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岩松的作品入围了天工奖镇平赛区的选拔,玉神小丫在朋友圈内征集作品命名,岩松说作品想追求一种似曾经历的梦幻和浪漫的感觉,考虑到作品的意境营造和推广普及,最后我们将名字确定为《芦花浅水轻舟还》。
2017年11月,《芦花浅水轻舟还》在天工奖评选中荣获银奖,众人恭贺,有人问起,那一轮太阳是晨辉还是迟暮?岩松笑笑,不语。
追求一种似曾相识的浪漫意境,是作者创作这件作品的初衷,也正是它打动我们的地方所在。画面中云烟缥缈,芦花深处,一叶扁舟抵岸,红日斜挂枝头,清风拂过,沙沙的声响仿若窃窃私语般的呢喃,两只小鸟掠过水面,荡起一串涟漪,让静谧处亮出一丝生机。静静凝视这件作品,不禁记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词句,梦幻、迷离、迂回,让人欲罢不能,柔肠寸断,诗情画意,尽在其间。
独山玉《芦花浅水轻舟还》局部
如果说作者以铊代笔,用独山玉的材质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画面氛围的话,其实个人以为,这件作品的更大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玉雕俏色的用色方式,对独山玉原料多色混用开拓着一条新路。
传统玉雕一直强调俏色工艺的“择净”,努力做到“巧”、“绝”和“不花”,但是对于这件多色混杂的独山玉,这样的处理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在尊重原料的前提下,这件作品顺应色彩的分布规律,局部精工写实处理,大面积渲染衬托,却不具体造型,采用写意化处理,充分利用独山玉色彩交织渐变的特征,无招胜有招,无声似有声,留给我们更多的遐想空间。正是这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交错,正如“是晨辉还是迟暮”的这种不确定性,反而使得这件作品耐人琢磨,玩味无穷。这种不确定性,却也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绘画表达上的含蓄和境界上的开放性的体现,这种艺术上的含蓄和点到为止、恰到好处的分寸拿捏,真真才是这件作品的精妙之处。
独山玉《芦花浅水轻舟还》局部
玉雕是一门造型艺术,三维的,有体积、有空间,创设一种无形的意象远比再现一个具体的形象要困难的多,能够让坚硬的玉石幻化出一种柔软的情愫,是这件作品带给我们的最大感动,也是玉雕创作最大的高明与成功。
(陈安定,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镇平县工艺美术职业学校玉雕专业教师,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艺术指导老师)
独山玉《芦花浅水轻舟还》
众说纷纭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第十六届天工奖评委之一王东光:这件《芦花浅水轻舟还》色彩丰富,雕刻用料自然简洁、虚实相接,雕刻的线条如行云流水,静中有动、韵律和谐、圆润大气而富有神韵,表现出在夕阳西下的一种温情暖意,芦花仿佛从石块中渐渐化出,题材、形象与原料完美结合,这块美玉仿佛只为这个题材、只为这一芦花浅水的美景而设,只待大师妙手点醒一般,良工佳作,这件作是近几年来独山玉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一件艺术品。
镇平县玉文化研究会会长、镇平县宝玉石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林:此作品的艺术特征概括为“三有”:
1、有品位。一件上乘的玉雕作品,包括的因素很多,诸如材质、工艺、造型等等,但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有文化品位。独山玉《芦花浅水轻舟还》正是如此。唐朝“大历十大才子”之一的司空曙有首著名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亮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作者以大诗人的这首诗为蓝本,把大诗人诗中的诗情画意体现在作品中,十分贴切。可以称之为诗文化与玉文化融合的经典之作。
2、有新意。山水摆件是中国玉雕的一个老题材,其构图与工艺有一定的套路,但作者的这件作品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突破、有创新,在构图上的层次感十分强,有一种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意境。落日的余晖映照在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使画面更加感人。在意境的营造上,具有国画艺术写意的感觉,独山玉因为材质的裂纹偏多,不能像翡翠和白玉那样去体现工艺之美,向国画写意方向去努力应是一个基本的定位,作者在这方面就是去积极探索体现这种定位,在作品中敢于“留白”,去体现“无即是有,少即是多”的意境。在表现手法上虚实结合,以虚为主。独山玉一般的山水作品是以实为主,以虚为辅。但此件作品却反其道而行之,以虚为主,以实辅之,做到虚实结合,相得益彰。此外,作者还特意在作品右下方设计了一叶扁舟,使作品更具有动
3、有意境。中国回族诗人木斧说过:“生平就盼看芦花”,其实,笔者也是一个喜欢看芦花之人。人都说菊花高雅,是因为它的形色,丹桂诱人,是因为它的花香,而笔者却更喜欢芦花的飘逸洒脱和轻柔,那种美几乎可以让你停止呼吸。那浅浅一湾水,绿绿的一线苇,八月九月芦花飞,是十分美丽的。作品中芦苇在风中摇曳的画面,就像一片波涛起伏的海浪。仿佛是一副流动的画,似一首优美的诗篇,如一曲动听的歌,让人陶醉。这种意境,是其它作品无法比拟的。
独山玉《芦花浅水轻舟还》背面
独山玉鉴赏收藏家王学敏:《芦花浅水轻舟还》远看并不起眼,走近细细看来,令人啧啧称赞。风疾浪大,芦苇在白浪和雾水之间若隐若现,好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又是一件充满司氏风格的优秀独山玉作品,将国画写意的手法应用于独山玉创作中,司岩松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家。相比其早期的优秀作品《雨打芭蕉闹闲庭》,《芦花浅水轻舟还》虽然在构思上尚不如其巧妙,但是作者在意境的烘托上已经更加成熟,雕刻手法更加老辣。可以看出司岩松这些年来一直在苦苦探索独玉的创作手法,个人风格也愈发成熟和鲜明,抽象和写意是其近期作品比较鲜明的特点之一。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玉神公司首席设计师张克钊:欣赏这件作品的人,我想大约都有一种感觉,就是材料和意境表达的富有诗意,静谧自然,如沐春风。在公司里,我坐的位置当我心闲举目的时候,正好能看到岩松是在做活儿、还是在构思设计,抑或有时候正构思呢,突然拿工具去找几下,然后面对玉料沉思,或突然起立远观,又走回近看,或者干脆对着玉料发呆、抽烟。我能理解和感知这种和玉料协商、沟通、融为一体的过程。也许岩松心里有诗,可这个过程却不显得那么诗意,有时候甚至有些拧巴。不管是啥,我喜欢和敬佩这些能真心和坐下来跟玉沟通的的设计者,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是啥状态无所谓,你能感觉到美就行!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