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同生

天生我才为玉痴巧思精雕展神奇

范同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   

看范同生的玉石雕刻,有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妙感觉。一块很不起眼的玉石,在他手中一番雕琢,就变成一枚珍宝。这宝贝上,佛则福善,龙则威严,人则仙风道骨,此玉之灵气,仿佛天然为之。

“百花奖”评奖中,范同生的两件作品《富贵门爵》和《鱼化龙》,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以巧妙的构思,精细的做工,新颖的艺术效果,赢得评委好评,分获金银两项大奖,成为玉雕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他本人也获得“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称号。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代表着中国玉石行业未来的希望和发展方向,有着严格的评选标准,由各级地方行业协会组织层层筛选和推荐,她的评选特别注重参选人的专业水平、文化素质和理论修养,对中国玉石行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引领的作用,鼓励青年的玉石雕刻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技艺,还要博学多识、触类旁通、形成自己完整的创作理念,能够有所创新并引领美的潮流,完成由匠人向艺术家的升华。

艺术是范同生心怀的梦。在他的梦想转化为现实的今天,回头看这17年的艺术之路,已成一曲传奇。

爱玉:大江南北,上下求索

镇平,范同生的故乡,被誉为河南玉雕之乡。似乎从一降生,范同生就和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就耳濡目染,学生时代在工艺美术学校度过,毕业后更是到了玉器厂工作。在与那温润籽料的朝夕抚摩中,他对玉暗生情愫。

苏派玉雕赫赫有名。为了有个更高的平台,1994年,范同生只身一人来到苏州学习苏作玉器的加工工艺,此后的几年内,他拜师学艺,专攻苏作玉器工艺,把苏玉工艺的“空、飘、细”的艺术特色一一琢磨,学有所成。

然而,范同生对艺术的追求并没有就此停止。2000年,他做出个看似轻狂的决定,在周围朋友惊诧的眼神中把工作辞掉,只身去天津艺术学院雕塑系进修。但范同生心里很清楚,他在继续追逐他的梦想。在那里,他接触到很多西方新颖的理念,并尝试将它和东方玉雕艺术的相结合,希望有所发展。

2002年,伴随着对造型艺术的痴迷,范同生去了广东石湾一家瓷塑厂工作。夸张的造型,流畅的线条,让他对传统艺术如痴如醉。那里工资低廉,连基本生活都难以满足,但范同生对那段短暂的经历还是充满感激:通过瓷塑他更深体会到传统之美,适度夸张、追求神韵,这此后也影响到他玉雕的理念。

2003年,历经十几年在玉雕行业的磨练,范同生开始自己创业,开办了自己的“文同轩玉雕艺术工作室”,他们的梦想正式起航了!

雕玉:怜石惜玉,书写神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材料才更容易出好效果。一个玉雕人,自然十分重视玉雕的材质,范同生也不例外。不过,范同生并不依赖玉石材料的非凡,在他眼中,普通玉石也能能展示它的出众之处和独特的魅力。

范同生的玉雕特别之处就在于他善于因物制宜,根据材料的特性来考虑作品形神,从不重复。世界上没有两块一模一样的石头,在范同生的手里也没有一模一样的玉雕。范同生得精思巧琢改变了普通材质玉石的命运,它们也可以熠熠生辉。

范同生雕玉,在表现手法上总希望能别具一格,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独辟蹊径。他的作品不仅在外形上做足功夫,同时内涵也颇为丰富。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今典故的意象都可能凝固在大小不一的玉石上,这就使得他的作品与众不同。

在他众多作品中,有一件《富贵有余》就是个很好的明证。在范同生的巧手下,栩栩如生的鳜鱼轮廓分明,橙黄带着些许暗黑的点状纹理,恰似在闪烁的花斑鱼鳞。 原本作点睛之用的俏色被大胆地放大,甚至成为画面的主体,非但不显突兀,更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这件作品的成功之处正在于范同生找到了艺术上的黄金分割点, 以七分天工彰显玉石本身的天然体态,三分人工又让人感受到巧夺天工的雕琢艺术。《富贵有余》没有太多修饰附加,雕刻纹理也很简练,但却是对他刻画技艺和整体构思的一次考验,仅凭借着牢牢攫取的天然优势,就在简洁之中彰显了大气,达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将鳜鱼的祥瑞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惹人爱不释手。

懂玉:温润谦逊,君子之乐

古人有云:“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河则河水清,家有玉则宁。”玉石为祥瑞之物,为洁净之物。范同生爱玉、雕玉,他自然更懂玉。他的生命痕迹,是玉的灵性吸引着他不断求索,周折于大江南北追寻梦想;他清楚地知道,雕玉不是让玉石过多负担,而是将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玉不失灵气同时,以最小损耗还原其原始之美;范同生为人,更是有玉的气质,温润淡雅,平和淡定。

范同生说,做玉雕是一个快乐的过程,需脱去心浮气躁,可以随心随性,如此,作品才有灵气。他一直觉得,玉石的温润影响了自己的性格,无论作品成功与否,自己首先要乐在其中。范同生的作品,没有现实世界的浮华,没有过多修饰的复杂拖沓,拥有的是一股风轻云淡的清新之气,和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情。

范同生除了爱玉,还爱画,尤爱竹,而他自己也像竹一样清雅谦逊。在他的生活里,宁可食无肉,不可身无玉。他的玉雕世界,让人能感受到中国玉文化和国学相连的最佳切合点,以及他的一种修养,宏扬贵在中和,不争之争。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