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简介:汤继文,字穿石,现居江苏徐州。中国玉雕艺术大师,江苏省玉雕艺术大师,江苏省玉雕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师,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珠宝玉石鉴定评价机构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徐州市工艺美术中级职称评委,徐州玉石雕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徐州市贾汪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自幼学习绘画,1978年从事工艺美术、玉石设计雕刻至今。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为入室弟子;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培初,王树森、喻湘涟、王木栋、柳朝国老师等前辈的悉心指导。先后在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无锡市惠山泥人雕塑研究所进修学习。1992年成立徐州“天工坊玉石雕刻工作室”。其作品兼收并蓄、用材广泛、格调高雅、造型优美、做工精致,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创意,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玉雕艺术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玉器人物创作中对玉石原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人物创作作为玉雕艺术中比较难以雕琢的题材之一,在人物塑造过程中对人物形体、面部、手部、衣纹等细节的处理要求也是十分严格。
一、人物创作对玉石原材料的要求
在创作玉雕人物过程中,选择适合与人物题材的玉石原材料至关重要。合适的原材料能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人材合一”的艺术效果。在人物创作中,玉石原材料的选择标准:1.色泽明快2.硬度高3.密度紧细4.质地温润纯净无瑕疵5.无伤痕。
在丰富多彩的玉石原材料中,适合创作人物的材料并不是很多。早在改革开放时期,白玉材料并不多见,这一时期人物创作时所选用的材料以东北岫岩玉居多。因其料质具有色泽统一、纯净细腻、韧性足,在操作过程中材料不易起崩口,利于处理的特点而被当时广泛应用。如在1988年参加我省玉雕质量评比中分获第二、三名次的作品《麻姑献寿》、《持扇女》正是选用这种材料。
近些年来,自我国玉石材料市场上出现了白玉材料,包括新疆白玉、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进而丰富了人物创作材料选择的多样性。
和田白玉质白、温润、油性好且有一定的韧性,更适合观音、仕女的创作。俄罗斯白玉料质白、密度紧细、带有糖色,但因其晶粒密度粗细排列不均的缺点,在实践中容易起性,俗称为“韧性不够”。好的糖色也可以做为其他人物的俏色运用,如罗汉、关公、济公、武将等。例如:在新疆库尔勒第二届玉石节上获金奖的作品《济公》就是选用了俄罗斯白玉材料。此材料料质白、密度细腻、带有糖色,在创作时利用俄料本身天然糖色做济公的衣服和身边的一只小狗,利用色差来体现天然材质美与艺术美的结合。而青海白玉与和田玉相比,硬度略有差异,白度与和田白玉近似,透明度高于和田白玉,颗粒状结构稍粗,但比较均匀,给人感觉上质感不够细腻有点“嫩”,水头足,内有白色透明筋,夹有黑色,灰白色,包浆,糖色和带有绿色。如好的黑色,糖色,绿色纯净也可以做些俏色题材之用。2010年选用一块68公分,厚度为50公分的青海白玉,材料上虽带有黑色和糖色 ,但色泽纯正,是比较适合做巧雕的,但是料质很白,密度细,更适合做观音,所以最后把题材定为《观音》。为了达到材料的纯净,毫不犹豫将其材料上的黑色和糖色去除干净,做成后让人看到光泽柔和,白色明快自然,特别在创作人物观音和仕女材料上,必须要达到材料美与人物造型美的和谐统一。
上述我在创作人物产品选料方面的个人观点是要做到“六无”:无伤、无脏、无杂色、无水线、无白色透明筋、无人为假色。同时在人物创作过程中应尽量利用原材料的高度、宽度及材料的玉色运用,也要善于掌握材料的特性和派性,遵循“因材施艺”量形取材的基本原则,才能使作品达到材料美和艺术造型美的有机结合。
二、人物创作形体的处理要求
在玉雕中,对人物形体造型的准确把握程度是作品好坏的关键因素,我在创作玉雕人物时有以下六个方面要求:
(一)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和雕塑设计造型的艺术能力。
(二)根据古代传统画论提出的“立七坐五盘三半”的基本准则。
(三)注重人物的形体造型结构和比例。
(四)造型有主次,构图有章法,注重形象要生动。
(五)层次有推敲,繁简有疏密。
(六)手法要统一。
创作人物的形象千姿百态,有端庄、欢乐、戏水、悲伤、霸气、坚毅等。人物题材方面有观音、仕女、佛像、罗汉、孩童、鬼怪等。例如:上述创作的《观音》中,在吸收了传统佛教观音造型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以端庄的造像特点进行创作,在处理步骤上采取“五个先要”:
(一)先切块后分面
(二)先正面后背面
(三)先大块后细部
(四)先粗牢后单细
(五)先起连后造型。
并以此为原则来定位人物形体,二次勾画时,再将人物主体以头部为单位比例,按照“立七坐五盘三半”的要求而逐步进行形体雕琢,在雕琢出坯时人物各部位须留有余量,便于人体后部分程序的整修刻画。
三、人物创作神、形结合的要求
在玉雕人物创作时,本人善于采用“形神兼备”的艺术宗旨来强调人物的内涵情感。
神——人物的神态,即韵。通过形式(喜、怒、哀、乐、惊、恐、愁、思)来表达情趣。
形——人物的形象和形式,来选择题材,构图及表现。
从人物作品整体性来看,神和形是作品统一的关键,如果不能融为一体,在艺术上是流于形式化、程式化、概念化的东西,进而缺乏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玉器人物的神、形是比较难以掌握刻画的。我在人物创作中,遵循“四要”:
(一)要掌握作品人物形体的动态变化。
(二)要掌握作品人物的内在情感。
(三)要掌握作品人物所传达的意图。
(四)要掌握作品人物五官表情细节处理的刻画。
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要求和观察力、捕捉力,抓住人物的故事情节及发展过程中瞬间的动态和形象,用独特的构思精确的造型,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人物的神韵才能创作出“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
四、人物创作对脸、手部位处理要求
对于人物作品创作而言,脸部表情是人物造型的关键部位,是作品的主题灵魂,也是最难以表现的部位。个人认为,对于人物脸部刻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符合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的时代气息。
(二)要根据国、田、同、甲、由、申字形来确定各种不同人物的头型。
(三)要掌握头部比例在人体中稍偏大些的要领。
(四)要根据不同人物头型单位及五官比例来进行刻画。
(五)要熟悉不同人物面部五官的造型特点。
(六)要根据不同题材人物面部形体造型。
(七)要根据人物的情绪进行刻画。
准确把握以上几点原则能够更好的体现出人物时代的身份、年龄、性格、表情及神韵风采等。如:罗汉面部表情刻画上我的风格是:在吸收西域民族特色,丰颊、高鼻、粗眉大眼,根据不同神态表情以夸张、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注重人物面部表情变化,结构比例,善于强调面部肌肉与骨骼的刻画,以怒目圆睁,满目悲怅,眉头紧锁,和颜悦色,两眼似闭,一睁一闭,动静结合,给人有一种咄咄逼人之感,使之罗汉面部表情显出超凡脱俗的神情。
手的创作表现也是非常复杂的,俗话说:“画人难画手,雕刻难雕手”,手在人物造型中属于第二表情。所以手的表情在人物中起到相关重要性,个人认为要具备三个要领:
(一)手势动态要符合人物内在思想感情的支配表现。
(二)手势动态要符合人物形体动态以及面部的协调性。
(三)要熟悉并掌握不同人物手的造型和变化。
与此同时,在创作观音、仕女、佛像、孩童的手势所形成的风格:
(一)观音手——手背丰满圆润,十指饱满如嫩葱,柔和纤细自然。
(二)仕女手-——成“兰花手”,十指尖尖圆润饱满,细长纤柔之美。
(三)佛像手——厚实宽大,体现佛家的仁慈。
(四)孩童手——稚拙圆润,可爱充满天真的气息。
手形手势的刻画是人物的内在感情和意向辅助手段的表现,所以在人物制作过程中,手的动势和面部表情与体态要相互吻合,达到协调统一。
五、人物创作对衣纹服饰的处理要求
玉雕人物中,衣纹处理也是重要部分,它与人物动态有密切关系。观点如下:
(一)掌握好人物产品的重心、面部表情。
(二)人物动势、思想感情、意境。
(三)人物服饰的不同面料及质感。
(四)根据动势考虑衣纹走向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衣纹的动静、刚柔、曲直、层次、疏密、高低、松紧、厚薄、宽窄、大小、长短、深浅、繁简、虚实、聚散、强弱、面与线等关系的相互结合来表现人物的神态。人物产品上的装饰能更好地点缀出人物身份和性格。作品《观音》中,观音菩萨发髻上顶戴如意花冠,上面披一巾,身着袒胸广袖上衣,胸前佩饰荷花圆珠璎珞,饰披肩,下穿裙,衣褶层次明快流畅,自然舒卷,显得流畅飘拂,有疏有密,毫不拖沓,其姿态出色地突现了观音清晰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
在传统的人物服饰衣纹的处理中,一般过于强调用衣纹的折叠变化来反映人物的形体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因而在产品上刻画出好多疏密不匀的线条。衣纹要符合人物的形体动态,要考虑衣纹的风向和转折变化及服饰的处理,它是于人物的形体是不可分割的,若只重视头部、睑部、手部为中心去刻画,而忽略衣纹及装饰性的东西是不够的,整件作品则缺少灵动,传神的审美效果,显得干涩无味。在服饰衣纹上的处理,要做到衣纹的飘逸自然和流畅,符合人物的肢体形态和性格特征,体现人体之美感。
在改革的前提下,中国玉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是我国工艺美术行业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工艺美术事业持续键康的发展而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凇著《论中国菩萨图像》、《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 中华书局2002.12.
[2]张淑荣、陈咸益著《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工艺雕刻工》 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08
[3]宗白华《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12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