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盛,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素有玉雕界“晶科状元”之称。“晶科状元”沈德盛专攻水晶玉材的设计雕刻,采用老题新解、新做,新题老做,并巧妙利用水晶透明质感与材料底部的白雾,让人感觉神明在雾中升腾,从外形上的稳重到意象上的轻灵,代表作品有《斗牛》、《猎豹》、《荷叶观音》、《和弦》等。2006年 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2004年 作品获中国玉雕“天工奖”, 金奖1件,最佳创意奖1件,优秀作品奖10件。2006年 作品获中国玉雕“天工奖”铜奖。2007年 作品获中国玉雕“天工奖”银奖。

  晶玉良缘 工艺的“动”中取胜

  沈德盛的工作室叫晶玉良缘,他称这是一个互动的名字,原来叫金玉良缘,因为自己是做水晶和白玉的,所以把金换成了晶,而良是第三方。沈德盛认为做玉石很需要互动,就好像著名的歌星唱的歌不一定是最好的,人气旺的歌星都在台上台下互动,通过互动才有玩头。

  沈德盛最早做翡翠、白玉和珊瑚等高档料,1998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从深圳来到上海后,一个台湾的房产商找到他商量着开一个玉雕厂,房产商表示自己看中的作品材料不好,材料好的做的又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他们进行了合作。玉雕厂主要做水晶为主,因为台湾、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人把水晶作为吉祥物或风水镇宅之物,而且水晶在世界的知名度很高,在中国国内的历史甚至比白玉还要长。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盛德胜先生给新石器的记者详细介绍了水晶的各种优良特性和水晶创作上的心得体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各国之间的通讯交流,他把国外水晶创作的灵动、时尚和美感都带进自己的创作中,再融合中国元素的美,通过互补把自己的作品打造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沈德盛说,他做的一个小挂坠,价格可能就相当于一个普拉达包包的价格,但自己的作品具有天然资源的美和自己几十年学习创作的时间成本,所以,他展销水晶,他就要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普拉达的边上进行展示,就是要让广大消费者去思考,为什么一个包包要20万,而一块小小的水晶却要价10万?因为他认为,以后的10年或20年后,肯定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手工艺术品的价值一定是高于机器制造的东西。

  精雕细琢 材质的“静”中取美

  谈及水晶的推广渠道,沈德盛表示,不管在国际还是国内,你创立任何一个民族品牌都很困难,就算把品牌创出来了,还要千方百计去保护它,让人们去传承下去也很困难,因为跟国家的体制有很大关系,而且很多品牌都是国有的。比如上海的知名品牌老凤祥,以前是民营的,现在是国有的,我们放眼全国,可能当代有很好的品牌,但是可能到下一代的时候,这个品牌就消失了,国家的体制很难让一个家族企业一直的传承下去。而国外的很多品牌,都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经营下去的,所以,在土壤不变的情况下,社会环境决定了一个品牌生死存亡。目前,沈德盛说自己还很难去创作自己的一个独立品牌,就算自己创建出来了,也没有下一代人去传承,这也就是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沈德盛说,自己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他只要做好自己的东西,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最重要,创建品牌不是个人所能为的。

  在水晶的工艺创作上,沈德盛先生说,水晶是很通透的一种材质,任何瑕疵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所以水晶的工艺要求比其他材质更高,要求你所割的线条和面都要干干净净,达到正面和反面看最好的视觉效果。

  沈德盛先生介绍自己一件背雕的水晶作品时说,当初他创作出那件作品时,为自己的工艺感到很自豪,国内少有雕刻师会亲力亲为,一方面是雕刻的精细程度,另一方面是雕刻这样的作品很累,但很容易出现一些如进灰等小问题。经过仔细的思考以后,他开始做水晶的浮雕,因为水晶的工艺能从水晶的各个角度去完美体现出来,也是自己作为一个雕刻者,把这种雕刻工艺作为自己的一种生命语言,让人们看了自己的作品后又一种美丽感和愉悦感,以及身心的情绪感。他们做的东西,代表着“晶玉良缘”这四个字,与广大消费者是互动和互补的关系。

  沈德盛说,水晶的材质比较硬,它的打磨、抛光的技术要比白玉的要求高,一个水晶浮雕挂件的创作时间大概是两个星期左右,自己不会对作品的做工时间去撒谎来抬高工价。他还表示,用了一年创作的千手观音是他用最长时间打造的作品。

  七彩光辉  历史的沉淀中取爱

  沈德盛最擅长佛像作品创作,1990年,他还在玉雕厂的时候,四大佛山的大佛基本上都是他去进行维修,因为当时香客捐赠大佛,从缅甸请进汉白玉大佛。缅甸的佛像风格跟中国的不一样,他们的佛像鼻子向来比较尖,衣服是水浪花的,跟国内的禅宗净土的标准不符合,于是他们就把缅甸的大佛引进来后,按照中国禅宗的标准进行再创作。

  沈德盛把白玉的佛像雕刻技术运用到水晶创作的时候会产生许多不一样的效果。他说,白玉有白玉的味道,水晶有水晶出彩的地方,水晶本来就是佛教当中的七大宝物之一,用水晶做出来的佛教作品往往更得人心,比如一朵白水晶的莲花,给人的感觉更具有通透的灵性感染力,与人产生心灵相接的感觉。但也因为水晶反光比较厉害,对眼睛的伤害很大,所有做水晶雕刻的人比较少,而白玉等其他玉石就不太一样。

  在水晶佛像的工艺创作上,沈德盛倾力了大量的心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表示,正规的做佛教,都要按照宗教的标准,除了艺术性的观音之外,不能自己乱发挥,要让作品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才能让大家广泛去接受。

  他表示,老题材老做,老题材新做,新题材老做,新题材新做,是自己的创作特性,基本上涵盖了设计与制作的所有内容,就比如老题材老做,做观音,而且要根据宗教的标准去做,不能乱发挥,在手脚摆放的特点上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我们所做的,就是在材质的处理上进行创新,有抛亮的,有哑光的,在原有的技术上进行改良改进,使作品原来的形象发挥的更加光彩。而很多创新的作品,比如水月观音等欣赏性的,动作可以随意变化,而摆在家里供奉的观音则只能按照正统的做。

  沈德盛说,做佛像很有讲究,做水晶的佛像更是如此。水晶佛像在历史中遗留下来的比较少,因为水晶的刚性,不容易下刀,在没有现代机器的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做工是非常困难的。他说,他在做水晶佛像作品的时候,会常常参照木雕、陶瓷等材质的工艺创作特点,因为都属于雕刻类的姐妹艺术,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好的拿来用,加上自己的想法,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一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可以去模仿,因为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它已经被大众普遍接受了,但对于他个人来讲,自己比较偏爱唐宋观音的脸像,不喜欢北魏作品的粗狂形象,而喜欢唐宋作品的端庄、端严、慈祥和秀美,可亲可敬爱的形象更能深得人心。对于国外的艺术作品,沈德盛喜欢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他自己创作了一个玛利亚和观音元素相结合的作品,整体感觉特别不一样,这就是他的风格特色之一。

  在采访中,沈德盛还跟记者提及了佛教作品中的种种深刻内涵,其中以大爱无疆最为重要,无论做哪种佛教性质的作品,他只要把那种慈爱的感觉做出来就可以了。

  晶玉相连 动静中创造生命语言

  沈德盛做水晶涵盖了阳雕、阴雕、圆雕、浮雕及首饰类。谈及自己为什么从一开始做白玉创作,到1999年开始做水晶并坚持到现在,是因为自己查到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做水晶的人是凤毛麟角,于是自己有一个理想,就是在中国共和国的历史上,能够留下自己从事水晶创作的只言片刻,所以一直都在不懈努力的去做,根本不计较成本,以翡翠、白玉加工的工钱,来养自己的水晶创作。

  作为中国全三甲的水晶创作人,沈德盛将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作之路,让水晶绽放更迷人的奇幻色彩。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