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斌,1939年出生于岫岩玉乡玉雕世家,1958年考入岫岩玉器厂学艺,1959年被选送到丹东美术学校进修,专攻素活设计与制作。学习期间,师承北京著名的素活大师黄永贵先生,得其真传。1972年,应阜新市玛瑙玉器厂聘请担任素活设计师,带徒传艺,主持玛瑙素活设计制作工作。
阜新玛瑙雕刻已有8000年历史,主要分“素活”和“雅活”。李洪斌是阜新玛瑙雕刻的代表性人物,从事玛瑙“素活”近半个世纪之久,被称为最后的“素活”大师。2007年,他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保护这一面临失传的手艺,国家将阜新玛瑙雕选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些时候,《辽海记忆》编辑部就与我约一篇关于李洪斌老师的稿,因工作一直没安排开,因此,拖到了8月,才决定去采访他,其实,没见他面之前,他的事迹就已经灌满了我的脑海,知道他是咱阜新唯一的玛瑙素活大师,是咱阜新玛瑙雕的代表性人物,是辽宁的骄傲,就在2009年6月,他还被国务院文化部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个人。见面后,我发现李老师要比电视上看见的更年轻些,颇有艺术家气质,长发背头,很学识的眼镜,浓密的胡子,矫健的步伐,但你绝对不会把他和70岁的实际年龄放在一起,乍一看,也就五六十岁。
他1939年出生在辽宁省岫岩县,他们家是玉雕世家,他的弟弟,就是著名的国家玉雕大师李洪才,鞍山玉佛苑玉佛的设计和雕刻者。
李洪斌老人把我让进他的平房,一进屋,正对门却是一排名酒。老人笑着说,我爱喝两口。再转头一看,就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屋里北墙摆了一个展示柜,全是素活玉器。这些玉器琳琅满目之中透着古朴、典雅和华贵。如果说看玛瑙摆件像在花园中赏景,而看玛瑙素活就是在殿堂内观赏艺术珍品。一些资深的玉器行家曾在这些素活前久久驻足、流连忘返、赞不绝口。这里的薰、炉、瓶、鼎、壶、钟、斛件件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特别是一件仿殷商时青铜器而设计制作的水草玛瑙爵,更是把人的思绪一下带到了悠悠的远古年代,让我们深切地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这些素活玉器中,我不仅感受到大师雕刻艺术沉甸甸的份量,更感受到了他对素活的热爱。
接着,李洪斌又带着我参观了他那不足5平方米的设计室,墙上挂满了他亲手绘制的一叠叠泛黄的图纸,桌子上凌乱地散布着不同规格的卡尺、角尺、自制的纸片圆盘,地上则堆满了备用的玛瑙石料。设计室的隔壁就是加工车间,能清晰地听到雕刻吊机、横机工作的较大声响。“在这儿设计就是为了方便指导徒弟,他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过来问我。”
回屋坐下,我拿出小本本开始采访,话题就从什么是素活开始了。
素活传千秋
李洪斌介绍,素活是行话,所谓素活指的是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薰等宫廷中的古器物。它的制作讲究平衡、稳重、比例匀称、圆润光滑,纹饰讲究古朴、典雅、华贵,其工艺难度非常大,是玉文化中玉器分类的一个专有名词。玉器按造型大体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山子、素活(又称器皿)五大类。素活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按金字塔排列,它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如按五颜六色的花儿来形容,它就是花丛中的奇葩。
素活是从古代青铜器的造型艺术演变过来的。从殷周到春秋战国的将近1100年间(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222年),青铜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形状仪态万千,花纹古朴精美,是世界艺术史上所罕见的。青铜器的种类大致分为一般用器、乐器、兵器三大类。在用器中又有食器、酒器、水器、祭器、杂器及附饰器之别。玉器中的素活主要是借鉴用器中的器物演变而来,种类繁多,如鼎、鬲、簋、豆、爵、角、尊、觚、卣、觥、壶、瓶、盘、盂、匜等。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曾制作出难以计数、造型优美、玉质极佳、纹饰精美的玉雕素活,是历史上任何时代难以比肩的。在清代宫廷中,玉雕素活的比例占玉雕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是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玛瑙素活因其色泽瑰丽、质地坚硬、晶莹润美,千百年来备受世人珍爱。玛瑙素活的主要器型有薰、炉、瓶、鼎、壶、钟、斛等,图纹则有龙、凤、鱼、鸟、水、花卉等图案。雕刻时必须遵循传统纹饰以及固定的尺寸比例。纹饰图案还要讲究文化内涵,这门独特的工艺,蕴含着丰富和凝重的中华文化韵味。玛瑙素活讲究因材施艺,因色取俏。面临失传的独特工艺如“打钻掏膛”、“系链活环”、“制口制作”、“活动提梁”、“配件拼镶”、“浮雕上面”等。在雕琢中还要运用圆雕、浮雕、镂空雕、阴刻雕的装饰雕刻技法。纹饰图案古朴精美,纹样繁多,如常用的饕餮纹、夔纹、龙凤纹、鸟兽鱼虫纹、几何纹等。
谈及玛瑙素活雕刻技艺,李洪斌的语气明显地流露着骄傲:“从事玛瑙素活要通晓古今中外的雕刻史,要对我国传统玉文化有较深的研究。另外,从事玛瑙素活还需具备雕刻、绘画、书法、篆刻等综合艺术知识。”李洪斌的家里,藏有一套《西清续鉴乙编》20卷,他一边让我看,一边介绍说,这是清朝乾隆后期的忠臣王杰奉敕编纂,简称《续乙》,是专门介绍铜器的图录书,共收铜器900件。可惜,《西清续鉴甲编》20卷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丢失了,那里图文并茂介绍的古代铜器多达975件。
他还藏有20卷清代玛瑙素活雕刻纹样图谱,他指着古书上一件饕餮纹鼎告诉我,刻这样一件作品,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而有的作品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从学徒到大师
说起当年学艺,李洪斌老人颇多感触,那哪是学啊,简直就是偷啊,老师啥也不教不说,弄啥都背着你,怕你“抢”他的饭碗,我这手艺那都是“逼”出来的。他的简历是这样写的:1958年,考入岫岩玉器厂学艺。1959年,被选送到丹东美术学校进修4年,学习美术、玉文化史理论,专攻素活设计与制作,为后来雕刻素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学习期间师承北京著名的素活大师黄永贵先生,得其真传。
李洪斌是1972年应聘来到阜新玛瑙玉器厂的,在那里干起了玛瑙素活设计。当时阜新玛瑙玉器厂有5个设计师,3个设计人物,1个设计花卉,1个设计素活。半个世纪过去了,李洪斌今天已经迈过古稀,可阜新能独自设计、制作素活的还是只有他一个人,他的儿子都不学这个绝活儿。“太累。”李洪斌说,“这素活是真好看,可学起来真难啊。”
干过玉雕的人都知道,素活是最苦的活计。琢玉离不开水,琢玉机又称水凳,一侧连着水箱,使用时用脚像蹬自行车一样蹬,通过细管不断向磨具上流水,整个生产车间里水花、石粉四溅。李洪斌说:“脏不算个事,刺耳的噪音也不算个事,让人最难忍受的是要穿着水衣水裤工作。胶皮做的水衣、水裤在炎热的夏天捂得人像放在热锅里蒸焖一样。而在冬天水衣水裤贴在人的身上又特别凉,加上双手离不开水的冲洗,那种寒冷像缠脚布紧紧裹在身上一样,使人有周身寒彻的感觉。”
琢玉还是一项很危险的活儿,琢玉机是以电动机带动转动轴,再带动磨具进行工作的。磨具分为铁铊和金刚铊两大类,转动的磨具能把玉石雕成各种形状的玉件,对血肉之手的威胁时时存在,弄不好就会磨到手上甚至断掉手指。李洪斌就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中开始了他的学习。他每天都坐在水凳前边琢磨边雕刻,手上出血落伤多少次,他已经记不清了,红药水天天揣在兜里。为了学好素活设计,他把师傅画的素活草稿都搜集起来。点灯熬夜,孜孜不倦,一笔一画照着画,草纸画了一摞又一摞,终于由初级的“形似”达到了高水平的“神似”。
时间的磨砺沉淀出了他最精湛的技艺。在他的家中,有一件精美绝伦的玛瑙链条花薰作品,花薰高达750厘米,饰有龙纹,造型优美、雕工精细,色彩富于变化,通体呈现出墨绿、紫红、灰白等多种颜色。这是李洪斌运用玛瑙俏色(颜色搭配)与造型设计、镂空雕刻等多种工艺,因材施艺,耗时一年精心制作而成的。
我问他目前有没有最满意的作品,他说,也有也没有。在李洪斌大师的心中最让他满意的作品似乎也永远都是“下一个”。自从2006年阜新玛瑙雕“申遗”成功以来,李洪斌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型展览,得到业界的一致褒奖,赞誉有加。但李老却总是说:“这些作品我还不是十分满意,都不是最出色的,我正在设计的一定比那些都好。”不满足、不懈怠、追求更好,这是李洪斌一生的信仰。也许艺术都是遗憾的,正因为清楚地知道遗憾在哪,才能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近50年来,李洪斌的素活巳经远销到日本、爱尔兰等数十个国家,备受海内外收藏者喜爱,在全国玉雕大赛和全国工艺美术大展中连获大奖。许多书的书面、封皮上都用过他的作品,有的作品上了邮票,他特意拿出两套邮票让我欣赏。其设计者是我市邮政局集邮公司的李群,我国著名书画大师爱新觉罗•恒山为作品选题写了墨宝。这两套国家邮票发行部门印制发行的整版邮票,由李洪斌16件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的素活作品组成,其中两件作品“匜”和“花薰”获得过辽宁省“玉玦”杯大奖赛银奖,具有极高的欣赏性、艺术性和收藏性。阜新市邮政局局长姜金生说:“邮票是国家名片,而个性化邮票是新邮票品种。它可以向外展示个人的造就和成绩。李洪斌的玛瑙素活艺术具有行业的代表意义,设计推出这套邮票,除了对李洪斌艺术的认可,还能更好地对外宣传玛瑙、宣传阜新。”
在坚守中传承
多年来,李洪斌有些固执甚至是倔强地坚守着他的素活,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中蕴含的不只是他精湛的技艺,更有其高华的人品。李洪斌说:“我再能扑腾也干不了几年了。最近这两年,政府也开始重视了,你们媒体不断报道,有很多人来谈办学、办厂等事,可是我不能谁给钱就去,还得真正把事干好,把技艺传承下去。不能光看着钱,品、质、德是最重要的。”就在我采访的前几天,一对南京夫妇不远千里来阜新预订李洪斌的作品,李洪斌一听二人是想“倒腾”,当即表示:“(给)多少钱也不卖。”“我要是就看着钱,早发家了。其实,每件作品都像我的孩子一样凝结着我的心血,我喜欢我的作品被收藏,被认识它们、懂得欣赏它们的人所拥有,不希望它们布满商业化的符号。”
看过《天下收藏》节目的朋友一定对主持人王刚手中的“护宝锤”印象深刻,遇到赝品,一锤砸碎,“砸宝是为了护宝”。王刚的锤子是用来去伪存真,而李洪斌大师也有一把锤子用来“去劣存精”,只要是带有瑕疵、手艺不过关的作品一律不能出李家的大门。一次,李老请来的一位60多岁的老师傅刚刚完成了一个大型花薰作品,可大师仔细一看,发现花薰顶部凤凰的身上存在瑕疵。原来,老师傅没有依据图纸的设计进行雕刻,以为能蒙混过关。李大师当场就将这个凤凰砸碎并厉声道:“要交活,得先问问这个活儿你自己要不要,如果你都不要,怎么能推荐给别人呢?”李大师此举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因为这件已经完成的作品,其价值至少要3万元以上。
2009年2月,他在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时,捐赠了自己的《水草玛瑙花薰》作品,被国家永久收藏。大师说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国家再作点儿贡献,留下点儿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谈到后继乏人的问题,李洪斌用宽大的手掌拍了拍额头,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方面,玛瑙素活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要学会素活起码要学透100余种技巧,绝不是有一点美术基础,学点工艺就可以干素活的。素活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的积淀。比如雕刻一个鼎,那上面的纹路就该是饕餮纹,否则那就不叫鼎,而是另一种东西了。另一方面,玛瑙素活费时又费力,成本较高,而且市场份额较小。如果雅活一个星期做完的活,在市场上可以卖到5000元,素活干半个月也卖不上5000元。从选料上看,300斤的玛瑙雕出的花薰只有6斤重,而雅活一般10斤能剩下8斤。而且素活选料极其严格,有绺有纹有裂的是绝对不能用的。所以不少玛瑙雕刻艺人都不愿意从事玛瑙素活,而选择雕刻更为简单的玛瑙工艺品……”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阜新玛瑙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李洪斌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翻来覆去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些事儿。”目前他正在着手培养接班人的工作,他打算对自己的徒弟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上理论课、技术课、绘画课等,从事玛瑙素活的设计需要通晓古今中外的雕刻史,具备绘画、书法、篆刻的功底。另外,欣赏能力、艺术天赋、创造力等也十分重要。玉雕、玛瑙雕刻工艺不只是一种技艺、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笔价值无可限量的财富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被称作民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传承人则被称为漫漫岁月长河中的“提灯人”,上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在他们的手中传承和发扬。
李洪斌说:“不管是阜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是中国人,只要有德,只要肯吃苦,能坚守清贫,就能够学会这门技艺并传承下去。那时,我就放心了。”这是他现在最大的心愿。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