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界创新的论调,在行业里被提及了无数次。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既然要创新,我们总要变出点新的花样,于是,一时间,各式稀奇古怪的造型、题材层出。最后连作者自己都会怀疑自己,这还是玉雕吗?

传统元素不是太旧,而是太新

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其实是不懂古人的,更不可能还原他们创造艺术时的种种想法、环境。这样看来,所有对古代艺术的传承,参杂我们现有环境下对它的理解和演绎的成分可能更多。image 

越是需要创新的时代,真正放下身段去研习传统,越是玉雕创作者需要做的功课。所有对传统题材嗤之以鼻的创作者,一定是因为他们不懂传统。如果有人说他对古代乃至于古代文化非常了解,我们一定要提防这个人的真诚以及修为。同理,我们实在不敢相信,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他对国外文化艺术的理解会比他对本土艺术的理解更深刻。  

传统并不是我们艺术创作的阻碍,而是宝库、源泉。对传统题材和传统符号的运用,也远未达到我们想象中的那般熟稔、深刻。玉雕的传统,有太多东西可供继承、表现、挖掘、借鉴和发扬。 

已有的宝贵财富不去传承,那是傻。不去挖掘,则是懒。 

传统是什么?传统不是题材本身,而是背后的故事。通过对背后故事的深刻理解和感知,还原传统题材背后更加本质的情绪、思想,然后用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因为我们身处在当下的语言环境里,虽然元素还都是传统的,但这就叫创新,也一定是创新。 

玉雕的未来在哪里?

玉雕的未来一定在传统符号和传统元素里。image 

不止玉雕,现在很多艺术浮躁,因为没有自信。再者,就是路太多,受诱惑、迷惑的可能性也随之变大。但凡创作者没有扎实基础、坚定信念,在整个环境稍有波动的情况下便诚惶诚恐,不假思索地向那些看上去更新潮、更受欢迎的东西靠拢,随波逐流。 

 

玉雕的现代化、西化不在少数。问题在于,这些现代化、西化的作品在国人眼里实在太过跳跃,接受起来需要跨越心理障碍。而在西方人眼里,它们并无新奇可言,更因为模仿还原得过于生硬,也缺乏吸引力。反而是中国元素本身更合他们的胃口。 

这里面有误读,很多人以为只要照搬中国符号便万事大吉,这恰恰是中国传统艺术现在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滥用符号。没有思维和理解注入的符号,就是符号而已,和苹果、耐克的logo无异。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消费群体愚笨,如果说一般人看元素和符号,顶级的艺术鉴赏大师则会透过元素和符号去看作品背后的思想和功底。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世界对明式家具如此痴迷的原因:具有中国本地特色;具有超一流的技术和思想支撑。 

这些作品都是传统题材,很典型的中国符号。但它们的表现方式又无一和原有的固定的形象相符,而是更具创作者个人情感和哲学化的表达。简而言之,透过它们,观赏者很清楚:它们背后有故事。(作品图片均是方红根大师作品)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