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美者。恰是因为美,玉才能区别于石。

也恰是因为美,才能让其成为古人精神的寄托,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不可多得的载体。但玉之美,是如何体现的呢?

玉质之美

玉以质地细腻、致密、纯净为特征。

玉质之美,最早被古人所肯定。圣贤孔子“以玉比德”很大程度上是将玉的质地特征拟人化。而耳熟能详的“美玉无暇、白玉无瑕、洁白如玉”等古句恰恰印证了这点。

玉色之美

东汉时期的王逸最早对玉色的评价开创了先河,他提出的四色审美标准,发展了孔子“孚尹旁达”的色彩美主张。

玉之色十分丰富,有白如截脂、绿若翠羽、黄如蒸栗、赤如鸡冠、黑如纯漆之美誉。 

玉德之美

“德”,始见于西周金文,本意为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古籍中最常见的玉德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多种学说。

如此众多的说法,最终落实于“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以玉德来约束君子的社会行为。

玉琢之美

《礼记》中有句至理名言叫 “玉不琢,不成器”。玉雕之美更多的是指玉器创作的艺术美。玉器在古代用途很广泛,工具、兵器、日用品、饰品、陪葬品等。由于其不同的用途,也产生不同的审美标准。

如今的玉雕之美,更多指的是以玉原石为基础精雕细琢的玉雕藏品,而如今的玉雕行业也在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颗明珠,是我们有别于其他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那浑然天成的美玉中领会造物主的神奇,品悟美玉中蕴涵的万种玄机。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