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人卢伟是老苏州。在他的记忆里,童年的时光很慢,在阳光和煦的晌午,或者淅淅沥沥的雨天,他常蹲在老屋的屋檐下,静观老宅里那些岁月的痕迹,一把磨得光亮的铜锁,一块清代砖雕,一块碎瓷片,一片屋漏痕……

卢伟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童年的家是苏州古城三元坊书院巷的一间清代的老宅子,里面住着六户人家,卢伟和奶奶、父母、姐姐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老宅子是孩子们的“百草园”,下了学,小伙伴们就在巷子里捉迷藏,那时候,老屋显得那么大,树也那么高,孩子们手拉手也合抱不过来。

时间在流转,人世在变迁,老宅子终究倒在了现代化的机械轰鸣声中。童年变成了回忆,在卢伟心底的沉淀,越是上了年纪,就越怀旧。

现在,卢伟常于闲时赴太湖边访友,在西山岛的东村,他与挚友老徐一起饮茶,在一株老石榴树下临风而眠。巧的是,老徐家的后门有一条古巷,保留着不少老建筑,虽然已经坍圮,荒草丛生,但门楣、匾额、花窗、柱础、山墙等细节还清晰可见,诉说着百年前的繁华。卢伟独自一人从古巷走过,抚摸着石壁与门板,童年的记忆忽又涌起,他有了创作的灵感,他要用玉做几件作品,记录那些旧日时光。

在第十届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刻博览会前夕,雅昌艺术网走访了玉雕工艺家卢伟。

对话

雅昌艺术网:卢伟老师您好,今年的子冈杯将于2017年11月举办,您将呈现怎样的作品?

卢伟:去年做的是花草件,今天再次挑战一下仿古件。我很喜欢苏州的老建筑,老的东西有老的味道,于是用墨玉设计了一扇门,一把铜锁,名叫《业开千秋》。虽然是仿古,但并不单纯做仿古件,又掺入了器皿件的元素,而器皿件却又不是炉瓶类的,是融合了器皿件的工艺,将两者结合,既能体现工艺性的多样性,又有设计感。

image

卢伟在创作《业开千秋》当中

雅昌艺术网:如何仿古而又不单纯仿古,运用器皿件工艺却又并非炉瓶一类的器皿?

卢伟:《业开千秋》和2014年的作品《守业》不一样,造型是一扇门,“铜皮”很精致,门上斜挂着一把挂锁。

“铜锁”上运用了仿古纹饰,并且采用器皿件的薄胎和镂空工艺,将墨玉的铜锁掏薄胎,如此墨玉就显出碧绿的颜色、晶莹剔透,轻盈灵动,与厚重的墨“玉门”板形成对比。“铜锁”的组件是可以拆卸的。

作品的另一个难做之处在于,链接门环和门板的“铁皮”要凸出来,锁眼,锁眼钉在“铁皮”上,而“铁皮”要做三层,方显层次感。底座也是一块来源于老宅子里的废弃木料,我把它回收来加工成底座,并将“门板的木纹”与底座的木纹契合起来。

整件作品远观有历史剪影的效果,把门锁拆卸下来单独拿在手上亦一件宝贝。

image

《业开千秋》

image

《业开千秋》

image

《业开千秋》中的玉钥匙

image

《业开千秋》

雅昌艺术网:作品的灵感从何而来?

卢伟:锁给人一种安全感,象征着对家庭的守护,家要有一把锁,箱子也要有一把锁。铜锁和门板的记忆都与我的生活记忆有关。

我时常到太湖边的东村游玩,见过很多老屋,房屋坍圮,野草没过膝盖,几乎没有游客前往,透着沧桑感,而当年都是大户人家的宅院。东村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宅是敬修堂,相传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金屋藏娇之所。现在,看管敬修堂的是一位老奶奶,她会热情地切西瓜给我们吃,并指着长窗、房梁,用吴侬软语喃喃说:“这里是五爪金龙、这是凤……”

image

苏州东村敬修堂

image

敬修堂门楣

image

花窗

image

image

苏州东村敬修堂

image

老宅中遗留的画像砖

这些大宅院当年一定是人来人往,门前车水马龙,风流才子,闺阁小姐生活在这里,上演过许多爱恨情仇,却早已物是人非。

我也出生在老宅院里,那是三元坊书院巷的一座老宅,有四进,住着六户人家,庭院的天井内种植着芭蕉、天竺。以前邻里关系和睦,大家公用一个大院子,没有家庭电话,打电话都要去街角的小卖部,孩子们放了学在这样的院子里穿梭打闹……

家里有很多老门、老箱子,上面挂着铜锁,七八岁的我呆在老屋里,抚摸铜锁上的纹饰,觉得他们如此精美。老门锁有各种造型,装饰也很漂亮。它们承载了我儿时的记忆。1983年,在我14岁那年,老屋拆了,从此那些过往的旧时光一去不返。

创作《业开千秋》这件作品,一方面有感于先祖创业不易,后人应倍当珍惜,也是对儿时记忆的怀念。

image

《业开千秋》(制作过程中)

雅昌艺术网:今年还设计了哪些作品?

卢伟:今年还有一件作品,采用了锦灰堆的形式,名字叫《丝路梦—画像遗风》。作品的材料原是一块黄沁白玉,它原本是一块完整的独籽,不知千百万年前,从一块大料上断裂开来。断裂之处有厚厚的沁色,可见时间之长久。

得到这块“残石”后,我想要保留它的残缺美,同时将设计与残缺本身结合,于是想起了锦灰堆。有沁色的断裂处就像是残垣断壁,而在另一面露出白色的圆形地方,我将之设计成汉代画像砖,如同在灰烬中露出一角,揭开被遗忘的古文明。

汉代的画像砖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包括农事种植、畜牧、贵族出行,我做了拉车的三匹马,从左至右依次奔跑出来,运用了电影的过渡效果,万马奔腾而出,象征着丝绸之路的开始,背景则饰以旌旗、华盖,表现汉代威武雄壮的气象。玉器本身与丝绸之路有着说不尽的联系,于是得名。

image

《丝路梦—画像遗风》

image

《丝路梦—画像遗风》局部

雅昌艺术网:这件作品有考古学的意味。

卢伟:作品仍与旧时经历有关。小时候住的老房子是清代建筑,角落里有不少砖雕。而我最初见到汉砖,是因为喜欢集邮,四张连的画像砖邮票上印有汉代的龙,我看得很入迷,虽然我当时不知道它叫什么,没有画像砖的概念,但这些图案已经深深映入脑海。

image

image

image

《丝路梦—画像遗风》

雅昌艺术网:你对原生态的生活很留恋,这些作品都是从以切身感受生发出来的。

卢伟:我生长在苏州古城,曾经穿街走巷,走过那些小天井,青石板路。寻常巷陌蕴藏着苏州的人文,在别的城市看不到。现在年纪逐渐大了,人年纪大了就容易怀旧,怀念生活过的地方,回忆熟悉的人和事,回忆老宅子散发的味道。

从小我就喜欢老物件,偶尔得到一两枚铜钱,会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很多小朋友却拿去换麦芽糖吃;我还收藏过很多套连环画,有《枪挑小梁王》、《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等。一套连环画分很多册,我是一本本收集的,一套书买全要一年半。父亲每次去观前街,我总缠着他给我买连环画。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我总把钱攒起来,换成一本本小人书,读得津津有味。老连环画图文并茂,画得很生动,故事情节至今都记得。现在闲下来,我还会对孩子们讲东周列国志的故事,讲一讲《烽火戏诸侯》、讲一讲《卧薪尝胆》、《勾践灭吴》。

所以,我作品上的元素,都是亲身见过的,保存在记忆里,现在用玉石做出来。苏州子冈杯玉雕博览会现在是一项国际性的盛会,每年有很多外国艺术家参展,很多外国嘉宾观展,所以我要把中国人的乡愁、人与土地、人与老屋的故事展示给他们看。

雅昌艺术网:谢谢。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