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赞美女性的词语:如花似玉、亭亭玉立,玉貌花容,玉洁冰清,金枝玉叶……玉质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玉色纯洁无暇,赏之则净化心灵;玉音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难怪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总爱用玉来形容女性之美。

主持人:然而,玉不琢,不成器。中国玉石雕刻艺术从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延续至今,在悠久漫长的历史中,涌现出无数能工巧匠,创作出难以数计的玉雕精品,其精美绝伦,令世人惊叹!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泰民安,中国玉石雕刻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玉石雕刻的优秀人才也应运而生,他们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新的美学元素和时代特色,带动了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创作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

主持人:来自河南南阳玉石之乡的上海春明玉雕公司董事长张春明就是其中的一位。

雕琢复雕琢 好玉用心磨

——访上海上海春明玉雕工作室玉雕大师张春明

张春明:我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1965年生于我们县的一个小乡村。小时候比较喜欢观察动物和植物,这些爱好以及我家位于玉石之乡吧,耳濡目染的,促成我与玉雕和工艺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86年高中毕业后,我开始自己在家学习绘画,并钻研雕刻的方法和技术。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在玉雕行业干出点名堂来。

张春明:刚开始学习吧,没有人指导,我们家里也穷,没有钱送我去参加正规培训。完全是自己在摸索,每天就是大量的看美术教材和玉雕方面的书,然后偷偷跑到乡里的玉雕厂去观察、去琢磨,还到当地一些家庭玉石作坊里帮人家打零工,……(叙述吃的苦)慢慢地就积累了不少基本知识。

张春明:这段时间吧,我通过自学,对我们国家玉文化的起源以及玉雕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各种玉雕方法、技艺也有了理论上的掌握,为我后来从事这个行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主持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春明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终于完成了他对玉雕行业知识的初步认知。1990年,小有成绩的张春明终于有机会到镇平县城玉雕厂工作。在这里的工作实践使他对玉雕内涵和技艺的认知有了第一次质的飞跃。

张春明:当时啊,能进到县里的玉雕厂工作,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开始是跟着厂里的鲁明均大师学习,主要是花草和动物的雕刻技术。(简要介绍一下鲁明均)。由于我的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我进步了很多,深受师傅的厚爱。并且在学习花草期间,我又和瓶素车间的纪景耀师傅学习了瓶素……(叙述一些当时刻苦跟师傅学习以及得到师傅表扬的事例和心情)

张春明:现在回忆起来,在镇平玉雕厂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进入玉雕行业的一个重要开端,一些当时养成的勤奋、执着等良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那些经历,可以说是在“玉雕大学”里也绝对学不到的。还有玉雕厂的大环境,厂里有很多技艺高超的师傅,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告诉我的“玉如人品”使我渐渐领悟到,学玉雕应该先学做人,人品好、玉品才好。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够真正悟到雕刻的中心思想,才能完整的体现一件产品的艺术价值。

主持人:“学玉雕应该先学做人,人品好、玉品才好”。正是对玉雕艺术内涵的深刻理解,张春明赢得了众多师傅的青睐,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下,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完成了他玉雕知识和技艺的不断积累。

张春明:在县玉雕厂工作的几年吧,师傅们都愿意把他们掌握的绝活交给我。比如:……(举两个例子)使我的玉雕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

张春明:2000年,我带着几个徒弟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刚开始虽然由于资金短缺、人手少、设备不全、玉料少等多重困难,只能边生产自己的作品,边对外玉料加工。但我始终牢记师傅们“玉如人品”的教诲,为人讲信誉,加上独有自己的风格,雕刻技术过硬,将每一块材料都运用到极致,渐渐赢得了客户和同行业的好评,慢慢小有名气到名声远扬。

张春明:在将近10年的实践经验中,我从最开始的经验不足和设计思路不够开阔,慢慢过渡到经验丰富,设计思维更活跃了,我不会拘泥于一个固定的题材,一成不变地做东西,而是放开了思想,师古创新,工艺上写实一点,手法就是传统手法,不仅培养了能力,也培养了自信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多读、多看、多品、多总结身边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主持人:为了开阔自己的设计思路,张春明认真研读了大量美学书籍,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在立意上别出心裁,创作出许多匠心独运的作品。

张春明:一件作品,材料再好,雕工一般,创意一般,这件东西就一般;毛料一般,雕工好,创意好,这个东西就是宝贝。所以说呀,对一个好的玉雕艺人来说,雕工和创意非常重要。

主持人:雕琢复雕琢,好玉用心磨。从古至今,每件好的玉器,都凝结了琢玉艺人无数的心血。难怪《诗经.卫风》形容南阳玉雕工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张春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就是把玉料解开;磋,就是对玉进一步修整成型;琢,就是雕刻花纹和成器;磨,就是抛光柔润。一件好的玉器雕琢过程,少则一月,多则数年,稍不留意就有损坏的危险。所以,必须在选料、设计、琢玉、抛光过程中做到小心翼翼。

张春明:选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物尽其美。这就要根据料石质地、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块度、形状等等指标来判断,从而确定这块石料适合做什么产品,力求优材优用,合理使用,才能使产品效果突出,引人入胜;造型设计,就是根据玉料特点,使造型舒适、流畅和受人喜爱,必须发挥原材料的特点与造型美相结合,突出料的不同特点,如质地、光泽、颜色、透明度等,这样才能设计出形象逼真、美丽、生动、有情趣、主题突出、四衬平稳的玉器;设计完成之后,就是琢玉工序,利用磨玉机和工具、磨粉等,按设计意图加工成产品。琢玉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创造性劳动,琢玉师的文化修养、技巧、功夫是关键一环,也是区分玉雕工作者水平的分水岭;最后是抛光,就是把玉器表面磨细,使之光滑明亮,具有美感。然后用溶液把产品上的污垢清洗掉,过油、上蜡,以增加产品的亮度和光洁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意念高度集中,常常是倾注全力、忘乎尘世、夜以继日、食不甘味的工作。所以说,每一件玉器产品都是玉器制作者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主持人:经过长期认真、刻苦实践,张春明在遵循传统的玉雕观念,追求作品造型的典雅庄重、以及对玉雕文化的理解与研究方面,形成了他自己“庄严厚重、浑然一体、工艺细腻、大胆创新”的治玉艺术风格。2008年,张春明被**分别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和“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殊荣的获得,更激励了张春明对玉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张春明:这些年,我一直在对玉雕艺术进行研究。我认为:每种艺术都有它所要表现的一种美,这种美在艺术创作中都占据重要地位。玉雕作为一种艺术,在美的追求方面是通过对原材料艺术地加工,使贵重的玉石和高超的玉雕技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浓郁的趣味性和欣赏性。它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是用高度地概括、夸张、寓意、象征的手法来表达的,如四季花卉同时开放,日月同时生辉等。

张春明:因此,我们在辨别一件玉器的好坏时,首先要“看”材料,材料好是首要前提;其次是辨造型,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是美的作品;再者是“鉴”纹饰,要看它的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然后是“析”工艺,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凡做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再有就是“品”艺术,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 还有就是“观”创新,能承古创新,有新意的玉器就是好作品。

主持人:张春明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创作的作品《云龙瓶》,荣获2004年“天工奖”金奖;《白玉戏狮炉》荣获2008年“陆子冈杯”金奖;《松竹梅瓶》荣获2009年“天工奖”铜奖;《事事如意三足香炉》获得 2010年“神工奖”最佳工艺奖;《狮钮象耳衔环炉》荣获2010年“陆子冈杯”银奖;《宝月瓶》荣获2011年“陆子冈杯"金奖;《松鹤延年长颈瓶》荣获2011年“陆子冈杯”银奖。

宝月瓶

玉器专家:“张春明的作品很有个性。像这个《宝月瓶》,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这上边的“双耳”更是创新采用穿插的雕刻技法,将双耳的灵动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的平面更是活灵活现: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围绕着随风摆动的兰花,就好象是在与之共舞一样。作品构图大胆简练,浑厚大气,运笔自如,雕刻精美,俏色运用的恰到好处,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玉器专家:“雕刻艺术一直都是影响玉器价值比较重要的因素,许多精美绝伦的古玉能流传至今,大多是因为

鬼斧神工的雕刻工艺使之更为完美。张春明的作品从拙朴的写实到空灵的写意,巧夺天工,很有自己的特色。”

主持人:玉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以玉器为主要内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人敬玉、爱玉、赞玉、赏玉、戴玉、藏玉之风历久不衰,玉在世人心目中有着无比美好的形象、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我们期望来自河南南阳玉器之乡的张春明能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继承“宛派”传统玉雕风格基础上,融汇海派、南派、北派玉雕艺术特色,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巧夺天工的玉雕精品。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