将陆续采访“燕京八绝”每个艺术门类领域的大师级艺术家,为大家再现“八绝”的历史沿革、传承现状以及艺术魅力。

image

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image
image
image

以下是对苏然大师采访的整理,博观简称“博”,苏然大师简称“苏”。

博:“燕京八绝”中的玉雕是不是特指“京派玉雕”?

苏:从字面意思来看,的确是这样。作为燕京八绝之一的玉雕往往带有浓郁的“京作”特色,中正大气、法度严谨、沉稳端庄。但是要从京派玉雕的发展历史来看,这种风格的形成却汇聚了多种玉雕流派的精髓,绝不是仅凭北京匠人的智慧就能锻造的。

明清时期,玉器雕刻开始形成了固定的流派,即“南玉作”、“北玉作”。南玉作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玉作以北京为中心。到了清代中期,尤其是乾隆朝,大批来自苏扬的能工巧匠来到北京,形成了集两家之长,融南、北玉作之美的“京派玉雕”。

博:可以说“京派玉雕”从形成之初主要就是为明清皇室、贵族服务的,所以其艺术风格也具有鲜明的“宫廷气度”,而这也正是如今“燕京八绝”传承中的文化精髓吧?

苏:这样理解可能有些以偏概全。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宫廷气度”呢,其实这四个字的要义在于“集全国工艺、艺术之大成,制造过程高度严谨,形式表现登峰造极”,而不是“供谁使用”。我们如今传承的,往具体了说是高超的工艺技法、审慎严谨的匠心;往宏观上说是我们惊艳的民族智慧和文化成果,这些才是精髓;至于说其中附带的阶级烙印、皇朝教条,我们或许应该研究和了解,但也并没有现实的土壤可以继续滋养它们了。

博:这样说来,“燕京八绝”的艺术内涵其实并不能跟“宫廷气度”完全划等号,而且,今人创作的“燕京八绝”作品不是要“复制历史”,而是要“流传文脉”,表达时代新声。

苏:没错,但表达时代新声也存在一个范畴问题。毕竟,如今的文化如此多元,而且有赖信息传播的便利,古今文化、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可谓前所未有的激烈。难道所有“时代新声”都适合用玉雕来表现吗?显然不可能。再者,“燕京八绝”的价值根源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今有些西方艺术家,也包括一些国内的雕刻家都在使用玉石进行创作,但他表达的艺术理念跟“中国传统文化”毫不沾边,这样的作品你说它是玉雕吗?当然是;但能说它对“燕京八绝”有传承吗?完全不。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些创作理念不好,而是想强调,所谓“燕京八绝”之中的玉雕品类,所包含的内涵是很特殊的,我们对此的理解,太狭窄或者太宽泛,都不准确。

博: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事业的重视,一些高校也开设了与玉雕相关的专业,请你出任教授或者请您参加讲座,您感觉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持怎样的态度?

苏:其实很多年轻人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兴趣很大,热情超过我们的想象。虽然很多职业技术学校里早就开始以现代学制来培养后备人才,但在高校里,对玉雕以及其他传统手工艺的相关讲学才刚刚开始。很多高校学生在听了我的授课、讲座,都感觉很新奇,因为之前他们几乎是没有什么渠道能够详细了解工艺过程,毕竟从博物馆,从文献书籍上获得的只是理论,实操层面的东西他们没机会了解。我去给他们讲完课之后,自己一方面很欣慰,因为觉得年轻人对我们古老的文化瑰宝是能理解也很认同的,一方面又觉得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件任重道远的事。

image

博:您觉得一个人如果高校毕业之后再去学习雕刻技法,从事玉雕创作,是不是起步晚了点?

苏:玉雕技法的磨练确实需要相当的时间,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看,那可能的确“晚了点儿”。但是不可忽略的是个体差异的因素,比如有些人可能很有天赋,能较快的实现技巧的成熟,那像这样的人,不怕起步晚,如果能先在高校里积累很好的文化功底和艺术修养,那么他的创作悟性很可能是超越常人的,从业之后也能飞速进步。

博:除了在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您觉得“燕京八绝”的传承还需要什么关键因素?

苏:我觉得任何一种文化要想一直保持活力,都必须想办法融入当代人的生活。“燕京八绝”也是这样,比如据我所知,现在中国主持的一些国际会议的活动场地会使用带有传统特色的元素去装饰,比如景泰蓝工艺就曾和现代建筑相结合,当然这是国家级别的“运用”,但也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不管是“官用”、“民用”,只要对于当代人来说具有实用价值,那么它的传承自然会顺理成章。

玉雕也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玉雕人意识到,作品不光要有艺术性,不光是摆来看的,能够兼具实用性、装饰性,让收藏它的人不是只能将它束之高阁,那么自然更加受欢迎。

image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