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1981年5月出生,河南省镇平县人,是“南阳玉雕大师群”中较为年轻的一个。这位与“玉神”共成长的80后新生代,目前已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镇平玉神公司资深设计师、南阳独山玉雕研究所副所长。

                                  刘晓波(右一)和庞然交流

他痴迷独山玉创作,善于以写实手法表达田园文化的精神内核,作品富有人文气息,抒发个人的情感,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诗意的感受,自然生动,构图严谨,形成俏色分明的风格。对独山玉“一往情深,不可自拔”,独山玉花鸟雕件在他手中枝繁叶茂,姹紫嫣红。在传统的玉雕花卉、禽鸟的形象中注入浓郁的中原风情,将个人情志巧妙的寄蕴其中,在一花一草之中,流露出日常园居生活的生机与生趣,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轻快和抒情。

在刘晓波大师心中,一草一木皆抒情,以玉料的自然色彩纹理感悟生活,展现生命,让美妙的瞬间永恒,成为我孜孜以求的梦想与至高的境界。设计中,总把其中的花草鸣禽幻化为人的喜怒哀乐,舞蹈休憩,争宠聊天,以拟人的手法,设计动态,经营章法,起承转合中浓缩世间百态,彰显生态物趣。

刘晓波偏爱独山玉,也只做独山玉。独山玉的绚丽色彩,给了刘晓波不可自拔的迷恋。对他来说,独山玉的创作过程是一种无上享受,也是一种无比幸福,他是要与独山玉终生相伴的。因为对原料的热爱,因为对中州的深情,刘大师创作作品多取材于梅、兰、竹、菊、蝴蝶、游鱼、孔雀、仙鹤……它们或清新典雅,或温馨生动,开合自然,主客分明,形成了构图严谨、俏色分明的风格特征的作品。在他看来,花鸟、动物是有着各自的情感的,于是移情的功能在他的创作里被极大地发挥,人物的性情就与花鸟、动物的性情融为了一体。

在创作上,刘晓波大师尤其注重形、神、气、韵、精、功等方面的艺术效果,他的作品达到形式和内容的一致,心象和物象的和谐,崇尚自然,直逼物象。 他将丰富细腻的感情融入作品,不断地追求作品中传达出来的生命意识,因四时之异,由晴雨之别,感悟人生真谛。自2014年于天津美术学院进修,旨在通过对学院雕塑的基础和中外艺术典范的系统学习,给其治玉引发更多的艺术觉悟和理性支撑。

在玉神公司众多的大师中,刘晓波是唯一从入门伊始就做独山玉料,而且立志“从一而终”的大师。他从一名不起眼的技术工人到设计人员,再到工艺美术师,到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一步步走来,不仅使他对玉雕技术有了更深刻更彻底的了解,对独山玉这个玉种,也充满了难以诉说的感情。

 谈到自己的独玉缘,刘晓波说:“人能养玉,玉也能养人,在所有的材料中,它和人最近。金钱是钱,钻石是价,而玉是生命,常与它相伴,抚摸再抚摸,你会发现玉是活的,有体温、有心跳、有温润的水分,跟自己有着共鸣的思绪。看着玉这样有灵气,我为家乡盛产独玉而骄傲,为自己是一名玉人而自豪。” 艺术记录历史,艺术承载民风。空间有限,创意无限,别小看花鸟件的雕刻,它需要大胆创意独具匠心,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独创性,要有极高超的雕刻技术,需要巨大的智慧和在写实写意之间举重若轻、驾轻就熟。

 从艺十多年来,他默默地坚守着对艺术的承诺,传神而形象地雕塑出丰富多彩的花鸟虫鱼天然情趣。作品中每一处细节的处理,无不体现出他认真的个性与坚毅的恒心。从《醉卧清风》的细致与真实,《有容乃大》的庄严与凝重,《红妆素裹》的大气与深刻,再到《旷野之恋》的自信与豪气,刘晓波大师一路从容淡定地走来,留下了扎扎实实的脚印。把一生命运相依相托于独山玉,刘晓波大师正是这样,以开放的心态继承传统,让数千年的玉文化枯木逢春;他以改革的心态面向未来,让独山玉花鸟雕件之树枝繁叶茂;他以与时俱进的心态自主创新,让花鸟雕件的今天姹紫嫣红。情起独山玉,一往而情深,借用玉雕艺术的永恒,传达自己诗意的感受,心象和物象的和谐,意和境、气和韵交融,雕琢自己的诗意人生。


媒体报道

“他以写实的手法表达了情寄田园的文化母题,使传统的玉雕花卉、玉雕禽鸟具有浓郁的中原风情。”“他将丰富细腻的感情融入作品,不断追求作品中传达出来的生命意识,因四时之异,由晴雨之别,把中州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下人们的体验描摹得淋漓尽致。”

                                                                         独山玉专著《玉独神光》——奥岩

“他做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统统无忧无虑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极尽生命的华美,也极尽本色之美,使人面对时有一种洗尽铅华的冲动。”

                                                                        《中国玉雕—南阳名家名品》——俞伟理

“他是一个玉痴,把一生命运相依相托于独山玉。他以开放的心态继承传统,让数千年的玉文化枯木逢春;他以改革的心态面向未来,让独山玉花鸟雕件之树枝繁叶茂;他以与时俱进的心态自主创新,让花鸟雕件的今天姹紫嫣红。”

                                                                           《南阳广播电视报•都市周刊》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