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人吴金星给人的外在印象是安静的。但熟识者知道,吴金星内心清朗,言必肯綮、掷地有声。把能耐隐藏在内里的人,往往内有乾坤,吴金星习惯把能耐敛在内里,在关键时刻发力,与人意外惊喜。

吴金星从事玉雕二十多年,这种自控和节制的个性也烙进了他的作品中,不张扬,却神完气足,古朴中跃动生活气息。玉的温润内敛也不断滋养着吴金星,给他带来的最大成就源自自我的提升,无论性格还是心境方面,都愈发豁达。

吴金星对自己的定位很简单,做人群之中自然真实的人。他说,生活的根基,是拥有一颗自然的平常心,如同清流从心底淌过。与其引起喧闹引人注目,不如做真实的自己,隐于朝市,不张扬不虚饰,保持谦和,心有所定,专注创作。

在2017年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刻博览会开幕前夕,雅昌艺术网走访了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吴金星。

雅昌艺术网:今年的子冈杯您将呈现怎样的作品?请谈一谈创作过程。

吴金星:我今年偶感于古代印学所谓“文人之印”与“工人之印”的不同美学追求,用白玉做了一组白玉闲章,名为《龙呈天章》。

前些日子买到一块白玉原料,顶端有大块红皮,形状呈方状。我琢磨半晌,认为做印章类作品比较合适。但考虑到顶端裂较多,并不适合表现完整的动物题材,所以选取了“雲龙”。雲龙相对来说易破裂纹,构图灵活,红皮也比较好利用,于是先设计了雲龙章。考虑到单做一个会比较单调,展示效果欠缺,于是又设计了一对小章作相互呼应。

《龙呈天章》

所以《龙呈天章》其实是三章系列组合,由雲龙章和一对瑞兽章组成,瑞兽是龙生九子中的一类,雲龙由二子守护,显得沉稳安逸。雲龙章利用红皮巧雕,设计头部和红焰纹,龙在云中穿梭,似隐非隐,重点突出头部,肢体虚隐较多,体现苍龙的力量和灵动性,画面也更加明快。

雅昌艺术网:您的作品向来以立体圆雕见长,此次制作印章,有哪些不同的体验?

吴金星:制印之道最能体现中国美学中精微的一面,能动刀的地方非常少,符合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小中见大”的趣尚。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到:“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说的是以一块赏石观想巍巍崇山峻岭,以一池泉水观想烟波浩渺的江河大海,其表象方式是高度写意的,凝练的,浪漫主义的。

雕琢一枚印章,可供表现之处通常仅限于印钮,要在方寸之间营造一番气象,于微观中见宏观,对于琢玉人的美学素养和设计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将印钮雕琢成雲龙的造型,除了因料施艺,顺应皮色和玉质内部结构之外,也有文化内涵上的考量。古人以“真龙”喻君王,因为龙不仅具有睥睨苍生的气度,呼风唤雨的能力,还有一项重要的品质,即是可大可小,可大可小者方为真龙。

image

雲龙章

image

雲龙章

《易经》的开篇即是《乾》,说的是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用龙的形象比喻人生境界,从“潜龙勿用”,到“见龙再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阐述了龙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在弱小之时应当谦虚谨慎,不失进取之心,到了强大时要施德于众生,不可恃强凌弱,否则这种强盛就难以持久。我们的祖先是有智慧的,朴素的话语中包含了强弱互易,阴阳消长的奥义,劝诫我们要能屈能伸,能忍耐一时方能成就大业,切不可骄躁。

所以在一方印钮上,我想要传达这种精神内涵,于是采用了虚实雕的手法,以富含张力的线条和丰富的视觉层次感,刻画龙的精气神。且看它虽然蜷曲着身体,低着头,但大口怒张,蕴藏着一飞冲天的力量,符合了“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理念。

同时印身章体大面积留白,章体配以水纹和云纹,不再做其他的修饰,使主题和材质浑然天成。二瑞兽章成对状,相互呼应,和雲龙章相互守望。同样,章体有仿古云纹简约设计,使整体作品形成同一风格。

雅昌艺术网:受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明清印学有“文人之印”与“工人之印”的分野,你也谈到了这一点,在你的玉雕作品中如何体现?如何看待“技”与“质”,“琢”与“不琢”的辩证关系?

吴金星:这次制印,虽然没有雕琢印文,但印身整体的设计理念还是受到印文篆刻之学的影响,毕竟印身和印文的审美趋向一致,将来摩挲把玩和使用起来才更加舒心。

古人论述印学,认为分天趣和人趣。天趣就是自然之美,暗藏着造化的神秀;人趣,是人工技巧的趣味,穷形尽相,刻镂形似。齐白石老人曾言“天趣胜人”,其实和我们玉雕当中所说的“美玉不琢”有同工之妙。

image
image

瑞兽章

明清印学推崇汉印,是因为汉印具有浑穆的气质,精神隽永,十分深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有非人工所能抵达的美。浑穆之美就是浑然天全的美,庄子关于“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的故事,阐发的就是中国哲学中“天全”的核心思想。

但是任何雕刻都是人做出来的艺术,玉石上镂刻,切磋琢磨,砂轮必然在玉石上留下痕迹。高妙的雕刻艺术,就是应当不破坏“天全”,虽然雕,但不露,或者少露人工痕迹,保持印章的神完气足。

所以“文人之印”的提法是相对于“工人之印”的,正如南宗绘画的旨趣,重在士气,重在境界的营造,要有一种解放的、自由的精神和开放的想象力,摩挲起来是有人世的温度的,而不是冰冷的,匠气的,缺乏灵性、缺乏体验感的僵硬之物。

我做这组印,用虚实雕刻的手法,保持一种“浑”,保持玉的温润感,细节见不到尖锐的角,而是从流畅的、运动的线之中见性情。若论“文人之印”,我希望是体现精神气格上,观众可以从雲龙章中慢慢品位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但在技法上又不是逸笔草草,不是从生率荒疏中体现意境,而是追求“熟后生”,有成熟精湛的技巧,但是把技巧藏进作品中,不炫技,不刻意,不浮于表面,懂的人自然会懂。这也是我做玉雕一以贯之的理念。

雅昌艺术网:谢谢。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