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静、清新是苏州玉雕工艺家卢伟的追求。在从事玉雕创作前,卢伟长期从事动漫设计和绘画,他的玉雕作品拥有和谐的的画面感和丰富的故事性。近年来,卢伟的观察和创作视角显得别具一格,这正是他对玉雕体悟和创新。
我们常常在卢伟的作品中见到简约的意象和生趣盎然的细节,它们源于自然,抑或源于生活,有些甚至触动了童年的记忆。这些小情小景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彰显出创作者内心的温柔。卢伟要用玉雕诉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指尖留住那些似水流年,唤起曾经美好的种种情感。
在第九届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精品博览会前夕,卢伟向雅昌艺术网谈及创作感受。
雅昌艺术网:卢伟老师你好。2016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精品博览会即将于今年11月开幕。今年你将以什么样的作品参赛?其中有怎样的新观念?
卢伟:前年我参赛做了仿古件,彰显高古气格,去年做的是人物件,突出人物之美,所以今年决定重新挑战一下花草件,再一次以新的视觉张力来呈现自然,进行自由、畅快地表达。
首先我要阐述一下创作观点,玉雕的题材已经有了很多,试图臆造是很难的,那么就只剩下模仿。现在有不少作品是“拼凑”了别人的创意,每个人的元素吸收一点。以前有个笑话,有一位青年作曲家请罗西尼听他的新作。罗西尼听他弹奏时不停地脱帽、戴帽,年轻人很是奇怪,问罗西尼为何频繁地脱帽戴帽?罗西尼回答道:“我有个老习惯,每当遇到老相识时,总会礼貌地和他打招呼。”
我认为作品要有“自己的影子”,但我们经常在不自觉当中走进了“别人的影子”当中,从艺术创作来说,作品是不应该有别人的影子的。我今年的两件作品也是“模仿”,不过我“模仿”的对象是大自然,即所谓的“师法自然”。
雅昌艺术网:请具体说一说这两件作品,它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卢伟:我很享受细腻雅致的苏式生活,生活美学的关键在于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发现美,别小看这些小景不起眼,它们蕴藏的美是源于自然的,毫无矫饰,不仅可以入画,入诗,更可以入玉,用玉雕艺人的手段点缀出来。
我的第一件作品叫做《一曲上天梯》。“一曲上天梯,可当飞空锡。”源于道教张三丰真人的诗歌,表达了宁静致远,超尘脱俗的大自在境界。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自驾游去安徽,途经盘山公路,一道白光蓦地映入眼帘,清澈又明媚。我急忙停车,眺望见远方的梯田,层层叠叠,连接天际线。正值农忙时节,梯田里灌满了水,在夕照之下,恍如一面面镜子,反射着橘红色的温暖阳光。而远山的树,矗立在晚风中,就这么静静地立着,我不禁感叹大自然造物之奇妙。
农人们在梯田里灌水可不是为了让我欣赏风景的,而是为了劳动生产,养育后代,他们在无意识、不经意间创造了这样的美景。这种创作过程非常自然、纯朴,没有任何刻意的痕迹,这即是生活赋予的美。而作为玉雕艺人,我们常常为了题材而纠结苦恼,在设计过程中掺杂了太多的人为思考,把图案画得工整、对称,细节整饬地一丝不苟,却让灵性在指尖悄悄溜走了。
梯田孕育着稻子的生命,以此养育众生,因此梯田在民间也被尊称为天梯。我被这天作之美所感动,希望用自己的手艺来表达,唤起大家对日常生活中这些点滴美好的关注。
《一曲上天梯》
雅昌艺术网:一曲上天梯,一曲似乎是一个听觉化、音乐化的感知,你做这件作品也有听觉化的想象包含其中吗?
卢伟:是的,感觉是可以互通的。现代社会充斥着很多喧闹的东西,现代人比较浮躁,但大家似乎也意识到了,又急切地希望停一停,静下来。所以在当代的图像语言中,出现了很多老僧禅悟的视觉形象,佛教的题材非常流行、似乎“意境悠远”。每个人都想静,但却忍不住拿起手机玩微信,还是控制不住无处安放的心性。试问有几人能够真正一个月不用手机,在寺庙里吃素当居士呢?所以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很多。
我想表达的感觉是返璞归真,干净得如一首民谣,一曲山歌,朗朗上口。民谣讲究味道、意境,舒缓不急躁,让人感觉很舒适、亲切。民谣并非阳春白雪,它通俗易懂,连伴奏也不需要,渔樵耕读皆可朗声吟唱,无论是黄发老者,还是垂髫幼童,都喜欢,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所以我希望作品犹如一首田园牧歌,能够安住内心,留住岁月中的种种美好。
雅昌艺术网:那么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如何把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呈现?或者说将听觉以视觉的表现手法来阐述?
卢伟:我采用了三块沙枣青的碧玉做成一套牌子,三块拼起来是通景,单独拿出一块也是独立的图案,在创作中采用浅浮雕的技法,描绘了一个悠远、宁静的田间景观。图中只有三个意象,即梯田、树、草棚。
对于水田,我在打磨抛光的时候,要求工人一定要把水田的部分打磨得像镜片一样光滑,这样玉料就能反光,引入光影效果。而阡陌间的田垄,我则效法泥土的肌理感,用细小的颗粒和分析加以修饰,犹如油画的笔触。
田间的树是重要的元素,我既没有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也没有采用明清山水画当中树的画法,因为“四王”式的绘画固然文气斐然,但和我这里的梯田不搭调。我的梯田是现代性的绘画,像民间的版画。所以远景的小树也要和它相配,它是旺盛的,富有生命力的。有一天,我看一则苏州电视台播放的公益广告,忽然觉得广告中的树的形态即是我想要的,可惜广告只有短短的几秒,网上又搜不到,我只好拿着手机蹲守在电视机旁,等这则广告再出出现,一连蹲守了三天,才终于拍到这颗树。
做出树的图案后,我把树的枝桠做得很细。碧玉有一个特点,厚的时候看上去是绿油油的,打薄之后旋即出现透明的感觉。我再在抛光的过程中,把树也打磨光亮,那么梯田、树就呼之欲出,构成了图案的亮点。
《一曲上天梯》
雅昌艺术网:作品的构图非常简约,具有开放性和想象空间。如果单独作为一件绘画作品,也是成立的。
卢伟:是的,我试图剪掉堆积感。摒弃了吴门山水、四王山水的程式,提供了另一种欣赏美的视角。对于玉雕艺人来说,需要不断去反省和体悟,不走别人的路,也不踩着自己的脚印,这也是参与子冈杯的魅力。
《万象》
雅昌艺术网:你的另一件作品叫做《不忘初心》,似乎和《一曲上天梯》是两种创作思维的极端,一个极简,一个极繁,请说一说这件作品。
卢伟:《不忘初心》这件作品表现的是立雕件的鸟巢,融合了很多元素,树杈、树叶、羽毛、鸟巢、鸟蛋、花卉,综合运用的技法也有很多,圆雕、浮雕、巧雕、镂空等等。如你所言,一个极简,一个极繁。《不忘初心》就是对技术掌握能力和设计水平的一次高难度挑战,从繁复的元素中抽取核心精神,在无序中强调秩序。但另一方面,《不忘初心》与《一曲上天梯》的灵感都来源于自然,追求的都是清澈澄明的简朴意境,用流行语说叫“小清新”,所以归根结底依旧是同一种创作思路。
雅昌艺术网:这件作品要表达的意象很多,而且是在三维的空间当中阐释,如果设计排布不当就会陷入繁缛的境地,显得很俗。请说一说其中的创作过程吧。
卢伟:在去年子冈杯闭幕的第二天,这件作品的雏形就在脑海中形成了,但一直没开工,因为没有相对应的材料,直到采购到一块黄皮白玉的独籽料。
鸟巢是在农村是寻常之物,甚至在城市的一些角落也能看见。但几乎没有玉雕艺术家愿意去碰触这个题材,原因正如你说所。其难度所在就是鸟窝是一种编制性的东西,它结构完善,比例和谐,功能性很强,完美诠释了“工匠精神”,你看那辛勤的鸟儿,每天衔一两根枝杈,构筑了一个小小的、温馨的家,准备孵育下一代。但是用玉雕表现鸟巢,却很难。第一,鸟巢的边缘具有参差之美,我不能把它做成人工编织的篮子;第二,我不能完全临仿鸟巢的样子,做一个缩小版的玉鸟巢,这么做就是纯粹的现代雕塑。
《扭转乾坤》
《五路财神》
《禅韵》
雅昌艺术网:玉雕和“以玉为材料的雕塑”有什么样的界限?请解释一下。
卢伟:玉有温润感,玉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有本体属性和独特的气质,所以创作不能脱离和田玉的材料属性,不能把雕寿山石的雕法用在玉上,否则就是对材料的误用。假如创作某些纯粹意义的雕塑,我可以用泥塑,用石雕,或许效果都比用玉材更好。
《你若芬芳对牌》
《吉庆有余》
雅昌艺术网:回到刚才的话题,你是如何去处理众多元素的关系,又避免成为现代雕塑的?
卢伟:我修改了无数次画稿,剔除绺裂和脏,把玉料上不少和造型无关的部分都削掉了,虽然这些部分都是“值钱、有用”的,接着开始细节设计,包括鲜花,树叶,枝杈,这些元素的排列是做了反复修改的,因此作品的实验性非常强。
鸟窝如何表达?仅仅有一个空巢是不够的,需要体现“鸟”,但是做一只具象的鸟又和气质不搭,所以我在鸟窝中表现了五个蛋;光有蛋也不行,我决定表现羽毛。恰好玉石上有两块天然的白皮,做成了两片轻盈的羽毛。这件作品因材施艺,每一个地方都物尽所用,红皮表现花卉和叶子,两块白皮恰似两片羽毛,加上安静的蛋,形象丰满而不突兀。
雅昌艺术网:目前为止,你对这件作品的自我评价如何?
卢伟:这件作品我最满意,创意好,设计感强,整体综合运用了多种技术,工艺复杂,难度系数高。最终在子冈杯上呈现给观众的,一定是美的。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命名为《不忘初心》?鸟蛋作为核心烘托出了非常温馨的感觉。
卢伟:这件作品的寓意是感恩。人之初,就如同鸟蛋一样,幼小而脆弱,是父母给我们提供了家庭,提供了茁壮成长的环境。很多鸟类有反哺的习性,为人子女,也应当常念父母之恩。另一方面,个人的成长都经历由青涩到成熟的过程,年轻的时候,我们事业无成,但那充满希望的少年之心却是最可贵的。我希望大家在看了这件作品后,能忆起那份最初的心。
雅昌艺术网:谢谢。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