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常言道,没有雪花的曼舞就没有春天的盎然;没有冬天的寒冷,就不会有春花的娇艳;没有春播的辛劳,就不会有秋果的香甜;人生没有奋斗,就不可能和成功相连!
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一个在人生和事业中不断追求、不断完善自己的人。他是岫岩玉雕界的后起之秀,一个实干家,一个玉文化的传承人。
他,就是国家级玉雕大师、中国玉石巧雕大师——唐勇。
迈着欢快的脚步,迎着和煦的春风,我来到了唐勇的玉器加工厂。一座四合大院映入了眼帘。这里有办公室、住处、食堂、玉雕车间,底座加工车间、光亮车间,还有随处可见的玉石原料。
唐勇,中等身材,体态匀称,给人以精明强干之感,一双有神的眼睛闪透着智慧。
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娓娓而谈。我惊讶于他的谈吐,话语质朴无华却时时迸发出人生的哲理。他很谦虚也很认真地说:"千万别叫我大师,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他,打小就喜欢玉,一直做着有关于岫岩玉的梦。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放弃了其他高等院校,单单报考了玉雕学院。从此和玉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万事开头难。
择业时,他听从了叔父的建议,做玉。他的决定令身边的亲友不解,好心人劝他:你现在啥都不会,做啥玉呢,做玉见效益慢,投资大,需有厂房、有原料、有各种雕刻工具,这一大笔费用你从哪出啊。更主要的是雕刻技术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等你学会,黄瓜菜都凉了。况且做出的玉活,卖不出去,那就是两字——赔钱。好心人的好心相劝没能动摇唐勇立志做玉的决心,反而,他的想法更坚定了。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到底,做出个样来。
在玉雕学院玉雕专业读书时,他就是班里最刻苦的一个。别的同学都出去玩了,他拿着刻刀在进行模拟雕刻;同学都放学回家了,他仍然在教室里学习理论和动手雕刻。每天他是第一个到校的学生,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也是他。天道酬勤,当他从玉雕学院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基本掌握了玉石的雕刻技术。
毕业后,有些同学改行了。因为在当时,人们对玉、玉文化的解读,以及玉雕行业的认知还处于浅层阶段,甚至有人认为年纪轻轻的大小伙子,整天摆弄石头,是没多大出息的,也挣不到大钱的。而唐勇却一门心思想做玉,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完善自己的玉雕梦,让一块块"石"在自己的手里变成一个个真正的"玉"。
目标既定,接下来就是付诸行动。于是,他筹集资金搭建简易厂房,进设备,买玉料。一个小型的玉石雕刻厂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为了把厂子发展起来,他不仅招来了工人还说服了弟弟来厂子工作。他边工作,边教他们,把玉石的雕刻技术传授给他们。聪明的弟弟很快就掌握雕刻的要领可以和工人们一起工作了。由于厂子刚开,经验不足,产品销售不好不盈利,还得借钱给工人开资。唐勇很焦急也很上火,但他没有气馁,更没有半途而废。一边跑市场,买好料,找销路,一边夜以继日地雕刻。其间的酸甜苦辣写满了他年轻的脸庞。
创业不是逛风景,不可能那么潇洒自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惨淡经营后,厂子开不下去了。因为没有资金来源,连借钱都借不到了,没钱买料,现有的货又卖不出去,工人工资开不出,唐勇这回真傻了。有人说赶快转行吧。听到"转行"两字,唐勇眼前一亮,主意有了,他给厂里的工人打了欠条,告诉他们,欠他们的工资肯定不差一分钱,让他们放心,于是他把工人放假回家。他领弟弟出去打工了。
唐勇哥俩在外地的一个工地当力工,出苦力,为的是能挣多点钱。又是为了省钱,他们在工地打地铺睡,吃的是简单的饭菜,而且手脚经常被碰伤,寒来暑往, 每日都是这样度过,那时的他心中就一个念想,多挣钱,回去继续开厂子。
一次,他病了,浑身无力,发烧不止,吃不下,睡不好。可能在工地吃的不好,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导致有病康复慢。工友们都劝他去看医生,但他说啥也不肯去医院,弟弟劝他回家他摇摇头,心中的信念支撑着他,吃点药,没去住院,撑着身子去干活,硬是咬着牙关挺了过来。两年下来,兄弟俩拿着血汗钱回到了厂子,当工人拿到唐勇欠他们的工资钱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个工人说,这钱我都没想还能拿到手,有多少做生意赔钱的老板欠了员工一屁股钱而跑路了 ,你唐勇是好样的。只要你开厂子,我们就跟你干。
唐勇歇业的厂子又开始工作了,这次的外出打工给了唐勇以信念,心里有底了,经验丰富了。他干劲更足了。 每当缺乏资金或厂子因种种原因运行不下去时,唐勇就领着弟弟走人,外出打工。如此这般,出去打工三次,回来开厂子三次,有人打趣他说。你真如一部电影名字《三进山城》了。
经过几次出去闯、回来干,历练了唐勇。他的心智更加成熟,做玉雕事业 的决心更加坚定。整顿后的厂子也逐具规模。经过多次的深思熟虑,他得出结论是要想把厂子办好,就必须提高雕刻水平。唐勇的眼界高了,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经营理念。他没事就到玉器市场去转悠,在琢磨,怎样能把玉做到极致。每当他看到料质非常好,但做工却粗糙的玉件出現在市场时,他感到很心痛,白瞎了一块好玉,浪费了玉原料。他为玉的真正光彩没能发挥出来而感到遗憾。当他看到大量的好料出矿就被外销时总有种心疼的感觉。他为岫玉资源的流失而感到惋惜。他立志振兴岫岩玉,要让自己的雕刻技术精湛再精湛,要让"岫岩玉石"在自己手里变成真正的"岫岩玉"!。
于是他决定自费去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修班进修。当时有人就跟他说,你现在这把技术能吃饭就可以了,还折腾什么,能挣钱养家糊口就行呗。他听了一笑置之。雕塑系研修班毕业后,他又去扬州玉器厂学习和实践,天道酬勤,掌握了各种雕刻技术,提高了眼界,大长了见识,满载而归。
几年的工夫,不仅还上了借债还小有盈利,而且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摩托车。
二、他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进修后回来的他,干劲更大了。
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去工作的阶段过去了。现在他有了新的理念,新的经营方式,他不再停留在只要把活做出来能卖钱就行的层面。他定出了人生第二目标,他要在玉石雕刻上有所建树。全方位提高玉雕技术,巧夺天工雕出精品。让岫岩玉走出岫岩,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他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岫岩玉,什么是精品岫岩玉。
现在的他切切实实认识到要想把玉雕业发展起来,理念、设计、雕刻都很关键。要让设计有创意,有新意,不能总是老模式,老样式。
他跟自己的工人说:"在玉雕事业中我们永远都是学生,因为需要学的东西、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只有全身心的去做事,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至少不会失业。"
他认为雕刻玉石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集中体现雕刻者的文化品位、艺术造诣、审美意识、知识的广度。作品就是一面镜子。你用没用心去雕刻。你是不是把最好的玉品给发挥出来,作品就是见证。一个好玉雕作品一定是雕刻者的思想境界、雕刻技术、艺术水平及善美的融合。因此,对雕刻者来说,需要不断的去全面提升自己。
尽管平时工作繁忙,他也要抽出时间来看书,阅读大量的书籍。只要有用的他都看,他认为看书是磨刀不误砍柴,只有广读多博。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雕出更优秀的作品。
绘画和书法是唐勇的特长和爱好。他的办公室里就挂着他自己写的励志条幅,用他话说一是为了修心、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感。二是为了构思、让自己静下来设计。
他说:"玉雕不仅仅是个技术活,还得把善念和美倾注进去。使它栩栩如生,有灵性,有鲜活的生命力"。
他认为任何一个东西都有生命,玉石也有生命。只要把它生命点挖出来,它自然就活了。挖不出它的生命点,你就是雕刻出来,它也是个死物。
这时,我发现他的眼睛有种光芒闪烁了一下,他有带着哲理的口吻说:"我发现,玉,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和它沟通需要用特殊的语言,它在那站着是一言不发的,好似在问你:‘你来啦,你懂不懂我?’所以,我必须接近它,和它交朋友,找到解开它的钥匙,琢磨这个玉传递给我啥符号。挖掘它的生命点,琢磨这块玉适合雕刻出啥,根据它的形状和颜色,让它物尽其用,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当然,如何把它的生命点给挖出来,这需要用心去交流,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亲力亲为、舍得弯腰去做才行,还得多看书、多观察、多动手实践。必要时还得经常游历山水间,去捕捉设计的灵感。因为世间没有一块石头是废物。"
听了他的话,我的一个感觉就是,唐勇绝对不会去做蹩脚、平庸的玉雕人。
如何让雕刻出来的作品寓意深刻、浑然天成、栩栩如生、既有品味又雅俗共赏呢,这要在立意上下功夫。好的立意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标新立异,有创新。为此,他反复琢磨,反复研究,甚至达到饭茶不思的地步,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想的全是一块块玉石。
唐勇的设计和雕刻凸显一个"巧"字。善于利用玉石原料的俏色,来合理的设计出立意新颖的作品,在造型和色泽上达到自然完美、天物合一的艺术效果。要知道巧雕不是一般雕刻者就能做到的,雕刻者必须掌握所有的雕刻手法,如线刻、内雕、浮雕等等。唐勇巧雕的作品就是根据玉石原料的形状、色泽的分布来灵活的运用多种雕刻方法雕刻而成。体现着"巧"、"俏"、"绝"的设计,让他的玉雕作品绝无仅有,成为极品。他认为以前雕刻出来的作品只能叫"玉件",以后必须让自己雕刻出来的作品成为一个艺术品,这样才行。
(唐勇作品)
一个时期,他把精力用到琢磨如何提高雕刻技术上,客观上影响了厂子里原有玉件的雕刻进程,影响了经济收入,为此有人大为不解,做玉雕不就是为了挣钱吗?整天浪费时间去琢磨有用吗,厂子还能盈利吗?赶快干活得了。
他说:"单纯为了挣钱的话,我完全可以把厂子规模再扩大,可以再多招些工人,简单的教授,简单的模仿,简单的雕刻,不是不可以,但我不能这样做,否则,就亵渎了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美玉!"
"玉石是一种矿物集合体,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天然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了人们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说它是我们东方民族的精髓和传载之物。坊间自古就有玉能避邪保平安的传说,还传说玉有通灵显贵的作用。恋爱的双方互赠玉饰品,象征对爱情的忠贞。天然玉石晶莹剔透有着含蓄典雅之美,它的唯一性与灵韵性,是美丽的象征!"
我惊诧唐勇的表达能力,他不仅是个雕刻师,着实是个玉专家,是一个能和玉对话的人。
他认为,要让玉的光彩真正焕发出来,要让人们知道美玉不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还有观赏、收藏的价值。
人说,家有万贯,没有玉不算,一句俗语凸现出了玉的价值。
唐勇认为玉料形状不一,雕刻每一块玉石都是一个重新开始,从第一块石头到第一万块石头,这里面有很多经验可积累。都是从零开始。雕刻人不仅要用自己的聪慧和技术赋予玉石新的生命。还需给它注入活力。达到逼真的效果。当然精力、经历、阅历、生活、经验、观察能力、文化底蕴、绘画能力、审美观等也都囊括其中了。
为了让自己设计和雕刻出的作品达到传神效果,他常暂放手中的工作,扑到大自然的怀抱,去和虫鸟耳语,去聆听山水传递给他的信息,去感悟天地之灵性,去解读美玉的文化……
经过多次游历、感受大自然、感悟生活的他,好似焕发了青春,有种使不完劲。在自己的家院子里用大盆种上了几大盆荷花,后院也分别种上了各种蔬菜、果树。
他细心观察荷花打蕊、开花、凋落的过程。他发现打蕾时仅半个月,开放时只两三天。艳丽的后面紧跟着凋谢,美丽只是昙花一现。荣衰乃万物生命的规律,所以他设计雕刻荷花时,不凸显荷花正艳,而取义于荷花的生命延续。独具一格的设计出用即将凋谢的花朵衬托正含苞欲放的大花蕾。整体设计突出了"枯"、"兴"交替的过程,新老交替,一个轮回。生命的延续。很有创意,寓意深刻。这样的玉雕作品,很有文化内涵,深受懂玉、赏玉者的喜欢。这无形提高了玉雕作品的文化层次。
他设计的果蔬类作品,力求"逼真",体现"鲜活"。雕啥,像啥。他的雕刻机器面前总是摆着实物.在"真"、"活"上下功夫。他设计并雕刻出的辣椒、西兰花,灵透精巧被称为极品,几可乱真。
(唐勇作品)
他不仅一改过去传统的雕刻法,而且在底座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专门成立了生产底座的车间。安排父亲负责,专门按他的要求,生产底座。绿叶配红花。底座好似绿叶,他认为底座的加工是雕刻出成品的一部分,必须配套加工制作。根据作品的造型和立意来配上合情合理的底座。玉器市场有专门卖底座的,但他从不去买形状及造型和作品不搭调的底座。他生产出来的每个底座要和作品的立意保持一致性。不同的作品配不同的底座。有人说他傻,费工、费时、还废料,耽误挣钱,但他不这样认为。好的作品必须保持整体一致性,美就是对比,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玉的美来。
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带着对玉雕事业热爱的情感,有着几乎近于痴迷的钻研劲头,凭着废寝忘食去精雕细磨的吃苦干劲。几年下来,唐勇玉雕厂雕刻出来的作品,个个都是精品。不仅深受爱玉者和赏玉者的喜欢和认可,还远近闻名。经济收效也相当的可观,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今他已经有了正规的玉器加工厂,慕名来拜他为师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家长把孩子送到他的门前,唐勇对前来学习的不仅不收费,反而还供吃供住。
因为雕玉,他成了名人。
成功的面前,他不骄傲不懈怠,仍然一如既往地做自己认定的事。
他经常把从书中看到的话分享给工人:"假如你热爱你的工作,那么你就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你的工作,那么你的生活就是地狱;"
他说:"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很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放弃了自己应负的责任,就是背弃了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坚守。"
三、俗话说,干啥吆喝啥,干什么琢磨什么。他发现做玉雕行业的没有超过三代的,这是种遗憾。所以他又为自己定下了人生第三目标,培养下一代,发展玉雕业。传承玉文化。
生命需要延续,玉雕事业需要发展,玉文化更需要有人来传承!
玉被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以中国文化传统精髓为根基的灵物。人们经常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传统观念中人们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因此,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
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这些知识和道理都是唐勇经常说给儿子和工人们听的。
有些人只会做玉、不懂玉文化的人,甚至根本知道传承玉文化的重要性。唐勇感到这是种遗憾。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鼓励自己的孩子将来必须从事玉雕事业,做玉石的雕刻工作,直到下一代再下一代,他常跟儿子说:"几代人做一件事 ,那就不一样了,将来你会知道岫岩玉会有多响亮。所以要一直把它传承下去。代代做玉,几代人的付出会让岫岩玉挺起胸膛!"
他认为一个人若很执着做一件事的话,是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拦的了的。一个人做,就是"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二"、"三"、的后面就是无限 。这和《道德经》的说法不谋而合。
他常跟妻子说:"要让孩子多锻炼,太顺利了不利孩子长的结实。让孩子真正懂得为家庭怎么活,为社会怎么活,为国家怎么活。教育孩子,当你有钱时,小要想到你的家人、你的亲戚朋友;大要回报国家和社会。男人不把国家当为大时,社会和国家就不能进步,孩子出去留学学习可以,但必须回国,学到的知识必须为国家所有,报效国家,如果国人都跑外国去,国内没有人了,身为国人那我们就没有尊严了。"
听了唐勇的这番话。一个有着极大的爱国心、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崇高责任感的人的形象霎时在我面前高大了起来……
四、唐勇是个胸装世界的人,他有着自己更高的想法。他为自己定的第三目标就是为把盛产玉的岫岩建设好而继续奋斗。
他认为:做人心胸和格局要大。做事要从点滴做起,不能一味贪"大","大"从哪来?从"点"上得来,万丈高楼平地起嘛。所以做事要立足于"点",把"点"做好了,就不愁"大"。如果每个"点"都发光的话,聚集起来就是一个太阳。只要每个做玉人都能兢兢业业,那么就不愁玉雕事业不发展,不愁没人传承。
他眨着明亮而有神的眼睛跟我说:我个人拙见,岫岩要想发展,要靠绿色环保生态和岫岩玉。只有把玉这个盛产地建设好了,才能把玉更好的传承下去,我好想在岫岩建立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的植物园,里面还有个观赏厅,可以赏玉、聊玉,聊生态,让更多人了解岫岩玉,知道岫岩玉,吸引更多的人来购玉,以此拉动岫岩经济,玉依托着它的发展而发展。这才能形成一个大的产业链,一百家和一千家都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岫岩就亮了,就像太阳一样发光了,好山好水好资源,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贝。我们应该如获珍宝,应该光大岫岩玉,千万不能糟蹋了岫岩玉。当大家都来旅游观光,都来赏玉购玉时,那岫岩不就真正发展起来了嘛。
这是一个有着精湛、娴熟的雕刻技艺的人,他的心胸,他的见地,他的格局,不是一般人所能及……
五、做玉雕工作,等于在塑造人的灵魂,唐勇这样说到。
好心胸出好作品,善良贤德做出的作品也招人喜欢。因为雕刻人把自己的情感、善良美德都倾注在作品里了,雕刻人的心情通过这个不会说话的作品给传递出来。每个人雕刻的寓意不一样,每个人用心的程度不一样,根据自己心中的美来塑造美。把内心中的善念美意,通过作品反映出来。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是做不出美的作品来的。所以。做玉雕工作,等于在塑造人的灵魂。
做玉雕工作,让人懂得了取舍和奉献,唐勇这样说。
俗话说有舍才能得。玉也是一样,你只有舍掉不该用的东西,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是减法,把没用的东西去掉,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你全留下了就什么也得不到,就是舍得。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此一理也。
其实人和玉也是一样的,用玉悟"得"和用人悟"得"是一样的。很多做玉的人就是少舍为得,追求的是经济利益,而不是作品的美。那是不行的。
当一个人富有的时候,一定要有舍的精神。多奉献社会,多资助一些贫困的人,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活着就快乐充实,不是为了钱而去挣钱,要有更远的志向。素质不行,德行和修养不行,德不配位,没有施舍和奉献精神,这种人是做不出好作品的。因此,只有对社会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做玉雕工作,让人具有了使命感,唐勇这样说。
玉石的雕刻技术不能失传,玉文化需要弘扬,要想使国石岫玉,真正走向世界,还需更多的人甚至几代的人的努力,要有责任感,要敢于做中流砥柱,要用自己奋力的臂膀把这个行业给顶起来,传承下去。
唐勇说:"男人四十多岁了,必须当行业的主流,要不然就不赶趟了"。
可见, 责任是一种能力,责任承载能力。
所以,使命是前进的动力。责任促使出色地完成使命,就是忘我的坚守。就是对人生的升华。扛起责任,就是扛起我们生命的信念。
做玉雕工作,鼓励人不断去学习,唐勇这样说。
人的一生总要不断的进步,不能总停留在刚起步阶段。在精神追求和事业追求上不能有满足心理。知识就是力量。不懈的学习精神才是百战百胜的利器和法宝。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他常说:不满足我的现状,不满足自己的创新理念,我让自己知道自己是真正的穷人,需要努力,需要学习。
当你认为自己富有的时候,你就穷了,因为你会因满足富有而停止不前。当你觉得自己穷的时候,你注定是富有的,你会为自己的贫穷而去学习,贫穷的是你的头脑,富有的是你的物质。所以,要不断地去学习。
他微笑着对我说:"只有头脑富有,物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人。现在谁都不是完全富有人,必须天天学习。 一个不满足现状、用心专一、学习能力比他人强的人一定会成功的!"
做人还必须自信,自信和穷是两个概念。玉雕事业必需做到好,但还必须知道哪里不足,让自己的想法上个层面。也就是格局要大,创业挣钱养家糊口是最基本的想法,当你过了这个阶段,你就需要想想别人了,想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了。
做玉雕工作,让人淡泊名利,唐勇这样说。
当一个人真正全身心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什么功名利禄就全抛开在外了。
他说:"让自己的理念空间大一些。什么报名评大师啊,花钱买证我都不感兴趣,我要研究的是,让我的作品个个顶呱呱。当你的作品个个叫好的时候。不用谁评你,‘大师’自然成了。要让作品说话,花钱的事我不干, 我绝不沽名钓誉。不做不称职的事。不做有愧的事。能力不到,挂着大师的头衔有啥用呢,惭愧啊。"
唐勇的设计雕刻出来玉雕作品,无论是山水题材、人物、还是果蔬,都突出体现"灵"、"秀"、"精"、"巧",的特点。作品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造型独特新颖。都有不同凡响的立意。收到了令人惊奇的效果。深受国内国外爱玉者的认可和喜爱。
(唐勇作品)
人富了,必须多做善事,人必须无怨无悔的去做一件事,不痴迷名利,积德行善不是为了获得名声,不是为了名利,更不能去作秀,那就没意义了。做好事留名字,那不是真正的做好事,那是炒作,或是为了名利而去做事,那样就玷污做好事的本意了。
厂子的一位工人悄悄跟我说,唐勇经常拿钱默默资助贫困的学生。而且不留名。他定期不定期的捐款,仁德行善是他的一贯做法。
厂里一工人的亲属得重病住院,没钱交押金和手术费,来找该工人借钱,唐勇听说后,马上给那患者交了昂贵的手术费。
在玉都岫岩这片热土上,曾涌现出无数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也有无数个默默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也为岫岩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唐勇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巧雕给世人以震撼!
他用他的聪明才智、肯于吃苦的实干精神、以他对事业敬业的品德、以他大我的修为和品格,在玉雕业中成为佼佼者。厚德载物,有着这样心胸和格局的人很难不雕出精品。他是名副其实的玉雕大师!名副其实的岫岩玉巧雕大师!
他成功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胸怀社会,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去年,他的巧雕作品《辣椒》《萝卜》《交好运》《葡萄》《珊瑚》先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国家地质博物馆等收作馆藏。并在国家级、省级重大雕刻评比中获奖。
这是岫岩人的喜事和骄傲。
唐勇说把岫岩玉放进国家博物馆是他最大的开心事,我想这也是岫岩人的开心事。
后 记
唐勇,1976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满洲正蓝旗他塔拉氏后裔。2010年荣获辽宁省玉雕大师称号,现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中国玉石巧雕大师。
自幼喜好绘画,成年后投身玉雕事业,曾于扬州玉器厂学习并结业,毕业于中国玉雕珠宝学院(玉雕专业)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修班。曾先后师从于高星名、杨成学、孟宪洪、马凤山、沈建元等著名玉雕大师。
多年来在中国玉雕传统题材的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艺术实践中,努力挖掘更新的创作题材,采用更新的创作手法,提炼出更新的文化内涵,创作了许多既具有浪漫古风,又不乏时代特点的精品佳作。仅2009年至2010年,就有《日照金秋》《平分秋色》《留得残荷听雨声》《泰和》《画卷》《钟馗戏鬼图》《乡思》等多件作品,先后分别荣获"玉珏杯"特别奖、"百花奖"银奖和"玉星奖"金﹑银﹑铜﹑优秀等奖项。
近年来,专注于巧色雕刻设计和雕刻技法创新的研究与运用,其作品坚持多色找俏、单色尽美,洁净无瑕、玉尽其美,进而达到"人玉共鸣"、"天人合一"的佳境。尤其是以写实手法创作的一批以萝卜、生菜、辣椒等吉祥果蔬为题材的养生系列作品,富有田园风情和自然野趣,贴近生活实际,极具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传统吉祥文化与现代社会时尚的自然结合,令人耳目一新。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重大雕刻评比中也屡获佳绩。作品《辣椒》《萝卜》《交好运》《葡萄》《珊瑚》等先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国家地质博物馆收为馆藏。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