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中旬,一篇名为《大神级吐槽2016“天工奖”》的文章风靡朋友圈。这篇文章一定程度上博得了不少人的共鸣,当然也包括我。 
  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这位大神吐糟本届天工奖作品工艺精美,但设计、发展、创新不足。至于其他人怎么看,我不得而知,但具体到本人身上,看完这篇文章也让我有点不安。 
  回顾自己以往的作品,现在能发现或多或少的不足。就拿2012年本人创作的一独山玉摆件《渡》来说,现在回想起来仿若发生在昨天。 
  那时的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对未来、对玉雕创作始终找不到方向。迷茫之际,我背包走进深山,期望寻到真知。此前,以几千元的价格入手一块独山玉原石。料子非常漂亮,尤其那白色是独山玉中特别好的一种白。然而,我苦苦寻不得创作思路。在深山中,我思索着怎样借物言志,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后来,寻得达摩参禅悟道的思路,玉石作品《渡》问世。

当时心想这一呕心沥血之作一定能让自己小有收获。然而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有一买家只愿意出一稍高于原材料的价格。临走还扔下一句:倘若你不做,原石我也能出到这个价位。事后,我变得更加畏手畏脚,顾东顾西。也许正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的心情差到了极点。 
  还好世界没有完全抛弃我,一位老买家以高价从我这里拿走了《渡》,老买家的支持给了我些许的心理慰藉。同年因要参加苏州陆子冈杯,苦于没有作品,我以双倍价格赎回了它,后来在苏州喜得陆子冈杯金奖,并受到中国著名玉文化学者李维翰老师的悉心指教,次年在广州被云峰集团梦想馆收藏。从广州回来,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但《渡》坚定了我继续走创新、艺术创作之路的信念。 
  然而,这么长时间过去了,现在从《渡》上我能发现不足:意与境结合不完美,意表现够,境稍欠。这件作品我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章法和构图形式来创作。猛地看上去,它就是一幅山水画,与我想要表达的主题有些距离,主题有点模糊。细看上去,无论是山势还是云的处理,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作品主题、树的处理略显仓促。总结起来就是:这件作品意的地方表现很足,境的地方表现略微不足。

 韩朝兴独山玉玉雕作品《渡》 2012年

《渡》之后,2013年我评上了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在同一年,我认识了一位画家,从他那里获益匪浅。起初,那位画家对我也是嗤之以鼻,毕竟玉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已,对美术颇有造诣的他对我不感冒也在情理之中。后来,随着接触的增多,恰逢我一件作品获奖,他改变了对我的最初印象。后来,因为同样爱玩户外,我们一起玩儿,一起写生,交流也自然多了起来。他后来告诉我说,他发现我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也不时地给我指点迷津。 
  一天,我去找他,发现他画案上放着一幅刚创作完的山水画。我看到画上的山连绵起伏、峰峦叠嶂,他笔下山的山石肌理、脉络非常清晰,但是看不出半点儿线条的痕迹。当时就心想,此番效果倘若能出现在我的玉雕作品上,那该有多好。看着那些山,我陷入了沉思,它们是怎么出现的?是怎么被画出来?我百思不得其解,便问:“你这个峰峦叠嶂的山,没有线条痕迹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张红杰油画作品《晚秋》

“滚笔嘛” 
  “咋滚的?你再滚一遍让我看看呗。”后来,他新拿出一宣纸,用毛笔沾墨点水,在纸上顺势滚了一下。顷刻间,山水画上的山跃然纸上。这一“滚”让我非常惊讶,传统玉雕作品上的山是一座一座的,没有真正做到连绵起伏、峰峦叠嶂。我就想在玉雕创作中尝试该效果,后我开始各种尝试,终于用传统的圆坨滚出了连绵起伏、峰恋叠嶂,但没有线条痕迹的山。 
  如果说这个技法是从画家那里受到的启发,那从画家那里学到更多的是创作理念和观念上的改变,这一点影响到了我之后玉雕作品的创作思路。后来我开始付出实践,尝试用镇平当地人并不看好的泰山玉做了一件作品,这件作品我取名为《夜宿山寺》。

韩朝兴泰山玉作品《夜宿山寺》 2016年

泰山玉因泰山而闻名。鉴于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借用李白的一首诗来创作。我把山寺放在最高处,用来描述手可摘星辰的高百尺。创作理念上,这件作品正是我受到画家的启示,把光源利用上。在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我先找到了几个光点,把深绿色的放在上面,表示太阳光照在茂密的山顶;把白色的浆料当做水面,用来表现太阳光照在水面的效果;中间树颜色的呈现效果是太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山上的颜色。 
  其中白色的部分,在泰山玉圈称其为浆料,平时都是要被剔除掉的,不会利用其来创作。而我用它来表现光的效果,如今在泰安地区类似的手法也已出现。 
  2016年,该件作品被送到泰安市,恰逢天津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天津百中国画院院长王金厚到泰安写生。王金厚见此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年它还喜获百花奖银奖。

天津百中国画院院长王金厚点评作品

熟悉油画的人都知道光对于油画的重要性,倘若顺着这个思路,你再看我现在创作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这感觉像是欣赏一幅油画,或者一幅中国山水画。有人表示说:懂得油画和光的关系,会让你更好地去欣赏美丽的色彩,教你用艺术家的眼光去审视色彩以及作画的程序,当然也会有助于你建立起足够的信心。 
  如果这个道理成立的话,我是不是也可以把这话用在我的玉雕作品上呢?当然,再结合文章开头的吐槽点,对比自己现在的作品,我不知道它们设计如何,创新程度如何,发展又到了什么程度。

韩朝兴在2016年“嵩山论玉”做主题分享

去年年底,我有幸作为分享嘉宾在“嵩山论玉”玉雕大师峰会上给大家反思我的创作经历。期间,中国著名玉文化学者、玉文化评论家李维翰老师,听完我有关《夜宿山寺》的分享感叹说:圈内都说,“灯下不看玉”,这一千古定论看来要再议论了。韩朝兴干的不错,你这是要引流潮流啊!当我和朋友谈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一位伙计附和说:对呀,灯下何止不看玉啊,美女也不行!这不正是“灯前美玉,月下美人”嘛,你小子不简单,回头要请喝酒啊! 
  类似的话我也不陌生,有媒体曾把我和画家交流,取得一定的成绩的事情,称之为“韩朝兴现象”。这厢又受到大家李维翰老师的点赞,让我有点受宠若惊。其实对于我来讲,我真没有想那么多,我就是一个手艺人而已,做好玉雕是我的本分。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

提起玉雕创作,我想起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借用吴天明的话讲:艺术创作的过程就好像是用手捧水,每次都想尽可能多地捧一些,但每次却总会有水从手指缝儿里流出来,每一次艺术创作都有“遗憾”,总想把“完美”留给下一次……人家闻名于世的大导演都这样想,我这小小的琢玉人岂敢奢望太多。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