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网携手昆明万科推出了“滇峰2016 致敬云岭骄子”公益活动,与数万名网友共同推荐出了10名“年度城市人物”,并分享了杨丽萍、褚时健、金飞豹等10位“云岭骄子”的精彩故事。
2017年云南网和昆明万科再度携手,致敬持有匠心、坚守艺术、注重品质、不忘初心的云南“翡翠人物”。 他们如翡翠般珍贵,不似钻石般闪耀,却深沉温润,用翡翠之心坚定前行。
李海奇
古谚:人生有缘自相逢,缘起缘灭莫强求。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李海奇有着特别的玉缘与佛缘。从河南的汉白玉、独山玉到缅甸黄龙玉、云南翡翠,他在玉雕的道路上已行走二十年有余,不断学习并改进雕刻技艺,将个人情感与文化修养融入到与玉石的交流中。虽被称作“大师”,但他始终谦逊而自省,玉雕以修心,最终,回归至“善”。
从软玉到翡翠:他不断地挑战自己
玉雕大师李海奇,生于“玉雕之乡”河南镇平,小时候看到家乡的老师傅打磨玉石,李海奇便觉得神奇,受环境影响,李海奇慢慢与玉石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我就有这么一个愿望,希望以后能从事玉的创作工作。”
在玉雕设计与创作方面,李海奇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注重创新,艺术追求浑然大气。他设计的《桃园三结义》、《锦绣中华》在河南省首届玉雕展评会上获得金奖,独山玉作品《剑》曾荣获百花奖铜奖,水晶作品《妙相观音》曾获得天工奖金奖。
2010年之前,李海奇在河南主要从事和田玉、白玉的雕刻,他把璞玉和厚重的中国传统佛教文化相融合,独树玉雕界“玉和”的大家风范。李海奇与恩师仵应汶大师合作的独山玉雕刻作品《悟道》于2004年获全国“天工奖”玉雕精品展金奖,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玉硬度可与翡翠媲美,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作品雕刻顺色立意,依势造型,碧色与青色自然过渡,青山、老树和寺塔融为一景,生动巧妙。
佑
在李海奇20多年的玉石雕刻生涯中,他在河南和云南两地生活期间,分别研究雕刻玉石和翡翠。2010年,李海奇来到云南瑞丽建了新的玉雕工作室,起名为“奇和居”,寓意“天和、地和、人和,玉和”。瑞丽的自然环境好,民风朴实,人民善良,李海奇便居住至今。
翡翠的硬度比和田玉、白玉的硬度高,所以翡翠雕刻的难度就更高,在玉石雕刻方面已有造诣的李海奇,到云南后便将研究方向转向了翡翠。“翡翠就像一匹烈马,不容易驾驭。研究方向从玉石转向翡翠,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进步。”李海奇说。
2015年以来,李海奇居于云南瑞丽,靠近缅甸,他就近取材,创作了不少缅甸黄龙玉作品和翡翠作品。玉坠作品《悠然》刻画了一位老者乘孤舟出游,仰望白云悠悠的惬意形象。李海奇介绍,缅甸黄龙玉产于中缅边境,是近年来发现的黄龙玉中的新玉种,它产于中缅边境,所以人们冠名予缅甸黄龙玉,以黄色为主色、质地细腻、油性强。
“缅甸黄龙玉与龙陵黄龙玉属于同一个矿脉。缅甸黄龙玉相较于龙陵的黄龙玉,色彩相对单一,质地更加坚硬、稳定,以黄色调为主,玉质温润细腻,做起来非常舒服。”李海奇说。
修身养性雕刻即与玉石“对话” “风格只是暂时的,并不会长久。”李海奇擅长雕刻佛像和人物,喜欢自由变化不被雕刻中的条条框框束缚。与玉石打交道二十多年来,他尝试尽量用简练的手法来表现最好的艺术效果。
“做玉石雕刻,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玉石本身,雕刻者本就是一个翻译家,将玉石的美和情感翻译出来;而雕刻,本就是一种情感表达。在表达情感的同时,我们都要先考虑原材料,静下心来深刻地和玉石交流。”李海奇谈到了他的雕刻心得。
从最初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到如今认识到境界的高度无止尽。李海奇在做玉石雕刻的过程中,不断反省、发现自己的缺陷并改进。李海奇认为,每一件玉雕艺术品都存在它的缺陷,但缺陷本身就是一种美。在做玉石雕刻的过程中,李海奇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将佛像传统的写意和玉石本身的美、玉雕师的审美结合起来,在庄严的形象中,表现佛像内部的觉性。
禅
李海奇告诉云南网,一件好的玉雕作品要顺其“大道”。玉石具有孩子般的童心和灵气,有朝气和生命力,雕刻者可与之“对话”。除了尊重玉石,读懂玉石,创作者还需要娴熟的技艺和足够的文化修养,二者缺一不可。感动玉石前,先感动自己,这样自然而然地随着心性走,若游逸山水之间至高道行的高僧般,能够给世间带来唯美的玉雕作品。
作为“翡翠人物的代表”,李海奇虽有诸多佳作获奖,但他依旧保持谦逊学习和自省的态度。“在翡翠雕刻的道路上,我还在不断摸索学习中。我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手艺人,还不足以被称为大师,这个行业大师太多,反是一种文化堕落。做玉雕作品,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善”。”
云南网:玉石雕刻的工作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和熏陶?
李海奇:我把做玉石当作人生的一种修行,在雕刻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境界,无论是琢玉,还是立身处世,都要有一种仁爱的胸襟,持豁达、大度的态度去做雅致的事情。
云南网:谈谈你最喜欢的作品。
李海奇:我最喜欢2005年做的翡翠作品《妙相观音》,它将自然和人文结合得自然,面部慈悲的观音像,红黄色的外皮壳,白色的肉质,细腻温润,把观音表现得慈悲温润。
云南网:最近对雕刻作品有怎样的体会?
李海奇:艺术在每个年龄段的表现风格有所不同。最近这段时间,我在沉淀思考。每一件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我相信,将来我可以做出更好的作品。佛云“和尚、布施”;玉有“璞玉、玉不琢不成器”。佛和玉的渊缘,“和玉人”李海奇读懂了玉和佛前世今生的故事。他希望云南有更多年轻有为的民间玉雕人将这一份玉石文化传承下去。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