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广是国内玉文化界实战型研究专家,已出版22本(含与人合著4本)宝玉石鉴赏专著,涉及和田玉、白玉、翡翠、碧玉、南红、桂林鸡血玉等多个玉种,畅销数百万册,并多次再版,全国多家出版社竟相约稿。其中《昆仑玉系列》开创了该玉种品鉴的开山之作,《碧玉玩家实战必读》是碧玉类目前国内最具学术价值的唯一一本鉴赏专著,成为宝玉石行业出版专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专家之一。
李永广出版专著
拳拳之心 博观厚积而薄发
河南省镇平县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李永广生于此,长于此,工作于此,和玉之间结下了毕生的不结之缘。他曾在县政府下属单位多年担任玉雕行业协会的领导工作,自1992年第一届玉雕节开始,连续8年参与国际玉雕节的规划、实施,是镇平县珠宝玉石协会第一任秘书长,对玉雕产业格局、玉文化了解深入全面。退职后,多年来的厚积薄发,结出了一枚枚硕果,专著一本接一本的出版,在宝玉石鉴赏、玉文化研究领域独领风骚。
李永广出版的《白玉玩家必备手册》《翡翠玩家必备手册》《昆仑玉玩家必备手册》《白玉玩家实战必读》《碧玉玩家实战必读》《和田玉玩家实战必读》等著作,在市场上风靡一时,洛阳纸贵。其中碧玉系列填补了国内碧玉研究的空白;撰写的《昆仑玉鉴》《中国昆仑玉》《昆仑玉玩家必备手册》系列专著,成为昆仑玉研究、鉴赏的开山之作;集市场热销的白玉、翡翠、碧玉三种主流玉种为主题的《玉玄机——翡翠、白玉、碧玉鉴藏辨伪投资宝典》也畅销全国各地。其中有《白玉玩家必备手册》《和田玉玩家必读手册》被河南省社科联评选为2016年河南省社科图书二等奖和三等奖。
李永广所获荣誉
随着一本本的专著推向市场,李永广在业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曾有澳门的玉商和香港的拍卖行找上门来,邀请他担任公司的专家顾问,并洽谈相关合作事宜。一时之间,他成为了玉雕界的“网红”,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河南省主流媒体,《中国文艺家》《中国珠宝》《中国观赏石》《宝玉石周刊》《投资与理财》等行业报刊和“壹号收藏网”“中华玉网”等三十多家网络都有关于他的报道和介绍。
2015年,作为知名玉文化研究专家,李永广受邀在北京大学资源学院做报告,为大家分享玉文化知识。此后不久,时任县委书记史焕立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对他矢志不渝研究、宣传玉文化的精神进行了表扬,镇平县委宣传部和文明办也将李永广作为“老有所为”的先进典型,在全县做专题报道。
对于家乡的热爱和玉雕产业的了解,是李永广创作的初衷。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镇平深厚的玉文化土壤。在他的著作中,镇平痕迹随处可见,书中所使用的玉雕精品图片70%出自镇平籍玉雕大师之手,所讲述的案例多为镇平的玉雕企业、玉雕大师和工作室。这些图文并茂、潜移默化的宣传,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对镇平的玉雕产业、玉文化底蕴、玉雕风格有了全新的认识。
矢志不移 探寻玉文化之根
李永广说,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始终都有玉文化的影响存在,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地位、影响和其流行时间是其他任何文化难以比拟的,是中国传统礼制和儒家思想的最高表现形式。玉器不论是对国家政治、儒教、佛教、道教的关系,还是玉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均反映出玉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巨大影响力。
李永广介绍,玉石最初只是作为生产工具和原始的装饰品,新石器时期,玉不再只是块石头,正式进入了中国文化历史长河。由于远古时代,人们对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石头充满了敬畏与崇拜,于是便将美玉作为“介质”与鬼神沟通,向上天祈求平安,并开启了此后几千年富有神话色彩的巫玉时代,一直持续到夏商周时期。周朝时,玉进入礼玉时代,以玉作六器,《周礼》中对君王和公候大臣用玉作了规定,以用玉表示不同的等级和权力。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在《管子》一书中,首次对玉德进行赞美,指出玉有九德。孔子在《礼记》中则说,玉之贵是“夫昔者,君子德于玉”,提出玉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德,对玉德进行了更深入的阐述,君子佩玉成为一种时尚,讲究“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驱动人们崇玉、爱玉、佩玉,代代相传至今。
在汉代,玉器的种类繁多,按用途大致可分为礼仪用玉、佩饰用玉、丧葬用玉、陈设用玉、日常生活用玉,以及镶嵌配饰用玉等六类。这些种类的玉器,均在出土时发现。汉代葬玉的分类和形式不仅表现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和宗教传统,更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统治者意志的体现。玉从巫玉和礼玉的身份开始走向葬玉的风潮在汉代盛行,并进入玉器的辉煌时期。
玉石与宗教之间也密切相关。佛教传入中国后,从北魏至唐代的四百多年,用玉制造观音像和佛像之风大盛,以宗教为题材的玉佛、玉观音姿态万千。在玉器图案中道教文化的符号也多有体现,道家文化中的老子、仙鹤、蝙蝠等元素均成为古代玉雕的经典图案。自唐宋朝起,玉开始走下神殿,摆脱了礼仪神迹的束缚,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当今时代,玉器达到了新的繁荣。
李永广说,古人以玉为代表,创立了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玉意识,这个玉意识是玉文化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华夏民族的伟大思想建树,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绕不开玉,玉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根。
玉汝于成 传播玉乡之风采
业内人士称,李永广的著作畅销全国,除了他对于玉雕产业、玉文化的深刻了解之外,作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也是重要因素。所有专著均以品鉴和赏析为主,配以精美图片,生动形象、科学全面,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的欢迎。
李永广说,中国人对玉器的热爱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之一,人们佩玉、爱玉、尊玉、赏玉,甚至将君子比德于玉。这种宝玉情结,在于玉和中国的多种文化及养生之间都息息相关。玉和生肖、玉和绘画、玉和文学、玉和养生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玉和生肖的结合,在玉器的作品中应用最为广泛。十二生肖多出现在挂件中,做护身符、避邪之用,祈求平安、幸福。以十二生肖为原形制作出的艺术品,最早在西汉时面世,流行于隋唐之际,唐代中期以后,生肖、神像大量出现,生肖的形象十分丰富,不仅数量最多,表现形式也最为多变,圆雕、镂雕、浮雕、阴刻,佩、坠、环、镯等均十分常见。
我国的玉文化繁荣于唐宋时期,而宋朝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全盛时代,玉石雕刻也充满了诗情画意,绘画是经常表现的题材,花卉、山水、人物等都成这一时期玉器的装饰图案。明清时代,文人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玉器出现了诗书画并茂的图案。清代乾隆时期,玉器上的图案更加丰富,美不胜收,玉器与绘画的结合更为密切。
美玉自古以来就与文学艺术相结合,为文人雅士所共赏。“琴棋书画”“伯牙摔琴”“踏雪寻梅”“万象更新”“江山如画”等成语和典故均可在玉器中找到相关的作品。“冰清玉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表现风骨的词语也和玉相关。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玉可以护身、可以养人,玉是有灵性的,因而喜欢玉、佩戴玉,这从民族心理和信仰上说,是人的精神寄托,是对玉的崇拜和喜爱。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玉含有人体所需的硒、锌、锰、钴、镁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因此玉镯、玉项链、玉枕、玉席、玉健身器等层出不穷。
李永广介绍,玉器作品的图案,都表达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表达着积极向上的主题,这与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异曲同工,因而,玉文化是中国的核心文化。
他计划将已签约的《风雅中国红》《和田籽料的鉴赏与收藏》《中国桂林鸡血玉》等图书出版后,将开始向散文化的方向转型,将读者群体从玉石行业向普通大众过渡,让更多的人们感受中国玉文化的魅力,感受到玉乡镇平的人文风采。
李永广简介
李永广,资深玉文化研究专家,宝玉石鉴赏、收藏、投资书籍自由撰稿人。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河南省宝玉石协会理事、河南省观赏石协会理事;曾多年担任河南省镇平县宝玉石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级宝玉石鉴定师、国家级宝玉石评估师;中国职业摄影师协会理事。先后出版《白玉玩家必备手册》《翡翠玩家必备手册》《和田玉玩家实战必读》《碧玉玩家实战必读》等系列玉石鉴赏著作二十余部。其中碧玉系列填补了国内碧玉研究的空白。《昆仑玉鉴》《中国昆仑玉》《昆仑玉玩家必备手册》等昆仑玉鉴赏专著成为行业内的开山之作,风靡国内玉器藏品市场,是国内玉器界公认的实战型玉文化研究专家。
作者:陈景丽,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湖北星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文艺家》杂志特约编辑,图书出版人,已策划出版《杜鸣心:大音希声》《李时珍传说》《做自己的豪门》《寻梦陈家大院》等图书三十余部。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