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玉雕名家陈军锋,那简单质朴的初识印象还闪现在脑海里,其作品就如他本人一样,简约而脱俗,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听山图》系列作品
听山图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感受自然的奥妙,聆听山河的声音。陈军锋近期所出的《听山图》系列作品,展现了一种新视野下的玉雕魅力,岁月静好,聆听自然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军锋《听山图》系列作品都呈现了哪些精彩:
从“减法”到“简法”
不管是《青灯·古佛》系列还是其他作品,陈军锋前期的创作主要强调的是以“减法”思维构成的“减单”画面,与繁复的雕刻不同,这种“减”更多的是表现从面到点的收缩、从多到少的数量上的减少和表现形式上的相对简洁,将一块材料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往下地进行“删减”,创作更加简洁明快的作品画面。
听山图Ⅱ
而《听山图》系列作品强调的是用“简法”的手法来创作,陈军锋谈到简法是在简洁的层面上更进一步的提升,这种提升并不是技法的提升,而更多的是一种气质的升华与心理空间的增加。
简而不单地留给观者更大的心理空间和想像空间,而不是将所要表现的画面大而全的都死死的挤在一方小不头上,让玉雕艺术从表现形体上的美更多的转变为表达气质的美。
听山图Ⅲ
“减法”是数量的将就 “简法”则是质量的讲究
摆脱以往“减法”玉雕的桎梏,陈军锋强调,作品不能仅限于表达简单的外象,更应该体现“简而不单”的工艺质量。就如这《听山图》作品,虽然看似是一些简单的勾勒,却能在无形中看出精细的细节刻画与处理,每一个线条与画面都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
听山IV
“远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宜远观,远观方可见其型,见其连绵悠远之美。山也可近观,近观则见其雄伟之势,感叹造化之功。
“减法”是单纯的不复杂 “简法”则是低调的奢华
听山图Ⅴ
所谓简约不失简单,而是一种简洁婉约的风格,不仅是一种去繁就简的独特格调,减少了造作伪饰;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内在修炼,平淡为真,反而独具一种浑然天成的大气、自然之美,其品位之高不言而喻,低调而奢华。
将阿拉善玉做成随形雕刻,保留原生态的质感。山有情,有灵。山是天地间最美的事物之一,闭目凝神,感山之静,听山间流水潺潺、听飞鸟蝶舞、听虫鸣兽叫、听花开草长、听云腾致雨......
越是简约的东西就越难被人发现,被人追逐,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静听山语,感受着少有的平静,陈军锋的听山图就这样轻易地将我们带入这种平和,重拾这自然之美。
听山图Ⅵ
“减法”是粗显的表相 “简法”则是深入后的浅出
听山图Ⅶ
听山系列以“简法”为出发点,呈现的是一种深入浅出的境界,领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深意,有的山是远足踏赏而生,如华夏旖旎之名山大川,或仰视,或府望,不胜枚举。而有的山则平淡无奇,远望无峻岭之势,近看无秀奇之色 。而一切的一切,都无不展示着这雕刻之下的大繁至简之美。
就如这看似沉默静止的群山,却有着无限的力量、色彩与思考,当你凝神聆听的时候,会感受到它脉脉流动的气息,一种与山无声的对话在无形中令人震撼,如潺潺的流水,划过心田,掀起点点涟漪,让你在这简单的刻画中回味无穷。
听山图Ⅷ
听山图Ⅸ
听山图Ⅹ
名家简介
陈军锋
陈军锋,浙江人,1995年入玉雕行学习玉雕技艺,师承扬州玉雕的工艺技法。2001年进入云南艺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著名雕塑家刘建华教授学习学院派雕塑,之后从事雕塑工作至2012年。2013年重回玉雕行业,结合传统玉雕与现代雕塑学、设计学,以新的艺术观念对传统玉雕的表现形式做新的解构,以及更多元的探索当代玉雕的新视角、新空间。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